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北京万寿寺

已有 224 次阅读 2025-11-10 22:48 |个人分类:风光过眼|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万寿寺最早在王小波的《青铜时代》中读到,不久前还重读了《万寿寺》,《独守千秋纸上尘》。在北京工作过的小伙伴建议去万寿寺转转,很让我心动。后来才知道,万寿寺其实已经不是寺了。后来才知道,万寿寺与曾匆匆逛过的《紫竹院公园》也不远。

 

万寿寺原址有建于唐朝的聚瑟寺,明代时或许已毁。1577(明万历五年),朱翊钧亲政后其母李太后带头捐资,修建万寿寺,主要用来收藏经卷。明末万寿寺毁于兵燹。1645(清顺治二年),福临为万寿寺赐匾“敕建护国万寿寺”。1686(康熙二十五年),万寿寺重修扩建,新建行宫院落。1751(乾隆十六年)1761(乾隆二十六年),弘历为其母祝寿,重修万寿寺,并增建西路行宫建筑。1860(咸丰十年)万寿寺遭英法联军劫掠。1875(光绪初年)万寿寺毁于火,随后成为菜圃。 1894(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借60寿辰,挪用海军军费重修万寿寺,在西跨院增修千佛阁和梳妆楼,连菜圃一起圈入。1900(光绪二十六年),万寿寺修缮。1934(民国二十三年),万寿寺的前部辟为东北难民子弟学校。1937(民国二十六年),万寿寺被辟为戒毒所,由于电路短路,致使万寿阁及附近建筑均被火焚毁。1945(民国三十四年)后,为国民党陆军某军驻地。1949(民国三十八年)北平和平接管后由总参谋部使用。1957年,万寿寺交付政府部门管理。1958年至1976年,寺院中多数佛造像被拆毁,在文物管理部门争取下主体建筑得以保存,1985年万寿寺中路被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原万寿寺集明清寺院、皇家园林、慈禧行宫于一体,因布局类似故宫,民间有小故宫之称。现在开放的只有中路,小伙伴陪我下午去转转。展品的照片已经贴过,这里贴建筑的照片。

 

 北京万寿寺01.jpg

山门,面阔三间,歇山顶,门上福临御赐石匾“敕建护国万寿寺”

 北京万寿寺02.jpg

天王殿,面阔三间,歇山顶,原供奉弥勒佛、护法神及四大天王,现已无存

 北京万寿寺03.jpg

钟楼,重檐歇山顶

 北京万寿寺04.jpg

鼓楼

 北京万寿寺05.jpg

 北京万寿寺06.jpg

 北京万寿寺07.jpg

 北京万寿寺08.jpg

 北京万寿寺09.jpg

慧日长辉殿,原称大延寿殿,面阔五间,庑殿顶,万寿寺主体建筑,相当于大雄宝殿,原供奉毗卢佛及三世佛

北京万寿寺10.jpg 

西配殿“安心镜”,三间,歇山顶

 北京万寿寺11.jpg

东配殿“祝延万寿”,三间,歇山顶

 北京万寿寺12.jpg

万寿阁又称藏经阁、宁安阁,面阔七间,歇山顶。1937年焚毁,2003年原址重建

 北京万寿寺13.jpg

 北京万寿寺14.jpg

 北京万寿寺15.jpg

广大圆满殿,万寿阁东配殿,三间,歇山顶,明代称韦驮殿

 北京万寿寺16.jpg

 北京万寿寺17.jpg

乾隆御碑亭,重檐八角攒尖顶

 北京万寿寺19.jpg

弘历题《重修万寿寺碑》,分别用汉、满、蒙、藏文

 北京万寿寺20.jpg

 北京万寿寺18.jpg

 北京万寿寺21.jpg

无量寿佛殿中原供奉金无量寿佛立像一尊,现乌存。现放置明天启年间铸渗金多宝铜佛塔,塔身有佛、菩萨、罗汉、诸天等四百余尊雕像

北京万寿寺22.jpg 

北京万寿寺23.jpg 

 北京万寿寺24.jpg

 北京万寿寺25.jpg

 北京万寿寺26.jpg

 

最后两张照片是万寿寺外的流水南长河,能通到紫竹院公园。这次并没有去紫竹院,晚上到了未名湖畔。

 

 

北京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夜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掠影

 

看花老眼之北航沙河校区猬实

 

看花老眼之北航沙河校区鸢尾花

 

在北京大学力学与交叉科学发展论坛听报告

 

北京宽沟

 

北京宽沟登山

 

北京怀山柔水公园

 

北京艺术博物馆之佛教造像

 

北京艺术博物馆之货币

 

北京艺术博物馆之瓷器玉器

 

北京艺术博物馆之名画

 

北京大学校园暮色

 

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听舒伯特声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1509726.html

上一篇:万事问AI之照片评价
收藏 IP: 114.92.180.*|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1 0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