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心书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v 宇宙内事即己分内事,己分内事即宇宙内事。——(南宋)陆九渊

博文

人生何处不龙场

已有 6748 次阅读 2014-5-28 16:46 |个人分类:优哉游哉|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style, center

人生何处不龙场

 

2011年(辛卯)暮春,呼朋引伴,四人成行,自渝入黔,探访龙场故地,完成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龙场,古称龙场驿,位于今贵阳城北修文县。直到明朝,这里尚属中原文化之边陲,即使今日,仍与近在咫尺的贵阳隔离喧嚣,一派清静。如果不是五百年前一个人的意外到来,此处断不会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哲学史上的斯文圣地。

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兵部武选司主事(兵部武选司“掌除授”,武选司主事类似于今天解放军总政干部部的处长)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后世以号行)上疏营救南京给事中戴铣,触怒“权奸”(王守仁语)刘瑾,被责廷杖四十,贬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今贵州省)龙场驿驿丞(类似于今日一个县招待所所长)。“待罪”之王守仁出北京,一路辗转,数次逃过刘瑾指示的锦衣卫追杀,折道南京辞别老父(其父王华时任南京兵部尚书领南京守备,相当于拥有国防部部长级别的南京军区司令员),慨然前往贵州赴任。

王阳明谪戍贵州农场可与苏东坡流放海南儋州相提并论。只不过同样是历经九死,对东坡先生而言已是辉煌的终局,而对阳明先生而言只是辉煌的起点......

 

行车入境修文,便见阳明先生遗产——知行合一。

 

                                                     

 

                          阳明洞,现已辟为纪念公园。

 

 

 

阳明先生与弟子群像,中立者为阳明,弟子应该是徐爱、王畿、钱德洪等。

 

 

何陋轩,取意唐人刘禹锡《陋室铭》,十分应景。

 

 

阳明先生遗爱处,即阳明洞。此处非“龙场悟道”原址,乃悟道后所居处。

 

   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黄芦苦竹绕宅生的龙场驿。

   获罪谪居的王阳明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看淡生死的阳明先生又一次挣扎在“格物致知”的怪圈中。为了“致知”,他曾经花了七天时间去穷格庭院前的竹子,但结果只是持续焦虑导致的头痛,贻笑大方之家。而今在奸党阉宦魔掌下侥幸逃生的惊心动魄之后,在“巴山楚水凄凉地”的蛮荒绝境中,他开始迫切地追寻“寄蜉蝣于天地”的生命意义——

 

   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事见《王阳明年谱》)

 

   在东方思想的流变史中,是夜心学方兴,史称“龙场悟道”。

 

 

 

洞内日本人题刻

 

 

 

忆昔阳明讲学堂 震天动地活机藏

龙岗山上一轮月 仰见良知千古光

 

明治癸卯岁,门人清宫宗亲从高山、金子两武官访贵州阳明洞。遂登龙岗山观月。有记寄示余,因赋此诗。顷两武官与宗亲等谋,欲刻之石,以建洞中。远闻余之诗虽甚恶,不足以表海外景仰之意,则不辞书此以赠。

大日本国东宫侍讲文学博士 三岛毅

 

                                                                   (现藏于贵阳市内阳明祠)

 

 

 

相传为阳明手植二柏,号文成柏,距今五百多年。

 

龙岗书院 王文成公祠

上联: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

下联: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

 

上联:十三郡人文此为根本

下联:五百年道统有所师承

 

 

 

王文成公祠正殿,铜像为日韩友人捐建。

 

 

 

蒋中正手书“知行合一”摩崖石刻

 

 

龙场归来,不能不有所感怀。虽文辞凋敝,自拟七绝二首,散论一篇,贻笑大方:

 

 

辛卯清明謁龍場陽明洞天

 

其一


鳳歌攜杖入夷疆
漫卷詩書作楚狂
縱死南荒猶未悔
人生何處不龍場



其二


長恨此身非所有
唯餘風雨共沉吟
一宵覺悟千秋事
卻道良知是此心

 

 

  

 

王學闡微(1)

天地與其所存者,物也。物必有其是,是者,然也;存必有其理,理者,所以然也。所以然者未必然,然者必所以然。蓋所以然而然者,謂之性。

 

夫人之所見,非理也,是也。理豈自見?見必由性。性何所來?曰心。昔陽明游南鎮,謂山中花樹,自開自落,與心同寂(2)。必俟所至而成色,發乎心以觀乎目。花始成其是,樹始昭其理。故曰:心外無物,無是,無理。天理無他,純淨本心耳。橫山(3)喻之以明鏡,照映萬物也。

 

昔曾子三省,一曰忠,二曰信,三曰傳習(4)。忠信者,達賢之曲徑也;傳習者,至聖之通途也。今人謂傳曰知,謂習曰行。知行之辯,聖學之門。然往聖微言,儒門多舛;亂象障目,私名惑心。若朱子(5)先知後行論,流弊遠矣。蓋聖道固以一貫之:在天地,則萬物一體,曰仁;在聖學,則知行合一,曰真知。真知者,方知方行,方行方知。知而不行者,匪知;行而不知者,匪行。且知行之教定於一,一集于聖賢哉!若夫孔聖,必知志而行不飲盜泉,必知禮而行問事於太廟;必行登泰山而知小天下,必行臨川上而知逝如斯(6)。

 

又孟子曰: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蓋陽明謂心之本體無善惡,曰至善。以其無善惡,故知善惡。知善惡者,生之俱來,不慮而成,是謂良知。《大學》所雲致知,誠致良知之謂也。致知在格物。所謂“格”者,朱子訓“窮”,陽明訓“正”。正者,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不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所正者,事事物物耶?乃其實也。正其所實者,正其名也。故合公孫之道(7),正名實而致良知。

 

夫人之立世,孟子誡之:不失其本心。本心者,靈明澄澈,如雲在天,流而不滯,及物則濁。其所流者,達貫分內,通際天人,陸子(8)雲:宇宙內事即己分內事,己分內事即宇宙內事,是所謂也;其所濁者,觸物意動,接事欲生,意欲牽絆,迷狂縱橫,朱子戒之曰:存天理,去人欲,有是教焉。故聖人不必博知,存心以應萬事。

 

古之周公制禮,孔聖布仁。蓋應萬事者,以調和人際為本。所謂人際者,君子、小人之殊分。往聖居期間,必親賢遠佞。奈何宵小專能,徒隨便利,執聖道者嘗莫能與之爭,其不能歟?其不為也。故孔之去魯,顛沛列國;孟之稷下,退而立說。夫唯陽明,文經武緯,攻心審勢,周應萬全。所賴者何?存心見機耳。

 

君子者,大人也,故求其大;小人者,鄙豎也,故求其小。是故勿以小度君子,勿以大期小人。棄空論而任事者,當與君子謀大,與小人較小,是謂真君子者也。

 

或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為者,君子之道;不為者,小人之能。誠所謂“所為”、“所不為”者,豈常名哉?蓋見機得之耳。夫全域萬世之勢,當取君道;一隅一時之機,可擇小能。授受不親,禮也;嫂溺叔援,權焉!(9)

 

古人雲:不謀全域者,不足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至哉陽明!擇小能而不廢君道,懷利刃而自弭殺機,誠受孟子教:聖之時者也!

 

辛卯暮春辭龍場作

 

注:

(1)此文是参访龙场后有感而发的个人心得,于博大王学,重在“接着讲”而非“照着讲”(冯友兰先生语),文多个人臆断,望方家勿怪。

(2)《传习录》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此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体有何相干?先生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看此花时,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原不在你心外。

(3)阳明大弟子,徐爱,子曰仁,号横山,有“王门颜回”之誉。

(4)《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指朱熹,下同。

(6)“不饮盗泉”典出《尸子》;“问事太庙”典出《论语·八佾》;“登泰山”典出《孟子·尽心上》;“子在川上”典出《论语·学而》。

(7)公孙名学,战国名家公孙龙子“疾名实之散乱”倡“正名实”之道。

(8)指陆九渊,号象山,与程颢同为心学开宗,与阳明称“陆王”。

(9)“授受不亲”、“嫂溺叔援”典出《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7073-798395.html

上一篇:分形几何在TiO2纳米管阵列表面形貌表征中的应用综述
下一篇:哲学笔记2011——《在康德的唤醒下:20世纪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收藏 IP: 14.29.127.*| 热度|

5 余昕 李笑月 代恒伟 王春艳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