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HDXZJ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DXZJW

博文

东华大学Angew.:240h长期催化稳定性,多孔铜基催化剂法拉第效率高达53.8%!

已有 4023 次阅读 2021-3-17 17:46 |个人分类:科研动态|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1.png2.png

背景介绍

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可持续储能和大气CO2还原技术。同时,CO2RR工艺能够以碳中和的方式提供燃料和商用化学品。在众多CO2RR电催化剂中,铜(Cu)基材料是一类独特的CO2RR电催化剂,其能够将CO2转化为C2+化合物等有价值的产物。但是,Cu基电催化剂存在过电位大、对C2+产物选择性差、在CO2RR条件下催化稳定性差等问题,阻碍了CO2转化为C2+产物的应用。虽然通过掺杂、串联等策略可有效的提高Cu基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但是其在CO2RR中的稳定性很少被关注。然而,Cu基电催化剂在CO2RR中的稳定性,对于该技术的商业化尤为重要,却很少报道。通常,随着反应的进行,催化剂的脆弱结构和活性位点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Cu基催化剂在CO2RR中稳定性差。研究发现,保持催化剂结构和活性位点的稳定性对于提高Cu基电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T.png

成果简介

近日,东华大学杨建平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卤素稳定策略,即Cu基体上的残留氯可诱导稳定的CO2RR活性物种。作者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含卤素前驱体的Cu4(OH)6FCl纳米片(CuOHFCl NSs),然后在CO2RR条件下电化学活化制备了Cl掺杂的多孔Cu基催化剂。对比可逆氢电极(VRHE),在-1.00 V时,该催化剂催化产生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FE)高达53.8%,并且有效的抑制了析氢反应(HER)。更重要的是,该催化剂在240 h以上的长期电催化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CO2RR过程中,Cl诱导的稳定的阳离子Cu0-Cu+物种和保存良好的活性中心的结构是维持C2+高FE的关键。总之,该研究报道了一种提高Cu基CO2RR电催化剂催化稳定性的新策略。

CuOHFCl NSs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OHFCl NSs,其具有kagome层状结构。其中,Cu(I)原子位于kagome晶格中,Cu(II)原子位于kagome层之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证实CuOHFCl NSs的片状形貌,其平面尺寸为几微米,厚度约为几十纳米。高分辨率TEM(HR-TEM)和选择性区域电子衍射(SAED)图都表明了CuOHFCl NSs具有高度有序的六方晶体结构。能量色散光谱(EDS)元素映射分析表明元素Cu、Cl、F和O均匀分布在CuOHFCl NSs中。

1.jpg

图1 CuOHFCl NSs的表征

催化性能

在CO2RR之前,作者将制备的电极在-1.00 VRHE(e-CuOHFCl)下原位活化10 min。研究发现,H2的FE在-0.75到-1.00 VRHE之间被抑制在30%以下。在-1.00 V1下,H2的FE最低为26.3%,表明对CO2RR的高选择性。随着还原电位的降低,CO和甲酸盐为主的C1产物的FE从51.2%下降到15.7%。而C2+产物的FE在外加电位下呈volcano状,在-1.00 VRHE时达到53.8%。C2+产物的局部电流密度随外加电压的降低而增加,在-1.05 VRHE时达到最大值15.0 mA/cm2。作者进行连续的电催化循环实验,以确定该催化剂在-1.00 VRHE下H电池中的长期CO2RR稳定性。在第一次循环中观察到较高的电流密度,而其余的循环实验显示出相对稳定的电流密度。通过电极界面的相应电荷量表明,在整个240 h的稳定性测试中,活性略有下降。在长期CO2RR试验中,还原产物的FE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失活,表明e-CuOHFCl催化剂具有出色的催化稳定性。

2.jpg

图2 电化学活化的e-CuOHFCl纳米片的CO2RR性能

测试后e-CuOHFCl NSs的形貌表征

在CO2RR试验4h后,e-CuOHFCl NSs的TEM图显示,其保持高度多孔结构和片状形貌、表面和边缘粗糙。HR-TEM图中的晶格条纹证实,其在反应后由相互连接的金属Cu颗粒组装。HAADF-STEM图像和元素图显示,Cu、F和Cl在多孔Cu基纳米片中均匀分布。在240 h的稳定性测试后,其仍然具有多孔片的形态,而纳米片的形状类似于竹叶。在纳米片的尖端和边缘,显示出高度锯齿状边缘和层状结构,提供了丰富的阶梯状和低配位位点,有利于产生C2+产物。因此,形成的多孔纳米片形貌和丰富的台阶位点有助于C2+产物在长期稳定性试验中保持较高的FE。

3.jpg

图3 e-CuOHFCl催化剂的TEM和元素图

机理探究

在CO2RR试验4 h后,在催化剂上检测到对应于Cl 2p的峰,而Cu(OH)2-CA中Cl 2p峰的缺失排除了电解质或阴极电池参比电极中可能存在的外源性Cl污染。作者制备了两种不含Nafion粘结剂的电极(CuOHFCl-4-BF和CuOHFCl-24-BF,BF:无粘结剂),并在-1.00 VRHE下进行了4 h和24 h的CO2RR试验,以避免Nafion粘结剂的干扰。F的高分辨率XPS光谱表明,当去除Nafion时,F-C键消失,即成功消除了Nafion粘合剂的干扰。而与F不同,微量Cl元素在e-CuOHFCl催化剂中似乎相对稳定,证实在长期CO2RR试验中Cl残留在催化剂中。Cu 2p光谱表明,CO2RR后催化剂的化学状态为Cu0或Cu+。根据Cu LMM光谱的峰值位置(〜570.1 eV),经CO2RR测试后,CuOHFCl-4和CuOHFCl-240催化剂表面的主要铜物种为Cu+。而根据分裂峰,表明在CO2RR条件下,无粘结剂催化剂中存在Cu0和Cu+的混合氧化态。因此,阳离子铜位点(Cu+或混合Cu0-Cu+)的稳定性对于维持Cu基电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至关重要

4.jpg

图4 电催化后电极的XPS测量

文献信息

Residual Chlorine Induced Cationic Active Species on Porous Cu Electrocatalyst for Highly Stable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to C2+Angew. Chem. Int. Ed.,2021, DOI: 10.1002/anie.202102606.

华算科技专注理论计算模拟服务,具有超强的技术实力和专业性。是同时拥有VASP、Materials Studio、Gaussian商业版权及其计算服务资质和海外高层次全职技术团队的正规机构!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等方法相结合,对电池、催化、纳米材料、生物医药等进行多尺度设计与模拟,专注为海内外催化、纳米及能源领域科研人员提供材料计算模拟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客户群体:已为清华、北大、天大、北理、北航、西交、华工、同济、复旦以及中科院各大院所等百余个高校院所提供超过1000个解决方案。

点击链接提交计算需求http://tsinghuasuan.mikecrm.com/600FYnG 

DFT理论计算培训包括:

VASP软件零基础培训、VASP晶体与二维材料专题培训、VASP表面/吸附/催化专题培训、VASP半导体与缺陷专题培训、催化DFT计算培训等。

Materials Studio零基础培训、Materials Studio电催化专题培训、Materials Studio进阶培训等。

高斯计算零基础培训、高斯进阶培训等。

联系人:吴硕  电话:13128723011  微信:huasuan-shuo(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小硕.jpg

DFT催化.jpg高斯零基础培训.jpg2.png1.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31381-1277261.html

上一篇:30年前的Nature,被引3.2万次,盘古开天‘坑’啊!
下一篇:AEM连刊4篇重磅成果,陈忠伟院士、孙学良院士、王训、卢迅宇等人最新催化成果!
收藏 IP: 120.231.2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