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暗物质共有400集,此为第59集。
大量观测证据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丢失质量”且远远多于可见物质,这是暗物质存在的一个关键证据。这些“丢失质量”会在子弹星系中与可见物质分离,发生碰撞与相互作用使可见物质与引力不匹配是暗物质存在的另一个关键证据。另外,真空具有动力学特性、基本粒子特性、能量特性和温度特征,表明真空隐藏着暗物质,大量证据表明暗物质一定存在。
暗物质的强大引力束缚住星云与恒星,主导星系形成与演化。暗物质的密度分布与引力场几乎完全一致,这是暗物质能作为宇宙胶水将星系粘到一起的重要原因。
从小尺度上看,暗物质分布处处不同,是成团分布的。从极大尺度上看,宇宙不同地方的暗物质结构的统计性质几乎一样,是均匀各向同性的。暗物质由于引力作用而聚集在星系周围,由于斥力作用而散布于整个宇宙,且存在一定密度梯度。暗物质的密度梯度与引力场有着密切关系,暗物质晕的引力场也成了星系的孵化场,并主导着星体、星系、星系团、超大星系团,甚至整个宇宙的演化过程。
各种暗物质候选者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还仅仅是候选者。目前,暗物质研究已经走进了误区,暗物质不遮挡也不反射一丝丝光线,就直接断定暗物质不参与电磁作用,却完全忽略了引力透镜效应中暗物质能够弯折光线。暗物质密度梯度分布弯折光线,同时也是万有引力的来源。能够弯折光线却不参与电磁作用,这显然是极端错误的。而依据暗物质不参与电磁作用假定而提出的任何候选者都不会是真正的暗物质。必须转变思路,放弃暗物质不参与电磁作用的错误判断,才能更快地解密暗物质。
认为暗物质不参与电磁作用是一个严重误区,依此假定设计的直接探测、间接探测与加速器探测等各种手段也都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这些探测手段都是以暗物质不发光、不参与电磁作用为前提所制定的。全世界每年花费大量经费寻找暗物质,都始终无法达到目的,必须及时调整思路。暗物质密度梯度分布显著影响光线传播方向,引力透镜效应已经有力证实暗物质能够弯折光线,这是暗物质参与电磁作用的直接证据。另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也表明暗物质参与电磁作用。如果不尽快走出误区,只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根本找不到暗物质。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5 0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