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图情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2025-10-12 10:57
阅读:1643

       2022 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一级学科更名为 “信息资源管理”,这一调整不仅是名称的更迭,更是学科回应数字时代需求的战略转型。《中国大陆信息资源管理多层次教育进展:2022-2025 年》一文以实证数据为支撑,系统梳理了学科更名后三年的教育发展态势,既呈现了多层次教育体系的成熟成果,也直面了发展中的深层挑战,为理解中国信息资源管理教育的 “现在与未来” 提供了关键参照。 圕人堂文摘《田野:中国大陆信息资源管理多层次教育进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5119.html),这一摘编期待引发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圕人堂文摘之前摘编了《田野:中国大陆图情档多层次教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27222.html),《图书馆杂志》2022年第2期刊发田野《中国大陆图情档多层次教育进展及思考:2016-2021年》,这是一篇基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专业教育实证研究“大作”(全文20页)与力作,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024年10月12日,我撰写了《狭义图书情报硕士专业2025年招生情况考察》(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54999.html),我的考察结果大致梳理如下:(1)(1255)图书情报 专业学位 89个招生单位,累计2083(不含推免);(2)(120501)图书馆学 学术学位 14个招生单位,累计74(不含推免);(3)(120502)情报学学术学位 19个招生单位,累计110(不含推免)。实际还有:(120500)信息资源管理 学术硕士查询到 30 个相关招生单位,没有进一步统计人数。前述三项累计是2267人。显著变化是,图书情报专硕招生单位及招生人数多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硕招生单位及招生人数少了(多个机构招生数为“屈指可数”)。

       《中国大陆信息资源管理多层次教育进展:2022-2025 年》文中专业教育总体概况。图情档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结构完整、特色鲜明、规模稳定的多层次专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有着较好的进步与发展。截至2024年8月,全国共有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科点125个,其中本科50个、硕士106个(学术型56个、专业型90个)、博士21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高职高专4个。2024年各层次招生总规模约6360人,其中本科2684人、硕士3440人、博士236人。总体来看,图情档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硕士层面招生 3440 人,其中学术型硕士 1091 人(一级学科招生 466 人、图书馆学 122 人、情报学 272 人、档案学 127 人、其他二级学科104 人)、图情专硕 2349 人(全日制 2153 人、非全日制 196 人)。

       上述信息有助于了解宏观情况,个人实际还做了进一步工作。与数位从事图情教育的老师有进一步交流,进一步核实有疑问的数据。思绪是较为复杂的。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信息资源管理教育的转型,本质是 “学科逻辑” 与 “社会逻辑” 的同频共振。当数字中国建设需要更多兼具技术素养与管理能力的人才,当数据要素市场化需要专业力量参与治理,这门学科的价值便不再局限于 “图书情报” 的传统范畴,而是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 “基础支撑”。

       笔者的图谋——“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实际上这样的表述与图情教育密切相关,或者说心系图书情报教育。笔者有这样的情结,所受直接影响源自张厚生先生,所受间接影响源自钱亚新先生。笔者撰写过《张厚生先生与图情教育三十年》(图书情报工作,2010(5)),早在2003年,张厚生先生曾让我调研图情研究生教育(东南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生招生起自2004年,招收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和数字图书馆两个方向的研究生)。考察图书馆史及图书馆学术史,图书馆与图情教育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我自身亦试图做点传承与发展工作,持续保持关注与思考,并努力尽份绵薄之力,或直接或间接积极参与图情教育及其相关工作。面对图情教育的系列变革,我赞同周黎明的观点:“图情教育理念的变化,落实到图情教育目标上,更加强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重视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面向更宽的信息职业改革。”“图情教育的新理念,已物化到图情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乃至教育对象上,目的就是采取一切有效的教育措施,有力帮助各类受教育者提高职业竞争力,更好适应变化的职业生涯。”。

       从学科更名的战略转型,到专硕扩招、学硕精减的招生调整,再到多层次教育体系的规模与质量提升,数据清晰印证了信息资源管理教育 “向实践靠拢、向战略聚焦” 的走向。这份变化里,既有对数字中国建设、数据要素治理需求的回应,也承载着图情领域 “传承与发展” 的使命 —— 如张厚生先生开启对图情教育关注,经后辈接续调研、交流与思考,化作推动学科适配时代的绵薄之力。​周黎明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的理念,恰是当下图情教育的核心锚点:既要让学科走出传统范畴,成为国家战略的基础支撑,也要让每一份培养都落地于受教育者的职业竞争力。而 “为图情谋” 的图谋初心,期待有助于在这样的转型与坚守中,持续为学科提质增效、人才培养注入温度与力量。​

延伸阅读:

(1)专业硕士行业导师职责

专业硕士行业导师是衔接高等教育与行业实践的核心角色,以 “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目标,承担四大核心职责,覆盖教学、实践、职业发展全链条。

一、实践教学赋能

主导实践环节指导:结合行业实际(如图情领域的馆藏服务优化、工程领域的技术攻关),设计实习任务、审核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确保研究贴合行业痛点;引入行业标准、案例(如数据库操作规范、企业项目流程)到教学,弥补课堂理论与实操的差距。

二、职业发展引领

提供个性化规划:解读领域趋势(如 AI 对图情资源服务的影响、智能制造岗位需求变化),指导学生匹配职业方向;传递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助力建立职业素养;依托行业资源推荐实习、就业机会,搭建校企人才对接通道。

三、校企资源联动

推动教学实践融合:牵头共建实习基地,提供真实行业场景(如图书馆、企业实验室);引入企业项目、技术资源(如图情领域的文献传递项目、工程领域的研发课题),实现 “教学 - 实践 - 就业” 闭环。

四、培养方案优化

协助学术导师完善方案:结合行业需求提出课程调整建议(如图情专业增设 “信息素养实操课”);参与课程评估,确保教学内容匹配岗位能力要求,助力专业硕士从 “学术学习者” 向 “行业实践者” 转变。

(2)图书情报专硕兼职研究生导师职责

图书情报专硕兼职导师多来自图书馆、情报机构、数据服务企业等行业一线,以 “强化实践能力、衔接行业需求” 为核心,承担四大针对性职责:

一、图情实践教学指导

聚焦专硕实操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参与图情领域真实工作(如图书馆读者服务优化、企业情报分析、数字资源编目);审核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确保贴合行业痛点(如智慧图书馆建设、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方案);传授专项技能(如文献管理工具使用、情报分析报告撰写、读秀等学术平台实操),弥补院校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的差距。

二、行业资源精准对接

依托自身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图情场景支持:搭建实习通道(推荐至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情报部门、数据企业);分享行业案例(如图书馆智慧服务项目、情报机构数据挖掘项目);提供行业标准资料(如图情领域的元数据规范、信息服务伦理准则),助力学生理解行业运作逻辑。

三、职业素养培育

针对图情行业特性,培育学生职业能力:解读行业趋势(如 AI 在图书馆的应用、数据情报的发展方向);传递职业规范(如信息隐私保护、文献版权伦理);通过行业经验分享,帮助学生建立 “用户导向”“精准服务” 的图情职业认知。

四、协同培养配合

配合学术导师完善培养方案:结合图情行业需求,建议增设实操课程(如 “数字资源建设实务”“情报分析工具应用”);参与学生中期考核、答辩评审,从行业视角评估实践能力,确保培养质量贴合图情专硕 “应用型人才” 定位。

(3)周黎明.对图情教育变革的展望[J].图书情报知识,2015,(03):2.

图情教育理念的变化,落实到图情教育目标上,更加强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重视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面向更宽的信息职业改革。

图情教育理念的变化,渗入到图情学课程内容上,使原有以文献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转变成了以信息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并增设课程门类,注重跨学科应用。近年来诸如知识管理、图书馆服务和营销以及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社会热点也逐渐被纳入到图情教育体系中。注重信息技术,更在教育中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紧密联系实际需求。

图情教育理念的变化.具体到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上,着重于重新构建新的教学和教育模型,优化教学效果。诸如,引入社交网络工具,注重多媒体技术、移动技术和虚拟学习软件的应用尤其是近两年M00C在线教育的兴起与蓬勃开展,能提供涉及现代图书情报事业各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成为提高图情教育质量并增强图情从业者能力的最新教育方式。

图情教育的新理念,已物化到图情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乃至教育对象上,目的就是采取一切有效的教育措施,有力帮助各类受教育者提高职业竞争力,更好适应变化的职业生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科研范式的转变,信息服务与数据利用的需求已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进而促使图情教育又将面临新的目标。图情职业的重要性是否能继续确立,图情教育能否继续适应职业实践工作的新变化,并在更大领域里加强图情教育者、职业者以及各有关机构间的广泛合作,这些都需要专家学者们去再次评估图情事业的前景,展望图情教育新趋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5617.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