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南屏
行囊笔
2025-1-31 21:43
阅读:723

一条旧闻:“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行囊笔一套,笔管为木质,竹筒自然留节,一端设木塞封藏,形制简朴,取用便利。

           图1. 曾侯乙墓出土行囊笔一套

 

曾侯乙墓年代大概是战国早期,竹、木质地的行囊笔居然能够保存下来,让人惊讶。

类似行囊笔这样的便携式书写器具,后来逐渐为古代文人们喜欢,成了古代文人的标配之一,好比随身书童,怀袖雅物。古代能有大量精彩的行旅诗歌留存下来,行囊笔功不可没。

由曾侯乙墓出土行囊笔想起一件事:

据古书介绍,“诗鬼”李贺的作诗方式非常特别,经常带上书童,骑上一匹骡子样的怪兽(駏驉),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信马由缰地到处逛。一路上但凡碰到、看到了什么,触动了诗情、来了灵感,随时写在准备好的纸条上,投入囊中。回到家中再整理这一囊子的字条,一一修改增补润色,遂成一首首好诗。

读到李贺作诗的故事时,曾想过,纸条裁剪备好,携带方便,没有问题。但把砚台、墨块、毛笔、还有水什么的,文房几宝背着到处溜达,时不时要掏出来写写画画,又塞回袋子,太困难了。

看到“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行囊笔一套”的旧闻时恍然大悟,李贺这样的大诗人怎么可能不配备行囊笔这样的便携式书写器具?至于唐代的行囊笔是否还和曾侯乙墓出土的行囊笔一个模样,有待另考。

(图片取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南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7117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