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细阅老谭展示的半期通知书。
1965年秋,我们被昭觉中学录取,成为昭觉中学的第一届高中学生,即高68级。高68级一个班,学生50人。入读高中的第一学期,在离昭觉县城较远的城北乡老昭中住读,每周上课六天,无供水,无供电。冬季寒冷,生活艰苦。
半期通知书,是我们就读高中的第一学期发放的,即是通知书上写的“1965——1966年度上学期”。通知书的落款日期是:1965年11月5日,此时,该学期的半期考试已经结束。在此前的10周或者11周,应该是该学期的开学日期,推算出来是:1965年8月下旬。这就是昭觉中学高68级学生的报到开学日期。所以,1965年8月下旬,应该是昭觉中学高68级的诞生之日,是昭觉中学培养高中学生的起始!
从通知书上得知:当年,1965年的下半年,我们一起就读的高中一年级,共开设了7门主课:政治、语文、外语、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记得还有其它课,如体育等。估计是半期没有考试,所以没有列入。7门主课中,政治课,是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等领导们轮流上课。语文课,任课老师是苏文芬老师,张向荣老师也来代过几次课。外语课,学的是俄语,任课老师是尹昌厚老师。物理课,学的是力学,有牛顿的一、二、三定律,任课老师是刘兴财老师。化学课的讲授内容,好像有元素周期表和卤族元素,任课老师是夏长鹏老师。代数课,学了数列和极限;几何课,可能是立体几何了;这两门数学课的老师,是班主任刘祚凡老师。
其次,通知书上的操行评语,是手写的。评语是从关心学生的角度,以正面教育为主,关注课堂纪律和对班集体的态度,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的。评语文字朴实、细致、具体,没有上纲上线和假大空的文字。从字体上看,可能是班主任刘祚凡老师写的。
再次,通知书上,与科目成绩并列的是劳动成绩和缺课统计。那时,每周有一个下午的劳动,平时还有轮流打扫教室,为学校伙食团拉水等等劳动,通知书上没有劳动成绩。可能劳动情况,需由班委的劳动委员统计后,与班主任老师商议后,在期末才打出成绩吧?缺课统计,大概是由班级的值日学生逐日记录后,统计出来的。
通知书上盖了四枚鲜章,分别是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和班主任老师的。当时,学校刚升级为初高中都有的完中,但是仍然用的是初级中学的印章,可能新的印章还没有下发?校长、教务主任和班主任老师,都在签名后,盖上了自己的私人印章。公章和私章的四枚红印,表明通知书发放的正式、严肃和内容的正确。
通知书的最后说:我校决定,每生收冬季烤火费1.5元。这是因为昭觉地区冬季寒冷,学校需要买煤取暖,必须开支的。买来的煤是无烟煤末,要做成煤块。做煤块时,通常是师生一齐动手,加上泥、水,制成煤砖,晾晒在教室外。再在教室的前后,用几块砖头,砌四个煤炉。冬季上课或自习之前,早操时就专门安排几位同学去生煤炉。早操后,大家到教室里做早自习时,四个炉子就已经炉火红旺了。
通知书是油印的。油印,要先在钢板上,用铁笔刻写蜡纸;再把刻写好的蜡纸,装上油印机,调好油墨,用滚筒一张张印出的。我们就读中学时,学校没有专职的刻写、印刷人员,教学所需的讲义和习题都是由任课老师自己刻印的。刻写和油印,是学校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承担的工作。据我对刻写字体的辨认,通知书是马新泉老师刻写的。马新泉老师,和他妻子苏文芬老师,是昭觉中学的创建者之一。马老师的字写得好,学校的通知,多是马老师在钢板上刻写蜡纸后,再用油印机印出的。我在读初中时,常被指派为全班同学刻印作业习题,就是自己找时间,用钢板和铁笔在蜡纸上刻写后,再用油印机自己印出的。在油印时,常见到马老师在使用油印机印东西。在观看马老师油印工作的过程中,学到了油印的不少细节处理技法。我的油印技术,也应该是马老师引入门的。
从半期考试的成绩来看,老谭的成绩不错的:7门课,3门在90分以上,两门在80-90之间,最低的也是73分。平均每科86分,在班上应该居于优等了。
通知书发放的日期是1965年11月5日,距今已经五十五年有余了。我们也由当年的一个懵懂少年,成为现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老人了。不知道现在学校是否还给学生家长发放半期通知书,也不知道半期通知书上所写的操行评语,是否仍然如当年那般朴实具体?
谢谢谭友几十年的保存,使我们能够再次回味当年的求学时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刁承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48125-129271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