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生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tiscience

博文

五花八门:就科技伦理采访中国科学家、科学元勘学者 精选

已有 4701 次阅读 2009-6-9 21:3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技伦理

深度采访20位中国科学家、科学元勘学者,录音整理约12万字。下面摘出部分语录,按规矩隐去人名。

包括科学道德在内,现在整个中国都缺少职业道德,或者说没有提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一种伦理的要求。但是在中国整个的科学教育里面,缺少这部分内容。
科学界内部剽窃造假的情况能查处的是少数,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科研人员受到的量化的要求太多。
科学家也会面对各种诱惑,不可能只做大家都觉得对的。
技术开发肯定涉及伦理问题。对于数学、理论物理以及理论生物学的一些基础研究,研究者对此要负部分责任,科学家必须考虑这些伦理问题,调整自己的研究计划,包括发表形式等等。
中国的政治家也须越来越关心伦理问题;而更根本的问题可能是政治家的职业道德问题没有解决,就影响了科学家也不能解决自己的职业道德问题。
科技的发展足以具备摧毁这个星球,摧毁整个星球的人类的能力。人类已经有过两次走向毁灭边缘的体验了。第一次是核大战危机,第二次是目前正在经历着的全球变暖。至于基因重组,特种生命的制造以及“人类的基因改造”并且还有人工智能的发展,特种机器人的出现,如果不加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的科研诚信讨论主要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际上社会科学更严重。
科学家所从事的工作有特殊性,他们比别人看到的东西更多,担负的社会责任更重,因此道德素质应该比别人更高。但是在现实中,当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与他投资方利益冲突时,很多科学家都会选择妥协,首先考虑委托人的利益。因此政府应该提供一个渠道,使科学家能在这种情况下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伦理约束太多,的确会对创新有阻碍。但肯定不能科技优先,然后再考虑伦理问题,最起码要做到同时。以前老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说兼顾公平,肯定就放后面去了,那就是不公平。不过,伦理学家也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只能善意地提醒科学家意识到伦理问题。以后中国科学家面临的伦理问题会越来越多。
科学界学风浮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精神,而这是整体环境的影响所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关系的问题上,“学而优则仕”之类的思想阻碍了人对科学和知识的追求,但把中国科学的落后归结于传统文化的抑制作用是很牵强的。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对科学精神有利的方面。
正是因为过度竞争,才会有人搞“短平快”的项目,这不符合基础研究的特点。更有甚者,为了弄到资金而采取不正当手段。
    科学技术带来不好的后果,这是应用上的问题,科学本身是好的。
    目前国内科学界的道德水平,相对于别的领域应该还是不错的。
伦理的前提在于职业活动的存在,中国古代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所以无从谈起科学伦理,科学伦理是中国近代才有的东西。
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可能会导致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或者为达目的而弄虚作假。国内“短平快”的风气不利于基础科学探索的进行。
科学家需要考虑公众的利益,但除非一些特别大的项目,公众未必要参与国家的科技决策,理由是中国的民众参与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素质低。
科学无禁区,知识没有好坏之分,而是中性的。“负知识”、“致毁知识”,没有道理。
    科学家首先要是个负责任的人,而且要有起码的是非观念,知道什么能做而什么不该做;一个合格的科学家可以应对科技高速发展的需求。
天文学很少存在伦理问题,而且有问题的研究行为也是比较少的。
中国科学界内的诚信造假问题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诚信造假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整体社会氛围。
在伦理道德的培养方面,应该从小抓起,从孩子的生活细节抓起,而且首先要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课程设置是科学家伦理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科学家在与公众交流方面,做得已经非常出色了。
不能说科学有负面效应,应该说不正确使用科学带来负面效应。知识本身是关于自然的,研究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的认识。知识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现在也有一些具体针对科学家的规范,但通常还没被注意到。这些规范也没有说明违反后的处理方式,不是法律性质的规定。
 “敬畏大自然”是传统的儒家学说,而儒家学说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是封建文化,整体上对科学有阻碍作用。
如果说科学技术对一部分人有利而对另一些人造成损害,那是因为使用不当,在“用”的层面上产生的问题。作为知识的科学和作为求真的科研过程都与伦理道德无涉。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就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三者的关系而言,科学家应当具备与普通人一样的公民道德感:首先是国家,其次是集体,再次是个人。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有一致性,不能背离这种一致性。我们反对为了中国的利益侵略别人和损害别人,因为我们有更伟大的价值观念。但在当前社会,世界划分为很多国家,我能管到的是中国。” “不如先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把伟大的理性付诸将来,等中国更强大了以后再影响到世界。”
不能仅因为科学家声称是在从事“探索未知世界奥秘”或是“为公众谋求福利”的事业,就无条件地予以资助。
理想状况下,科学家应当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伦理素养,但事实并非如此。
国家的全部财政收入中有多大比例拨到基金会或用于某项研究,这个既不能、也不可能仅由科学家说了算。
现在科学发展这么快,科学成果的应用威力又特别大,比如原子弹、基因武器等。在这种情况下,负面效应已经不能被正面效应所抵消,科学家就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即应该预见可能的后果。不要说什么客观知识、追求真理,当符合性真理和人类的命运、安危相抵触的时候,科学家必须服从后者、服从人类生存这一更高的利益。
“致毁知识”是指制造毁灭性武器等导致毁灭性灾难的各种产品或方案的核心原理、核心技术等核心知识。科学家对自己工作的一切可能后果要进行检验和评估,一旦发现弊端或不能断定满足“底线安全”(底线安全就是“致毁知识零增长”),就要及时停止研究。
科学研究的重心要转移,要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转移。
中国的媒体界素质偏低,专业素质不强,给科学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科学家不愿意与媒体打交道。
有了钱的话,肯定有人会铤而走险的。
公众的道德标准并不总能代表伦理。在有些问题上,表面看来是伦理和科学的矛盾,实际上是由于公众的误解产生的。
科学家在军备竞赛这方面其实是无能为力的,是政客们需要什么东西,支持科学家去做。
工程师的压力比科学家更大。科学家更容易站在大众的立场上,但工程师最初是作为雇员存在的,雇员有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他们要对雇主负责。
科学发展并非越快越好,要协调发展,比如要与环境压力、经济利益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由于各方因素的限制,科学的发展速度是有限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2-237281.html


下一篇:北大校园中半夏很多
收藏 IP: .*| 热度|

9 武夷山 鲍得海 刘进平 曹聪 周春雷 刘立 蔣勁松 魏玉保 CHAOGER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