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关于养老的思考
2025-10-25 11:04
阅读:1750

       岁序流转,自身亦已“年过半百”。头发少了,牙也少了,背已微驼。上有老、下有小的岁月,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赡养父母是尽义务,善待自身是尽责任(尽可能少给家人增添负担)。现实生活中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不经意间遭遇系列问题,真的会感慨“生活是一团乱麻”。

       2025年,对我来说是非常闹心的一年。好些闹心事,接踵而来。人的常规生命周期需要经历生老病死,但各自的具体经历很有可能会是杂乱无章。2025年10月24日晚上,获悉我那真是命运多舛的二哥,意外摔伤了尾椎骨,据说至少需要卧床休养1个月。真是雪上加霜,距离老父亲10月14日出院不足两周。二哥是30岁左右因脑梗偏瘫,随后离异,2016年独子因病去世(年仅21岁)。我检索了一下,得到的信息为“54 周岁的农村孤寡残疾老人可通过 ‘五保供养 + 低保 + 残疾人补贴 + 医疗救助‘ 的政策组合实现基本生活保障。建议优先申请五保供养(若符合残疾等级或疾病条件),其次叠加其他政策。申请时需准备完整材料,关注地方动态调整,并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最新标准。若遇到困难,可联系当地乡镇民政办或社工机构获取协助。”像我二哥这种情况,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前些年,办各种手续,主要是老父亲帮着弄。在农村找护工,原本就困难,二哥那种处境更是难上加难。我真不知道如何宽慰他,电话中鼓励他要尽可能地坚强些、乐观些,祈祷他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我作为游子,距离故乡两千里之外。今年接连经历系列变故,许多场合束手无策。国庆期间,我到省城医院陪护父亲数天,感知与认知相对会更深刻一些,有苦难言,欲哭无泪。类似我这种情形,也许远非我一个人需要面对。那段日子,我与一位大学同学有交流,他告诉我他的经历比我更为残酷,简单枚举,感同身受。所幸的是,他经历了,承受了,笑对生活。我知道,轻描又淡写的语气是在为我鼓劲助力。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日子,需要面临不平凡,甚至痛苦的时光,有的短暂,有的可能较为漫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养老,包含“自养“与“他养“,是个人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

       昨夜仓促挂完给二哥的电话,窗外的夜色里总掺着几分故乡的牵挂。那些 “五保 + 低保 + 残疾补贴” 的政策条款,在农村的实际操作里,总隔着老父亲年迈的手、护工难寻的愁,还有我这两千里外的 “有心无力”。像我这样的游子,像二哥这样被命运反复磋磨的人,或许都在平凡日子里扛着不平凡的重量 。

       养老从来不是一句 “老有所依” 的口号,“自养” 是自己努力挺直的腰杆,“他养” 是政策兜底的温度、基层协助的力度,缺了哪一样,都难撑起安稳的晚年。眼下能做的,是期待能尽可能地帮二哥多分担一点,也盼着农村困难群体的养老服务能再暖些、落地能再顺些。毕竟,每个在苦难里咬牙的人,都该被生活温柔接住;每个平凡的晚年,都该有一份稳稳的依靠,不慌,也不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7376.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2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