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永
强韧仿肌腱丝素蛋白帮助组织再生
2025-5-7 10:59
阅读:366

EFL进展】:强韧仿肌腱丝素蛋白帮助组织再生

人体中许多组织具有高度有序的各向异性结构,赋予它们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特定的生物学功能。例如:肌腱所具备的单一取向、多尺度和多层次结构正是其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基础。然而,人造材料难以兼具天然组织所具备的多尺度/层次结构、强韧力学和生物相容性。

为解决上述挑战,EFL团队于2023年报道了一种机械训练方法,将明胶基水凝胶的强度提升至6.67 MPaTough gelatin hydrogel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dvanced Science, 2023, 10(24): 2301665)。2024年,团队将该方法进一步拓展,通过打印、训练和交联三步法,成功实现了3D打印定制的坚韧明胶3D printing of tough hydrogel scaffolds with functional surface structures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Nano-Micro Letters, 2025, 17(1): 27)。本研究聚焦于丝素蛋白这一天然高分子,尝试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兼具高强度、韧性及优异生物性能的支架材料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三步法策略(包括定向冷冻、机械压实和酒精退火),用于制备具有单一取向、多尺度和多层次结构的仿跟腱丝素蛋白支架。首先,在纳米尺度上,通过乙醇诱导丝素蛋白形成β-折叠结晶;其次,在微米尺度上,通过定向冷冻构建具有单一取向的微结构;最后,在宏观尺度上,通过机械压力增强定向孔壁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该丝素蛋白支架的单向、多尺度结构高度仿生天然跟腱组织,并通过多尺度协同效应显著增强了对裂纹扩展的抵抗力,从而大幅提升了整体强度和韧性抗拉强度达7.8 MPa,断裂伸长率为206 %,韧性为14.52 MJ·m-3。此外,该丝素支架完全通过物理方法制备,无需化学修饰或添加化学试剂,最大程度保留了丝素的生物相容性。仿生跟腱丝素支架有效模拟了肌腱的单一取向特征,显著促进了肌腱细胞的黏附、定向迁移以及肌腱特异性蛋白的上调表达。在兔全层跟腱缺损模型中,将丝素支架植入后,经过8周的修复,支架有效促进了新生胶原纤维的有序排列,使再生的肌腱组织在结构上高度接近天然肌腱。

相关研究“Strong and Tough Tendon-Mimetic Silk Fibroin for Tissue Regeneration发表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期刊上。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贺永教授、孙元博士后为论文通讯作者,刘国峰博士生、夏鹏程博士生为该论文第一作者

1.png

1.用于肌腱组织再生的强韧仿肌腱再生丝素蛋白支架示意图

1.仿跟腱丝素蛋白支架微观结构表征

丝素蛋白溶液经定向冷冻、机械压实和酒精交联等一系列工艺,制备成强韧仿肌腱丝素蛋白支架。定向冷冻过程中,冰晶定向生长,去除冰晶后,丝素蛋白形成定向有序的多孔结构,而后,经水蒸汽塑化与机械压实致密化后,支架密度提升,并保持了良好的取向结构。实验分析证实了其优异的各向异性特征,其结构高度仿生天然跟腱的取向结构。

2.仿肌腱丝素蛋白支架微观结构形貌表征

2.丝素蛋白支架的晶体结构表征

丝素蛋白主要由两种不同的构象组成:亚稳态的丝素I型(Silk I),包括无规卷曲、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以及更稳定的丝素II型(Silk II),其特征为反平行β-折叠结构。丝素蛋白的力学性能与其构象密切相关,尤其是β-折叠结构的含量,其对丝素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光谱分析,系统研究了丝素蛋白支架在酒精处理前后的晶体构象变化。原始丝素蛋白支架以随机卷曲构象为主,经酒精处理后,支架由无定形向有序的晶区转变,构象转变为稳定的β-折叠结构。拉曼和红外光谱进一步定量分析了β-折叠相含量的大幅提升。酒精处理有效促进了丝素蛋白支架的结晶化,将改善其结构和性能。

3.png

3.乙醇处理前后丝素蛋白支架晶体结构变化

3.强韧丝素蛋白的力学性能表征

仿生丝素支架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兼具柔软性与高强度。通过定向冷冻、机械压实和酒精交联等一系列工艺处理,显著提升了支架的强度(5.33 MPa)、断裂伸长率(194.63%)及韧性(6.36 MJ/m³),远超无序结构的支架。断裂模式分析表明,沿丝素取向方向加载时可有效抑制裂纹扩展,体现了类似天然组织的裂纹钝化效应。不同丝素浓度支架的测试发现,适当的微观结构排列与层间结合对于力学性能至关重要。此外,循环拉伸实验验证了其良好的力学耐久性。进一步优化乙醇浓度、冻结铸造及压实条件可进一步提升性能。相比传统制备方法,本研究采用纯物理方式,不引入化学修饰,保留了丝素蛋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展示了其在组织工程领域应用的潜力。

4.png

图4.丝素蛋白支架各向异性力学性能表征

4.细胞相容性及定向支架引导细胞定向迁移

/死染色和细胞活性定量分析表明,TPSCs细胞在定向支架和无序支架上均保持接近100%的活性,展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CCK-8检测显示细胞在3天培养期间持续增殖,血液相容性测试结果也显示两种支架的溶血率均远低于5%,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定向支架能够诱导细胞沿支架取向方向高度有序排列,细胞呈细长纺锤状,而在无序支架上细胞呈随机分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TPSCs细胞在定向支架上分泌的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无序支架,且胶原纤维沿支架方向有序排列,而随机支架上则胶原分泌量较低且无特定方向性。此外,机械转导通路相关蛋白TAZYAP1的表达在定向支架上也显著上调,进一步说明有序微观结构不仅促进细胞排列,还激活了与力学刺激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这些结果表明,支架微结构对引导细胞行为、促进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其在组织工程应用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png

图5.细胞相容性及定向支架引导细胞定向迁移PAAM/NAAC复合材料在智能医用石膏绷带中的应用及其回收性能。

5.强韧丝素蛋白用于兔跟腱缺损修复

为了评估RSF支架对跟腱再生的修复效果,在兔体内建立了全层跟腱缺损模型。术后4周和8周,通过H&E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及胶原纤维排列情况。结果显示,定向支架组在4周即表现出致密且线性排列的胶原纤维和有序延展的细胞形态,优于随机结构的组及空白组。8周后,定向支架修复组织的胶原纤维高度有序,细胞呈典型纺锤状,结构接近天然跟腱组织。半定量组织学评分显示,定向丝素组在各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其他组。天狼星红染色和免疫荧光结果进一步表明,定向有序支架促进了COL IIICOL I的转变,COL I/COL III比值显著提高,提示胶原纤维成熟度更高。整体结果证实,定向有序支架能有效促进跟腱组织再生并恢复其功能结构。

6.png

图6.强韧丝素蛋白用于兔跟腱全层缺损修复

7.定向丝素蛋白支架促进肌腱再生的潜在机制

为探究丝素支架促进跟腱修复的机制,开展了TMT蛋白质组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空白组、定向有序组和无序组蛋白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定向有序组中,HAPLN1CCN2COL11A2等与细胞外基质形成及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显著上调,而部分与炎症相关蛋白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定向有序支架显著促进了蛋白稳定性、血管生成和细胞黏附,同时增强了细胞骨架结构和细胞连接。与无序支架相比,定向有序支架在调控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方面更具优势,可能通过有序结构引导细胞迁移并激活信号通路。PPI分析进一步证实其可通过多条通路协同调控,显著提升肌腱再生效果。

7.png

图7.蛋白质组学分析

 

 8.png

图8.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基因本体富集分析

 

9.png

图9.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网络分析

综上所述,受天然肌腱多级有序各向异性结构的启发,本研究通过定向冷冻、致密化处理和乙醇交联等工艺,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肌腱仿生丝素蛋白支架。该支架具有优异的柔韧性、高强度和高韧性,其拉伸强度达到7.8 MPa,断裂伸长率为206%,韧性为14.52 MJ·m³。得益于其仿生天然跟腱组织细胞外基质定向有序结构,该支架能够显著促进肌腱细胞的黏附、定向迁移、增殖,并上调跟腱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在动物实验中,将支架植入新西兰大白兔全层跟腱缺损模型中,以评估其组织再生效果。经过8周的修复,定向有序支架有效促进了肌腱再生,这主要归功于其良好的力学传导能力。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仿生策略,同时复刻了天然组织的结构特性与力学性能,为未来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来源:https://doi.org/10.1002/adhm.202500428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贺永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59320-148475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