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却道天凉好个秋—学界小说丛谈之《左右流之》

已有 818 次阅读 2025-4-16 22:53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短篇小说集《左右流之》(中国言实出版社, 2023)5篇小说,其中4篇已经说过,《左右流之》(收入小说集《苏黎红小姐),《有一种植物叫荚蒾》和《鸱》 (收入小说集《与顾小姐的一次午餐),《米青》(长篇小说《打金枝》一部分)。只有一篇《春秋》(p. 136-165,发表于《上海文学》2018年第7)过去没有读过,在本文说。这似乎有些文不对题,没有谈《左右流之》而只说其中的短篇小说《春秋》。故事发生在南方某城市,具体地点看不出,从行文推测离庐山不远。故事发生在2021年左右,女主人公属羊42岁,不能是2009年,因为其中提到“微软识花”是2016年底推出的APP。但是小说中到后来才开始用微信,似乎很晚,社会上2013年后用的人就比较多。标题《春秋》有些费解,想必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春秋》无关,只是秋日里的春情,或春情中的秋色。

 

小说的女主人公是周莉珍,研究先秦古文学的大学教师,被包括丈夫在内的许多人称为小周。女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整个故事基本上都是她所见所思所述。既有主角光环,又有叙述者特权。其性格“研究生时的室友,说她是林黛玉的身子,薛宝钗的性情。”一方面,颇有才思,甚至可以说才貌双全;另一方面,谨言慎行,想得多说得少做得更少。例如,收到北京同行孙辛酉的中秋问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便好一番纠结,“她字斟句酌地在手机上敲下这一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想想又删了。到底不妥,这诗的后两句是‘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今夜天上月,闺中只独看。不好,太寂寞了,在撩拨什么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也不好,在期待什么似的。最后,只写下‘中秋快乐’,发了出去。其实也后悔,他得把她看成多乏味的女人?”看似与世无争恬静贤淑,实则欲做不能放弃后悔。因为心思太复杂,必须亲自作为叙述者才能交待清楚。主观的视角,或许反而有助于客观的描述。

 

女主人公之外,还有男配女配各两位。女主的丈夫季纳新,与女主同岁但被女主称为老季,研究湍流的理学院院长。年轻时喜欢妻子端庄,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但中年后老季似乎忽然明白“闺阁之乐有甚于画眉者”,又希望她“饕餮”,在“食色性也”的非食方面。出场不多的男配其实是故事担当,北京的同行教授孙辛酉,戊己庚辛,申酉戌亥,辛酉年1981年出生?形象多少有些模糊,女主觉得他孩子气、一派天真烂漫、对树比对女人更感兴趣。女主人公对两个男人有番比较,由孙辛酉说她“有一种清淡的美”引起。“他以前应该也是喜欢秾艳的吧?—不知为什么,她老是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从良’的气息。腻了,又喜欢起清淡来。他正与老季相反,老季一直清淡着,清淡得如某个诗人写的,‘我的生活,淡出了鸟。’所以后来倾心秾艳。”当然,对老季认识更深些。“知识分子都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三省的结果,就是否定自己之前的行为,然后对之后的行为做出矫正。像老季这种老实人,是会犯矫枉过正的毛病的,之前是过于保守,之后又过于放任。”夫妻之间还有文理的差别。与理学院教师和家属庐山赏雪,“那些理工男和他们的家属,翻来覆去,也就这些单调的话。如果是和中文系的同事来,这种时候他们肯定会孔雀开屏般斗诗文的”。

 

两位女配倒是较为常见的诱惑者和怂恿者。诱惑者是理学院办公室主任鲍小姐,《围城》之后鲍小姐似乎成了诱惑者的原型。她有“鲜艳人生论”,“特别是女人,更应该鲜艳。想像花朵一样绽放就像花朵一样绽放,想像蝴蝶一样翩跹就像蝴蝶一样翩跹,想像孔雀一样开屏就像孔雀一样开屏。不能鲜艳地死,至少要鲜艳地活。”其实也有怂恿的成分。正牌怂恿者是女主的散步聊天对象,哲学系马苏教授,她有自己的“另辟蹊径论”以破除婚姻生活中的疲惫与乏味,并且已经身体力行。

 

故事的主线是女主人公与孙辛酉的交往。在文学与地理的学术会议餐桌上,报告过《诗经·郑风·溱洧》中地理学和文学关系的孙辛酉,注意到女主人公“对一盘生鱼片一往情深”但不蘸芥末,开始两人间没有男女意味的清淡搭讪,并留了联系方式。世故的读者会预期,这种波澜不惊的开局必有后续故事。果然,一年后孙辛酉突然联系女主人公,他到她所在城市讲学之余,约她一起去看江南的“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她接受了邀请,穿着暗淡地赴约,践行自己的“反鲜艳论”,但还是穿了高跟鞋。两人同游湿地公园,他兴致很高,不停拍照,然后用APP辨识出名字。两人很少说话。同游似乎只是“多识花草虫鱼之名”。两天后互发短信“谢谢”“客气”。一年半后,女主人公与另一位老师到北京出差,那位老师有饭局,她约了孙辛酉,两人同去植物园。两人在长椅上休息时,来位老尼姑对孙辛酉奉上忠告,“你要爱家里的妻。”两人大笑不已。有微信号后,两人交往由《春秋》般以年为单位变成以月为单位。他给她发植物的照片,但她对认识植物兴趣不大,不想为男人发展新的兴趣。她给他推荐小说和电影,他很少回复,推测兴趣也不大。唯一次物质交流是他送本自己重了的汪曾祺《人间草木》。“她在微信里拉黑过他几次的。这样的两性交往,有什么意思?过些日子,她又会把他恢复了。再没意思,也胜于单性社交生活吧。就算这么转念,过些日子又会拉黑他。过些日子又鬼使神差般恢复他。这样反反复复的,自己也觉得无聊。他没有察觉—应该没有察觉吧?仍然有一搭没一搭地发些东西过来。某月,在某地,遇见某某树。某月,在某地,吃生鱼片,蘸芥末。突然想到你。这话什么意思?”

 

这个情节简单的故事状摹了在大学里教书的中年人的婚外异性交往。既喜又疑,若即若离,原地踏步,不越雷池。行动固然几乎没有,言语也“含蓄”,所谓“欲言又止,引而不发”,所谓“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因此,有“落花人独立”但不能“微雨燕双飞”,有“枕上微寒窗外雨”但不能提“小楼春色意中人”。 更广泛些,心思复杂行动拖沓的读书人大抵如此。如鲁迅先生所说,“对于人生,既惮扰攘,又怕离去,懒于求生,又不乐死,实有太板,寂绝又太空,疲倦得要休息,而休息又太凄凉,所以又必须有一种抚慰。于是‘曲终人不见’之外,如‘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之类,就往往为人所称道。”在我看来,破解之法在付诸行动,“佳处径须携杖去”。当然,“携杖”容易,“唤友”顾虑多可能就“娇声怯”了。小说的结尾有些费解,“萨特说,生活给了我想要的,又让我明白这一切没什么意思。生活对萨特还是不错的,她想。”似乎借萨特之口,说出女主人公生存状态,然后自己表态认可。存在固然虚无,但存在及其虚无也还不错。“吟罢低眉无写处”,“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阿袁,本名袁萍,1967年出生于江西。1990年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到江西师范大学任教。1996年到南昌大学任教,并在南昌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出版了描写高校教师生活的长篇小说《鱼肠剑》《上邪》《师母》《小诗经》《公寓生活》等。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大师巨笔学界小说丛谈之《呐喊》

 

开山之作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抒情自叙学界小说丛谈之《沉沦》

 

花开花谢学界小说丛谈之《海滨故人》

 

灼灼其华学界小说丛谈之《女生·妇人》

 

辗转反侧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骑牛觅牛学界小说丛谈之《纺纸记》

 

春蚕到死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云中锦书学界小说丛谈之《春痕》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学界小说丛谈之《棘心

 

文人魅力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学店学渣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大学生日记》

 

一段好春藏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山只是山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之后》

 

老大嫁做商人妇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青蘋之末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归记》

 

士贰其行学界小说丛谈之《活动变人形》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惊世骇俗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但是相思莫相负学界小说丛谈之《三生石

 

心事浩茫连广宇学界小说丛谈之《朝霞》

 

于无声处听惊雷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我的罗陀斯》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界小说丛谈之《公开的情书》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假作真时真亦假学界小说丛谈之《真真假假》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混沌若教休凿窍学界小说丛谈之《浑沌加哩格楞》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日暖泥融雪半销学界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万事到头都是梦学界小说丛谈之《漫随流水》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区区岂尽高贤意学界小说丛谈之《红拂夜奔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平生正被儒冠误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学界故事部分)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赵孟)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末世风流意转新学界小说丛谈之《二马路上的天使》

 

癫狂柳絮随风舞学界小说丛谈之《导师死了》

 

花开花落自有时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似米兰》

 

言不尽意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潜龙勿用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与时偕行—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宿舍楼中的家长里短—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蔡小容)

 

人怕入错行学界小说丛谈之《婉的大学》

 

青青园中葵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逸事

 

好怀渐向中年减学界小说丛谈之《三人行》

 

功名富贵岂偶然学界小说丛谈之《三人行》

 

竞走墙前希得俊学界小说丛谈之《三人行》

 

读《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备忘》学界小说丛谈外话

 

安得广厦千万间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先生》

 

当时年少春衫薄学界小说丛谈之《中文系》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囚徒》

 

拣尽寒枝不肯栖学界小说丛谈之《午后的诗学》

 

末俗纷纭更乱真学界小说丛谈之《遗忘》

 

天才的误区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谈笑有鸿儒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教授》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轻薄桃花逐水流学界小说丛谈之《桃李》

 

学者的素质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留连戏蝶时时舞学界小说丛谈之《红城》

 

杜鹃啼血猿哀鸣学界小说丛谈之《高等学府》

 

九曲黄河万里沙大学小说丛谈之《大学门》

 

满纸荒唐言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家贫无供给学界小说丛谈之《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无端却被秋风误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人面不知何处去学界小说丛谈之《桃花》

 

红尘染尽春衫色学界小说丛谈之《女招商局长》(学界故事部分)

 

蜂围蝶阵乱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师母》

 

流年冉冉功名误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大学》

 

校园外的奇遇—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的黄昏》

 

不识庐山真面目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潜规则》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甚爱必大费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之死》

 

十有九人堪白眼学界小说丛谈之《文人》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红粉暗随流水去学界小说丛谈之《春尽江南》

 

博士之难学界小说丛谈之《缺氧》

 

传言送语当风流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是座城》

 

当时黮黯犹承误学界小说丛谈之《变革》

 

事如春梦了无痕—学界小说丛谈之《月落荒寺》

 

万人如海一身藏学界小说丛谈之《隐身衣》

 

师生关系的极端案例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王刚)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十五年间春梦断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

 

往事只应随梦里学界小说丛谈之《观相山

 

可能俱是不如人学界小说丛谈之《纵我不往》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日本教授的漫画学界小说丛谈之《文学部唯野教授》

 

英美学界影视剧学界小说丛谈外话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1482300.html

上一篇:南昌航空航天大学校园掠影
下一篇:看花老眼之南京玄武湖环洲莲花展
收藏 IP: 113.89.105.*| 热度|

5 郑永军 王涛 郭战胜 张晓良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