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带根拐杖上巴黎1

已有 4188 次阅读 2011-7-23 07:5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发展, 环境, 巴黎, 拐杖

带着拐杖上巴黎1

 

熟悉的人一定知道,我这文章题目是根据林达的《带着本书上巴黎》套的。当知青时为了去县农技站取种子,夜里骑车,把腿给摔了。当时没有注意,没想到最近几年腿出问题了,走远路,得带根拐杖。

我们一行有七八个人,是OECD安排的,讨论如何撰写中国的《环境展望》报告。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夏光主任是项目负责人。路上,我和社科院的李钢(不是刚!)博士和魏后凯研究员同行。他们都是经济学的知名专家。上了飞机,我们就分开了,因为魏后凯升了舱。下了飞机我们当然还住在一起。靠近OECD总部的一个小旅馆,有一个花园,不过是邻居的,你可以透过篱笆和窗子享受花园的玫瑰花,红的、粉红的、白的,一种优雅的美。不过有人抱怨,我们请外国人来,总是住五星级,坐头等舱,看我们住的!嗨,谁叫咱们比人家SCI少。他说,法国人不讲SCI,讲民族文字。那谁叫咱们缺的那个什么什么。

会议足足开了四天,争论很激烈,不过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会议程序安排得很细,所以显得有条不紊,很有成效。会议的最大的优点是没有领导讲话,更没有什么处长、科长干涉。不像国内有些会议,领导硬性指定某些内容,而且不乏大量拥护者,所以国内的有些会议,我有些怕。妻子说:“你少去开会。你开会就发言,发言就得罪领导。你以为你是专家,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别人不读书,比你还专家。”

很幸运,这次会议我有一点“领导”的资格,因为我是方法组组长,与一个德国专家并列。我们配合得很好,我们早先都看过对方的文章,他也到我这里来讲过学,有些了解。这次由我先提出方法,当然是与课题组的李钢、刘俊国、孙翊等先行研究后提出的。我提出的方法范畴,他基本上都赞成,就是提出某些扩展。不过,其他专家并不那么客气,只能论战。好在有同声发言,不然我不知道怎么争论。我喜欢这种争论,专家间的争论,能够深入问题。不像与国内的某些领导争论,他盛气凌人、不懂装懂,你服从,违背科学良心。不服从,麻烦就大了。我曾经就某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战略与一个地委书记争论,他不懂装懂,还摆出“我是复旦大学博士后毕业”。我反驳了他,我们课题的尾款也就不来了。他们当地的旅游业也没有发展起来。不知道复旦大学的统计有没有“在我校挂名博士后的有多少人当了地委书记”这样的光荣记载?

会议的具体内容我不便介绍。但是我坚持的一个观点得到会议的确认。常规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不能用于环境和环境经济的长期预测。

会议的最后一天,从一个国际组织请了一个专家,华裔,给我们讲绿色经济。我请他给绿色经济下个定义,他说还在发展,说不清楚。我觉得研究开始了就应该定义,将来的发展可以改变这个定义,但是第一步必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科学发展就是定义概念,突破,再定义,再突破的过程。说不清楚定义,就会炒概念,是不是我们华人几千年科学停滞不前的原因。我认为是。

对了,该说说我的拐杖了。每天会后,我就拄着它去旅游。第一天去蓬皮杜艺术中心,看着我拄着拐杖,上地铁就有人给我让座,我还真感谢,因为我站不了那么长。遗憾地是,因为我们是会后去,怎一个晚字了的,赶到艺术中心,展厅已经关门。只能在外逛了逛。然后在一个温州人的饭店吃饭。温州人真是走遍天下,不能不佩服。后来,沿着塞纳河走,晚风吹来,我突然然想到《悲惨世界》里的警官兼城管沙威最后沿着塞纳河走着走着,用手铐铐住自己最后跳进了塞纳河。雨果让沙威这一跳,标志着法国就旧制度的终结。

对了,林达说他带那本书是《九三年》,讲1793年得法国大革命。二百年后的1993年,中国推行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又过了十年,带着学生跑野外时买下这根拐杖,其实就是根树枝。我要感谢国家旅游局有一个干部,03年我们在成都开旅游业发展的座谈会,他提出要发展成都为拉斯维加斯。我反驳了他。第一、中国宪法不允许;第二、成都是西南地区经济中心,博彩业妨碍它的产业创新与聚集地位。后来他没有批准我们的旅游业规划证,我也就不要经常跑野外了。

 

看到我的拐杖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11-467481.html

上一篇:孔子研究的重大突破
下一篇:带根拐杖上巴黎2
收藏 IP: 210.73.4.*| 热度|

20 李学宽 刘钢 吕喆 陈安 武夷山 赵明 李永丹 文双春 曹聪 陈湘明 曾泳春 曾新林 柏舟 许培扬 张檀琴 肖重发 罗帆 Imperfectionist cj1968 wwsoul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