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高校图书馆馆员参与图书情报教育观察与思考

已有 286 次阅读 2025-10-14 08:36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第3条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其中有一部分体现在高校图书馆馆员参与图书情报教育,参与图书情报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中国大陆图情档多层次教育”,还是当前的“中国大陆信息资源管理多层次教育”,其中有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参与。

       高校图书馆主导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有15家高校增设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南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图书馆,2025年招生5人。之前获批的,有11家依托图书馆:2014年获批的复旦大学;2018年获批的江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获批的福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注:同时为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馆所合一)、安徽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也就是90所MLIS培养单位,其中有13家依托图书馆,由图书馆负责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还有一定比例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图书馆力量,比如其中部分骨干教师来自图书馆,比如中南民族大学等。海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未招生。

      2024年获批的15家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归属情况。华东理工大学、南通大学设在图书馆;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新乡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学院/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25年招生17名)、湖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成都医学院(大健康与智能工程学院)。

       受到诸多因素的冲击,高校图书馆馆员参与图书情报教育的力度在削弱。过去多所高校图书馆曾设置“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或类似名称),当前所存寥寥无几。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属于“亚健康”状态。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生态与过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业教师的博士比大幅提升,在编图书馆馆员的博士比亦大大提升,理想状态是需要“齐头并进”或“携手共进”。

      高校图书馆馆员参与图书情报教育(以下简称 “图情教育”)是学科发展与实践需求驱动的必然结果,其角色从传统的资源管理者逐渐转变为知识传播者、教学参与者和学术合作者。早期实践:从藏书楼到现代教育。20 世纪初,中国图情教育起源于图书馆场景。例如,1920 年武昌文华大学文华图书科在文华公书林内创办,图书馆既是教学场所也是实习基地。北京大学图书馆在 1924-1947 年间通过开设 “图书学科目”“图书馆学选科” 等课程,直接参与早期图情教育。这一阶段馆员承担着知识传授与实践指导的双重职责。现代转型:从辅助到协同。随着图情学科独立设系(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育主体逐渐转向专业院系,但图书馆仍通过以下方式保持关联:实践教学:提供实习基地、参与毕业设计指导;课程补充:开设信息检索、数字资源利用等工具类课程;学术合作:馆员与教师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推动学科交叉。 现状特征与参与模式。(1)教学参与:从基础课程到专业模块。信息素养教育:馆员主导的《文献检索》《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已成为高校通识教育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嵌入:馆员参与图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2)实践指导:从技能培训到项目驱动。实习与毕业设计:馆员担任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图书馆智慧服务、数据挖掘等项目。竞赛与科研:馆员指导学生参加信息素养挑战赛、学科竞赛等。(3)学术合作:从资源支持到理论共建。联合研究:馆员与教师合作发表论文、申报课题。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曾承担情报学硕士点培养任务,馆员参与 “数字图书馆”“信息计量学” 等方向研究。教材编写:馆员参与编写图情专业教材。除龚芙蓉主编的教材外,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李楠编写的《文献检索与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邓发云编写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等均被广泛采用。(4)社会服务:从校内教育到跨界赋能。馆员通过延伸服务扩大图情教育影响力。现存挑战。时间与精力限制:馆员需平衡日常业务与教学任务,部分高校未将教学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专业深度不足:跨学科知识(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储备需持续提升;制度保障缺失:缺乏全国性的馆员参与教育的激励机制与资格认证体系。未来方向。政策支持:借鉴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SLA)经验,推动 “双师型” 馆员认证制度,明确教学职责与权益;技术赋能:利用 AI 工具(如 ChatGPT)辅助教学,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提升教学效率;跨界融合:响应 “数据要素市场化” 国家战略,加强数据治理、信息安全等新兴领域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指导。

       高校图书馆馆员参与图情教育是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从早期的实践启蒙到现代的深度协同,馆员通过教学、科研、实践等多维度赋能,为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需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应用和跨界合作,进一步激发馆员潜力,推动图情教育向 “实践导向、战略聚焦” 转型。

      高校图书馆馆员参与图书情报教育,既是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 “教育职能” 的践行,也是图情学科从起源到发展的必然传承。从 20 世纪初文华公书林、北大图书馆的早期启蒙,到如今 90 家 MLIS 培养单位中 13 家依托图书馆主导培养,再到馆员通过教学嵌入、实践指导、学术合作等多维度赋能,馆员始终是图情教育中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关键纽带。然而,“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 减少、参与力度削弱的 “亚健康” 状态,以及时间精力、专业深度、制度保障等现实挑战,也警示这一参与模式需适配高校生态的新变化。未来,唯有以 “双师型” 认证夯实制度基础,以技术赋能创新教学形式,以跨界融合响应数据时代需求,才能推动馆员与专业院系 “齐头并进”,让高校图书馆的教育价值进一步释放,为图情学科培养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信息资源管理教育高质量发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5845.html

上一篇:段宇锋: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状况
收藏 IP: 221.131.187.*| 热度|

3 郑永军 许培扬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4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