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香港流感已致近100人死亡:关注2012年厄尔尼诺

已有 3702 次阅读 2012-5-20 04:56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厄尔尼诺, 流感

香港流感已致近100人死亡:关注2012年厄尔尼诺
   

香港流感已致近100人死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9日10:28  新华网
  新华网香港5月19日电进入5月,香港冬季流感高峰未有消退迹象,却反常地愈演愈烈。卫生防护中心认为,目前流行的甲型H3流感病毒已变异,不排除高峰期会持续至夏季,今年至今有近100宗流感死亡个案。

http://news.sina.com.cn/c/2012-05-19/102824442707.shtml

2012-2013年流感大流行变强的可能性

2010-5-1 07:41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6-27 11:07:29

 
点评:流感爆发具有6大气候特征,其中,太阳黑子谷年中流感强度较弱,峰年流感强度较强。本周期流感爆发在2009年谷年发生,强度较弱,不排除在2012-2013年太阳黑子峰年变强的可能性。
 
2009年流感大流行预测得到证实
 
2009年流感大流行预测得到证实


在2006年,我们根据1890-2004年的综合数据,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5]。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一特征。现在,至少在20世纪50-70年代,我们发现了禽流感爆发与沙尘暴高峰的一一对应关系。1900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因为偏离标准较远,因而也较弱[12]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成因,综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2007-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2-5]。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如果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8年则是m+1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08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44天),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0-2030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2008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2006-2008年是否是强拉尼娜与强厄尔尼诺相互转换是禽流感是否爆发的关键。2007年的拉尼娜现象及其伴随的强沙尘暴,为2007-2008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发增大了发生几率[1]
 
综合分析表明,流感大流行具有周期和亚周期的复杂性。根据近百年的资料分析,首先,流感大流行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具有约50年的周期变化,受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变周期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已发生了两个完整的周期:1889-1919年和1957-1977年,第三个周期2009-2029年刚刚开始。
 
其次,在每个流感大流行周期中,流感大流行又受到太阳黑子极值的控制,具有9-11年的变化亚周期。在1889-1919年周期中,发生了1889-1890年、1900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1918-1919年(条件最强,爆发程度也最强)三次亚周期爆发;在1957-1977年周期中,发生了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三次爆发。
 
根据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我们预测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事实上,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9年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我们也预测到这种后延的可能性[6-15]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8、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面对日益增大的全球灾害,准确的长期气候预报意义重大[7]
 
表1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16]
(杨冬红,杨学祥)
时   期
1890-1924
1925-
1946年
1947-1976
1977-
1999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2012?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2023?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2034?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2008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o和低温冷害年*
1888o
1902o
1918o
 
1957o*
1969o*
1976o*
 
2008?
2012?
2019?
 
根据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我们预测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事实上,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9年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我们也预测到这种后延的可能性。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8、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见表1)[17]。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6月2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例达59814人,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统计数字还显示,甲型流感造成的死亡病例已升至263例。
 
世界卫生组织于本月11日召开紧急专家会议,决定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的第六级,意味着宣布“甲流”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18]。
 
2009年流感世界大流行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得到证实。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3.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4.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J]. 世界地质, 2004, 23(4): 407-410.
5.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6.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7.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8.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2009-05-15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5/15/content_921510.htm
9.  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 2007-09-03 15:38:00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3/content_664962.htm
10.   杨学祥.盘点2007年强潮汐预警:干旱、拉尼娜、地震、严寒、流感. 2008-01-03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3/content_718587.htm
11.   杨学祥. 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已初步形成:流感爆发还会远吗? 2007-09-24 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24/content_675621.htm
12.   杨学祥,杨冬红。流感流行预警升级:明年可能发生大流感。2007-12-24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24/content_714792.htm
13.   杨学祥.2008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14.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15.   杨学祥,杨冬红. 厄尔尼诺将敲响流感爆发的警钟:全球正处在大流感预警期. 发表于2008-7-22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973
16.   杨冬红,杨学祥.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发表于 2009-6-26 16:05:10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426
17.   杨学祥,杨冬红. 流感流行具有周期性但间隔并非日益变短. 发表于 2009-6-25 2:33:48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114
18.   世卫宣布全球感染甲型流感患者近6万人 263人死。2009-06-27 6:45出处:龙广在线。原始出处:中新网。http://www.hljradio.com/radionews/ztshow.php?id=2624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605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6-26 16:05:10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杨学祥

 
时   期
1890-1924
1925-
1946年
1947-1976
1977-
1999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2012?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2023?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2034?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2008?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o和低温冷害年*
1888o
1902o
1918o
 
1957o*
1969o*
1976o*
 
2008?
2012?
2019?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2.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3.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4.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2009-05-15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5/15/content_921510.htm
7.       杨学祥,杨冬红. 流感流行具有周期性但间隔并非日益变短. 发表于 2009-6-25 2:33:48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114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426

点评:流感爆发具有6大气候特征,其中,太阳黑子谷年中流感强度较弱,峰年流感强度较强。本周期流感爆发在2009年谷年发生,强度较弱,不排除在2012-2013年太阳黑子峰年变强的可能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8322.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572921.html

上一篇:西藏那曲尼玛县19日连续发生三次地震:关注5月潮汐组合
下一篇:“落霞与孤鹜齐飞”新解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许培扬 钟炳 杨文祥 张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2 0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