大学-止于至善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le

博文

制度不是教师们丧失“为人师表的原因”

已有 4128 次阅读 2009-4-30 10:13 |个人分类:闲事太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就业, 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 为人师表

最近看了王老师的几篇导师和研究生的一些讨论,一直想说点什么。因为我认为王老师的观点只是在小范围适用,因为时间关系,也一直没有说什么。刚才看了周师的“我们还有“为人师表”的资格么?”,十分赞成周老师意见,我自己也是深有感触。又看了下面的留言:

[2] 标题:
发表评论人:gfcao [2009-4-30 9:08:06]    
很多问题都是体制造成的,学生一到高年级就到处找工作,四年的大学成了实际上的三年,学校与社会如何衔接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应该将就业的责任推给学校.教授水平低下也是评审体制使然,我是真的不愿意当什么评审专家,烦! 
 
[1]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hah [2009-4-30 4:11:32] ip:125.238.120.*   
为人师表好象是老黄鹂了,真如此恐怕很难评上教授,不信你坚持真理试试? 和官僚一样,权钱色好象也是这个时代众多教授追逐的梦想和成功的标志 
 
感觉要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了,什么事情都往体制上推是给自己找的最好借口。就像是说,我们情况都是体制造成的,不要怪我呀,要怪就去怪体制好了,一般谈到了这里,大家就不说话了,对好多没有努力去改变的或者目前改变不了的东西都归咎于党的统治下的体制。

其实对于现在学生就业的压力的情况,并不是让教师远离传统师德的一个接口。现行体制下是造成了家长和学生对就业的需求,可是现行教育不是让你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保障呀!或者说高等教育的实质不是让你找到一个好工作吧!

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做好本职工作,起码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好的教育。这种教育一方面包括对学生知识教育,也要包括用自己的行动对学生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在无形中要深入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体会和理解学生心理,并且要无偏心的对待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将自己的偏爱给那些需要爱的学生,这一方面包括对好学生的进一步鼓励和对那些落后的学生良苦用心的诱导。

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体现在,对课堂纪律的把握,对学生学习的把握,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其实主要的是在课堂上,你要用心的讲好你的课程,不能在应付中完成你的讲课内容,并且在开篇也不能完整的反应你对课程整体的把握,不要把讲课看成要完成的任务。讲课是教师的任课任务,更是教师的天职,讲好自己的课程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在于对学生上课纪律和出勤率的掌握。课堂之上,45分钟或者50分钟内,教师就是权威,按时上课,按时下课,课上不要给学生八卦过多,这些都是老师要注意的。同样对于学生来说,这段时间没有太多理由可以不来上课的,就像当年在给99级上课时候,学生因为在团委老师那里时间长了些,上课迟到,我就让他站了一节课程,下课我在听他讲了理由。我的理由也很简单,学校里面没有任何理由不让学生按时上课,也没有任何一个领导或者老师可以公开发表这样的言论。

【注】我在备课上和讲课上一直都是十分卖力,当年也多次和学生要求,可以不来听课,可以不认真听课。要来就按时来,不认真听课可以睡觉,课上绝对不可以说话,讨论问题除外。会在下课处理课上出现的情况,上课时间不会耽误大家更多时间,来教育那些违反纪律的同学。迟到的,站着听课,课上讲话的,两次以后出去听课。

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还在于,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言论。不能将单位没有给你分房子的牢骚带到课堂;不能因为你的考博复试没有通过,就说现在研究生复试的黑暗;不能将社会的不良风气带到课堂,更不能在任课期间和学生满口的称兄道弟。要给学生更多展现乐观的心态,同时也要多将那些传统的好的价值观传给学生。

其实一个教师要是一如既往的要求学生,学生也就不会在用就业问题去不去上课了,或者不上你的课程学生认为一种损失的话,那么也就没有问题了。想想看,各个院系总会有几个比较严厉的教授,那些人的课程出现的问题就不会那么多了。


好多问题不是制度的问题:
(1)教师的职业资格教育要求老师认真备课,讲究职业道德,可是多少教师达不到这些基本要求那?
(2)国家没有让教授们去拉项目,可是教授每年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这个上面那?

最后总结一句,让教授们丧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和攀比问题,和制度关系不大,同时也像周老师说的教授们的境界都不高,这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99-229045.html

上一篇:海军万岁
下一篇:国内教授质量真的好吗?
收藏 IP: .*| 热度|

9 周可真 武夷山 黄安贻 吴飞鹏 陆占国 吉宗祥 迟菲 郭磊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