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学峰
社会化与自由度
2021-9-24 08:27
阅读:1462

    我先前写过一篇关于“自由度”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我试图以生物学的观察理解人的"自由"的问题,并提出“自由度”受限,体现局限性的现象。当然,这类"局限性"主要是指人所依附的生存环境中那些影响人"自由存在"的限制条件。其实,如果考虑到人和其他生物的两个重要不同之处,即人有"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那么我觉得影响人们对"自由"与否的感知主要还是人的"社会化"途径是否多元和是否通畅。它们直接影响“人”的“社会阶层流动”和“生活感受”。

   这可以透过许多人类社会现象加以印证。比如,人们一般不是特别畏惧物质生活的贫乏,但确实不希望信仰、意见表达等刷“存在感”的手段被限制。这是人们强调的一种“自由度”。另一种就是社会流动,比如大家所说的"内卷"和"躺平","内卷"限制了人的社会化,直接影响了“生活感受”,促使人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在这样一种生存境遇里采取"躺平"(其实类似于许多生物的"休眠"应答,比如芽孢菌等产生孢子体等)确实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化”。其实,"躺平"的确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化"过程的“应答”。处于这种生存状态下的人难免会觉得缺少“自由度”。感到"举步维艰"。

    "社会化"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直接影响"阶层流动",处于社会中的"人"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化的难易程度不只体现一个特定社会建制的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该社会建制的质量,包括是否充分保障了公平公正等原则,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否"中立"。胡乱写几句,算是对先前《自由论》观点的一种补充。


顺此感谢哲学界朋友对我文章的保存和传播(见下图)。

image.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潘学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8980-130546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