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武
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的思考
2010-5-28 17:20
阅读:5581
标签:中小学, 数字校园, 深层次内涵, 优化发展

王运武

(北京师范大学  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摘 要】近年来一些中小学把建设数字校园作为推进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手段,掀起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浪潮。文章在分析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的基础上,从价值哲学和生态学视角剖析了中小学数字校园,最后从规划、建设、应用和管理方面归纳了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应该避免的误区。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字校园;深层次内涵;优化发展



一、价值哲学和生态学视角下的中小学数字校园

    黄荣怀教授提出“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1]

    从该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数字校园的基本理念是面向服务;数字校园最根本的目的是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数字校园最终目的是拓展学校的时空纬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和服务等过程;数字校园的本质是校园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具有数字化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等特征。

    从不同的视角看,中小学数字校园有不同的内涵。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内涵,是认识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的一种重要方法。

    1. 价值哲学视角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学校、基础教育、人等都可以看作是中小学数字校园价值的享受者。在实践活动中,中小学数字校园与学校、基础教育、人等发生相互作用,并在学校、基础教育和人身上体现中小学数字校园的价值。

    从学校的角度看,中小学数字校园可以丰富学校的内涵,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中小学教育是知识普及型的教育,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和“教”的内涵展开。信息技术融入学校后,促进了学校信息化发展,尤其是数字校园的建设,将会更加方便地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会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的内涵。教育信息化受到教育文化的制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的策略有所不同。教育信息化在适应教育文化的过程中,正在悄然地改变着教育文化,推动着教育文化变迁,生成了网络教育文化、视觉教育文化、移动教育文化、信息技术教育文化等新的教育文化。[2]中小学数字校园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中小学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重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文化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中小学数字校园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内容,可以加强学校、家长和社区(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拓展学校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网络交流平台,增加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学校的办学水平主要体现的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育资源两个方面。中小学数字校园作为网络教研平台,可以为教师提供在线研修的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未来的教育中将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小学数字校园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从基础教育的角度看,中小学数字校园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彰显不同学校教育的特色。当前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为契机,利用信息化手段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小学数字校园打破了时空纬度的限制,有利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是中小学数字校园上的一些经过特别设计的数字化资源,可以为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资源,更利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从而促进特殊教育的公平发展。虽然基础教育是“规定性”教育——“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育教学活动”(1992《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基础教育不允许个性化发展。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与中小学校的个性化发展并不相悖。中小学数字校园是中小学发展的助推器,只要合理规划好中小学数字校园,充分发挥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功能和作用,就有利于中小学校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彰显不同学校基础教育的特色。

    从人的角度看,中小学数字校园的价值享受者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和教育管理者。对学生来说,中小学数字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从而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中小学数字校园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诊断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小学数字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博客、论坛、MSN、QQ等交流方式进行在线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教师来说,中小学数字校园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改变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为教师提供网络研修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对于家长来说,中小学数字校园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更有利于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更有利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引导。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中小学数字校园可以帮助教育管理者及时了解学校的安全情况,了解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了解学校发展的各种综合数据。

    2. 生态学视角

    从生态学的视角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与重构的过程,新媒体或技术的入侵打破了教育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失去平衡的教育生态系统内部会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教育生态系统永远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状态。

    中小学数字校园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中小学数字校园由保障条件、基础设施、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等要素组成。保障条件由数字化校园规划、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建设资金等组成;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等;数字化资源包括教学资源、教研资源、德育资源等;数字化服务包括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研、数字化德育、数字化家校互动、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办公等。中小学数字校园系统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取决于某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是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的重点,其中人才队伍建设尤其重要。这里的人才队伍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家长、教育管理者,他们既是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者,又是最直接的价值享受者,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和相互协调合作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数字校园功能和效益的发挥。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要符合生态进化的规律;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要突出系统功能最大化,要考虑能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应避免的误区

    1. 中小学数字校园规划应避免的误区

    (1)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目标不明确,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理解不透彻。 具体表现在对数字校园、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校园、数字学校、数字化学校、信息化学校等相关术语辨析不清,认为建设数字校园就是建设数字学校;把数字校园等同于网络学校或远程教育;把中小学数字校园等同于高校数字校园;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不清晰,认为数字校园主要是软硬件产品采购和校园网的升级等。

    (2)中小学数字校园规划的衔接性不强。中小学数字校园规划的衔接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规划缺乏连贯性,数字校园规划前后脱节,每次数字校园规划都是推到以前的数字校园规划,而不是在以前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等。中小学数字校园规划应该既有短期规划(如3~5年),又有长期规划(如5~10年,甚至10~20年),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保证前后规划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应注意采取分步实施方案,不追求一步到位,以促使“数字校园”合理健康地发展。

    (3)中小学数字校园规划缺乏系统性。中小学数字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学生、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而且涉及学区其它数字校园、社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中小学数字校园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学区其他学校数字校园、社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教育资源,否则就会成为信息孤岛。

    (4)中小学数字校园规划偏离核心业务。中小学数字校园的核心业务是促进学生学习,创新与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数字校园的其它所有功能都是围绕这一核心业务进行的。但是在数字校园规划中,往往容易把数字校园辅助教育管理置于比较高的位置,而忽视了教育教学这一核心业务。

    2.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避免的误区

    (1)中小学数字校园成为新的信息孤岛。建设数字校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突破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但是如果数字校园建设不到位,就容易形成一个新的信息孤岛。这个信息孤岛的范围可能比以前大了些,打破某些部门或几个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壁垒,但是没有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2)单纯追求“新技术”和“新产品”。中小学数字校园不排斥新技术和新产品,但是不能成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试验场。在一些学校,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教学平台、视频编辑系统等软硬件频繁更新,一旦有新的产品问世,马上就会跃跃欲试,唯恐落后。经常是用价格上万的投影机、视频展台在做几百元钱的幻灯机、投影器能做的工作。学校的影视中心配置的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最新的产品,甚至比县电视台的都要好。此外,有些学校还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总是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的硬件和软件都比我们国家的好,计算机要买进口的,杀毒软件要买美国诺顿,摄像机要买日本的。这种赶时髦、崇洋媚外的做法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确实可惜。

    (3)追求软、硬件数量的倾向。中小学在介绍学校时常会提到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多少教室配备“四机一幕”(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屏幕),拥有多少教学软件等一些话语。特别是中小学,外来参观学习的人总要被带着参观一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似乎谁的设备好,谁的教学质量就高,谁就是成功实现了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硬件资源和数字化软件资源建设,但是在建设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必须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这种过分强调软、硬件数量的做法,无疑削弱了对信息化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的维护和应用等关键问题的投入。

    (4)“求投入,不求效益”的倾向。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国家和个人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然而在有的地方,花费重金购置的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就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我们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必须考虑投入的成本效益。要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取最优的效益。据了解建设一所中小学数字校园投入的资金约为300~500万,这对于任何一所中小学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资金。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优化设计数字校园,使数字校园发挥最大的功能与效益。

    (5)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比例失调

    从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投资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硬件投入比例都占到学校信息化总投入的85%以上,而资源投入小于10%,教师培训投入小于5%,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率无法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不能仅考虑硬件一次性投入成本,还需增加软件费用、培训费用与运维费用的预算,进而打造出功能全面并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的数字化校园。[3]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资金投入的比例,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资源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所需的资金。

    3.中小学数字校园应用应避免的误区

    (1)重视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典型应用,忽视中小学数字校园的深层次应用。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重在应用,数字校园的应用状况是衡量一个数字校园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应用是多层面、多角度的,中小学数字校园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又可以提供教师网络教研平台,同时可以辅助教育管理,提高校园的安全性。在现实中,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应用往往比较重视网络办公、网络教研、家校互动等典型应用,而忽视利用数字校园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深层次应用。

    (2)重视校内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忽视校外资源的应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往往比较注重校内数字校园建设,忽视社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其它部门数字化资源。数字化资源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不仅要整合校内的各种教育资源,而且要整合校外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建设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北京市建设了中小学资源平台、中小学数字校园、北京市教育研修网、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德育等资源。不少区、县教育信息中心还建设了自己的资源库。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都是数字校园可以利用的资源,对于已经存在且质量较好的资源,学校建设数字校园时至少可以提供相关链接。

    (3)重视校外资源的引进,忽视校本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每年都会购买大量的资源,但是还存在教师说资源不够用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个学校的资源需求不同,不同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需要的资源不同,也就是说教师需要的是个性化的资源、校本化的资源,购买的现成资源很难满足所有学校、不同教师的个性化资源需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校在重视校外资源引进的同时,重视校本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在通常情况下,校本化、个性化的资源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应用。

     (4)重视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系统的应用,忽视教学系统的应用。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应用,在教育管理中的效益往往比较明显,而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往往不明显。这致使有些学校建设的数字校园在辅助教育管理方面发挥了卓越的效果,而在辅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研等方面的效果不明显。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些学校强调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系统的应用,忽视了教学系统的应用。

     4. 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应避免的误区

    (1)忽视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安全管理。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安全管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08年恶意代码数量创高峰,成长速度破纪录(平均每月发现245,000,000个恶意程式);网页式攻击方兴未艾,已成为最主流的攻击手法;僵尸网络持续盛行,已成为散播垃圾邮件、架设网络钓鱼网站及发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最佳途径;根据国外统计,教育部门数据外泄案例数为各行业之首(27%)。[4]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建设数字校园时需要有专项建设资金保障。

    (2)忽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队伍的管理。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建设队伍。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队伍既是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实施者,又是中小学数字校园应用的推动者。然而有些中小学在数字校园建设队伍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了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应用。从实践中看,凡是具有优秀的数字校园建设队伍的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水平都比较高,应用效果都比较好。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 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 北京教育,2009,(7):6-7.
[2] 王运武,陈琳. 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J]. 开放教育研究,2008,(3):37-46.
[3] 卜忠飞.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环节及要点[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7-08):124.
[4] 林育民. 数字校园新兴安全威胁防范与自动化管理[R]. 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2009,7.

本文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第4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运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41692-32971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