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忽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大毛忽洞 自留地是桃花源,只种颜色不耕田。 点击 【博文】 看分类目录 邮箱: lishchlishch@163.com;lishchlishch@gmail.com

博文

研究生(博士)毕业,仍然是一只丑小鸭 精选

已有 6646 次阅读 2008-5-7 19:10 |个人分类:诺贝尔奖的奇思妙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诺贝尔奖

研究生(博士)毕业,仍然是一只丑小鸭
   安徒生的《丑小鸭》,像是描写现在的用人单位(国内和国外)。
“唔,情形怎样?”一只来拜访她的老鸭子问。
“这个蛋费的时间真久!”坐着的母鸭说。
“它老是不裂开。请你看看别的吧。他们真是一些最逗人爱的小鸭儿!
最后这只大蛋裂开了。
他是又大又丑。鸭妈妈把他瞧了一眼。“别的没有一个像他;但是他一点也不像小吐绶鸡(大型鸡类)!好吧,我们马上就来试试看吧。他得到水里去,我踢也要把他踢下水去。”
这老鸭子就相当于现在用人单位的权威人士,他们会把你当成一只鸡蛋(吐绶鸡,一种大型鸡类)。
人事部门考核你,也是看看你会不会游泳。因为他们自己都是鸭子,他们自己也不会飞,如何考察你飞的潜力?
先看一个国外的例子:
Walter Kohn是电子密度泛函理论的奠基人,并因此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
1948年,Walter Kohn在Harvard获得物理学博士之后,曾经向UBC物理系申请助理教授职位,而当时UBC物理系在给他的回信(客套话之后)的第一句话写道:“我们实在是找不到任何录用你的理由”。
2008年5月4日,Walter Kohn在UBC演讲时向人们回忆他当年的心情。
(UBC内线消息)请参看:这样的教授,世界上有几个?
 
显然,60年前UBC物理系的人是看走了眼,把Walter Kohn真的当作丑小鸭了。
众所周知,华罗庚是中国的大数学家。
华罗庚高中没有毕业,20岁时,写了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1930年发表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我没有查阅过以前上海的《科学》杂志,但是,我以前经常翻阅由重庆一个情报研究所翻译出版的《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现在又更名为《环球科学》(仍然是Scientific American的中文版)。
我猜想,1930年上海的《科学》杂志,也就是一个科普期刊。因为华罗庚是根据阿贝尔定理推翻苏家驹的结论的。
就是这么一篇在科普期刊的文章,却被当时正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看上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现在中国大学的数学系主任很多,数学学院的院长也很多,与数学有关的期刊也很多,但是却没有一位有熊庆来的眼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21-24460.html

上一篇:好样的!张志东,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俺的理论
下一篇:Google还真通人性,为林业局着急!
收藏 IP: 119.166.1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