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知识分子的话题越讨论越热烈!不过说来惭愧,我接触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不超过一个星期。刚才好奇地搜了一下,发现百度百科对此词汇的解释如下:
公共知识分子是《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首先推出的一个概念,此后自2005年起“政右经左工作室”每年推举当年度富有影响的“政右经左’版公共知识分子”。 此可谓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汇的来源,看来这是个年轻的词汇,今年刚满5岁。
《南方人物周刊》制定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共同标准为:
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
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
按照这个所谓的标准,南方周末每年都推出来一个50个人的大名单。举例如下:
政治学家:刘军宁
作家、艺术家: 邵燕祥、北岛、李敖、龙应台、王朔、林达夫妇、廖冰兄、陈丹青、崔健、 罗大佑、侯孝贤
科学家:邹承鲁
公众人物:华新民、王选、高耀洁、阮仪三、梁从诫、方舟子、袁岳
说实话,也许我过于孤陋寡闻,这个名单上面的至少一半的人,我都好像没有听说过,当然估计对我也就没有啥影响。我不知道别人看了这个50人的大名单感觉如何。我只是感觉,如果当选的人都不为公众所知,又谈何对公众产生影响呢?
按照我浅陋的理解,公共知识分子,应该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首先要是知识分子,这地方的知识分子,可能并不需要以学历来评判,更多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寒是一个知识分子。
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这个人要有公共影响力。何谓公共影响力?如果一个知识分子,能对公共的政策,包括教育、科技、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大众的生活,此人应该可以称之为公共知识分子。按照这个定义,科学网内的饶毅、施一公博士,肯定属于公共知识分子。这个不多说了,你懂的。科学网外的路甬祥、周济、陈竺、白春礼等人,肯定也属于公共知识分子。这个更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懂的。如此看来,公共知识分子,是一个中性的词,谈不上褒贬。
如果一个知识分子,虽然不能对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但是通过自己的思想、著作和行为,来影响大众的思考和处事方式,那么这样的知识分子,也可以称之为公共知识分子。按照这个标准,科学网内的黄安年老师、杨学祥老师、王鸿飞老师和吴宝俊同学等,可以算公共知识分子。科学网外的方舟子和韩寒等,也可以算公共知识分子。另外,我感觉范跑跑也算公共知识分子,因为他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大家的思考和处事方式。但是郭跳跳应该不算,因为他不讲理,只会骂街,当然也影响不了大家思考或者做事的方式。
对于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来说,我个人感觉还是很难加上公共这两个字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6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