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遗产交给未来 ——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 2010年6月12日是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联合,计划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大型系列活动。 一. 活动主旨 古琴艺术是中国最早成为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发展历史过程中,它们对塑造中国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成为东方艺术审美的最高典范。 青少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和希望,为使他们更深入地认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古琴艺术,中国古琴研究会拟在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举办“古琴名家进百校”大型系列活动,以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继承和保护的队伍中来,把最优秀的遗产带到最美好的未来去。 二.主要组织机构 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北京市教委 承办: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三.活动时间、地点 2010年6月10日—12月底 古琴走进全国近百所中小学;首都大学生古琴社团十大高校巡演; 2010年6月10日—6月16日 文化遗产日期间主体活动。 四.活动构成: (一)“播种童心——让孩子认识遗产”( 6月10日——12月底):组织一批优秀的古琴演奏家走进全国近百所中小学校(北京、重庆、天津),以“寓教育乐”的方式普及古琴基本知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点燃薪传之星火。此部分活动将采取一课时讲座模式,演奏家以小分队形式分派到各所学校播种童心。 (二)北京高校琴社活动(5月8日——6月10日):北京各大学生琴社(北师大松风琴社、清华大学古琴社、人大古琴社、北语知静斋琴社、中国传媒大学琴社等)在北京各高校进行巡回演出活动。 (三)文化遗产日期间名家名曲专场演出(6月10日——6月16日): 1.古琴“泰山北斗映蓝天”:力图囊括当今尚健在的古琴艺术界最具威望和影响力的“泰山北斗”集中展示,他们大都是古琴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古琴各大流派的掌门人物。由于他们年岁已高,平均年龄已在七、八十岁之上,平时单独的演出也已难得一见。此次古琴大师汇聚一堂,将是一场空前的“世纪性”艺术盛宴。 2. 古琴中青年专场:由当今古琴界最活跃的“中坚力量”组成,他们的展示将充分表现古琴艺术的多种流派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 3. “在琴声中相遇——古琴大师与学子对话”:由北京各大学古琴社的“佼佼者”组成的“向大师汇报,和大师对话”演出。古琴大师分三批与学生做三场交流,每场先由学生弹奏,然后由大师演奏同一首琴曲,再通过现场讲解和与学生对话直接“面授机宜”,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举,将极大提高学生学琴的热情和水平,拉近大师与莘莘学子的距离。 五.参加活动的古琴非遗传承人: 参加此次活动的古琴艺术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钊、林友仁、丁承运、龚一、李祥霆、陈长林、刘赤城。 六.文化遗产日期间专场演出日程(6月10日——6月16日) |
序号 |
演出名称 |
时间 |
活动地点 |
1 |
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开幕演出 |
6月10日18:30 |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如论讲堂 |
2 |
|
6月11日18:00 |
北京师范大学曾宪梓楼(教九)502 |
3 |
中青年艺术家古琴专场演出 |
6月12日19:00 |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 |
4 |
“在琴声中相遇——古琴大师与学子对话”之二 |
6月14日 |
清华大学 |
5 |
“在琴声中相遇——古琴大师与学子对话”之三 |
6月15日 |
中国传媒大学 |
6 |
“泰山北斗映蓝天”——古琴大师专场 |
6月16日19:00 |
北京大学百年讲堂 |
七.节目单 第一场 开幕式 吴 钊 《潇湘水云》 林友仁 《普庵咒》 林 晨 《平沙落雁》 丁承运 《流水》 刘赤城 《长门怨》 余青欣 《梅花三弄》 王建新、李凤云 《渔樵问答》(琴箫) 第二场 “在琴声中相遇——古琴大师与学子对话”之一 吴 钊 《渔樵问答》 林友仁 《平沙落雁》 陈世东 《渔樵问答》(北师大松风琴社成员) 谭凯元 《平沙落雁》(北师大松风琴社成员) 第三场 在经典中传承——古琴名家经典音乐会 金 蔚 《归去来辞》(琴歌) 林 晨 《忆故人》 余青欣、王建新 琴箫合奏《梅花三弄》 李凤云 《龙翔操 》 戴晓莲 《乌夜啼》 赵家珍 《广陵散》 丁承运 《流水》 第四场 “在琴声中相遇——古琴大师与学子对话”之二 吴 钊 《良宵引》 林友仁 《醉渔唱晚》 王姝懿 《良宵引》(中国人民大学古琴社成员) 灿 川 《醉渔唱晚》(北语知静斋古琴社成员) 第五场 “在琴声中相遇——古琴大师与学子对话”之三 刘赤城 《平沙落雁》 丁承运 《与樵问答》 池 汀 《平沙落雁》(北京语言大学知静斋琴社成员) 卞晨菲 《渔樵问答》 (人民大学古琴社成员) 第六场 泰山北斗映蓝天·古琴专场 吴 钊 《忆故人》 丁承运 《流水》 陈长林 《欸乃》 刘赤城 《捣衣》 林友仁 《普庵咒》 李祥霆 《广陵散》 龚 一 《潇湘水云》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