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孺
参加秋季会议
2011-9-18 08:24
阅读:4830
标签:会议
今年的秋季会议在杭州召开,我参加了两天,因为家里有些事要处理,17日晚就赶回上海了。因不再担任会议组委会成员,这次开会很自由。会议的规模再次扩大,这次的参会人数有大约2000人。浙江大学和温州大学为会议的召开做出了巨大努力。

16日上听了所有大会报告。下午看了张贴报告,特别是教学分会的张贴报告。
有两个张贴报告印象较深:一个是关于小学教材的,说明光的反射定律。教材描述了一个实验,然后做出反射定律的结论。报告人按照教材的描述,设计了实验,发现不能证明光的反射定律。他用的光源是一支激光笔,把光束作为光线。矛盾的原因在于光束不是一条线。但是,如果真的用一条足够细的光束(趋近光线),那么,教材上描述的方法和现象是无法看到的。看来,小学教材上确实存在经不起验证的实验描述。另一个是关于浮力定律的,作者发现,有两本物理教材对于浮力定律的描述有差别,而且都有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在物体完全浸没于液体中时,两个描述都是正确的,而如果把物体置于液面,由于表面张力的参与,两个描述都不对,原因是两个描述都忽略了表面张力的作用。
两个张贴报告的作者都很认真地解释和演示。我对他们的认真态度深表敬意,同时,感觉应该看看中小学的物理相关的教材。

17日上午先听了统计物理分会的几个报告, 特别是第一个报告,M. Suzuki ,印象很深。
接着,我一直在教学分会听报告,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上午恽瑛教授的报告和下午王晓钢教授的报告。恽瑛教授已经86岁了,精神很好,反应敏捷,介绍她的一门英语,物理和讨论结合的课程,显然,这个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这样的课,应该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课程。王教授介绍了他在北大开设的公众物理学。虽然,这个课程与多个学校开设的文科物理有些类似,但是课程视角,高度,强调点有鲜明的特点。现有的文科物理教材,或多或少的有在减少数学的同时向哲学思辨偏的趋势,而王教授的课程则给人以平实,朴素之感,踏踏实实地介绍科学的概念,数量级,以及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物理问题。我希望王教授的课程能最终走出北大,走出校园,走向真正的公众。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红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402-48756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