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记录笔者作为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解答教师用户咨询实例及相关思考。
黄老师:王老师, 您好!最近以学校为第一单位指导学生发表了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国际权威期刊(属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社)论文,收到了录用通知。现在需要确定是OA模式(3000英镑版面费,约3万人民币元左右),还是订阅模式(虽然不用交OA费,但是网上有人说要交超页费等其他的)。想问下学校之前有没有在这期刊发过论文或者在这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集团 有没有类似其他折扣的服务 或者 OA的服务(有些OA服务的可免OA费用),我在官网上没查到。想问下您,和您确认下,或者您有没有认识的了解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期刊上 选择订阅模式 是否还要额外交钱(类似超页费的那些,官网上没查到,平常网络上看有人分享提到 不知是真是假)。想让您帮忙确认一下,谢谢了!
笔者答:抱歉!这块我不了解。我们学校并没有购买RSC数据库,因此不存在这方面的优惠政策。有的高校是因为购买了RSC数据库,可能存在定向优惠政策。
黄老师:能查到学校有在这个期刊上面发过论文吗?
笔者答:我校在RSC期刊发文的老师并不少。我未关注具体发表在哪些刊物。这个可以自行检索。
黄老师:这个能在学校哪里材料上查到吗?还是自己在网上检索,感觉有点大不太好找。
笔者答:检索工具和方法多种多样,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黄老师:有推荐的吗?
笔者答:(我实际检索了RSC数据库。)提供了检索结果截图。检索方法为,在具体的期刊中检索“Keywords”含所在机构,得到45条结果。方便的话,您拨我电话:150*。QQ“临时会话”功能受限。直接检索RSC数据库可知道,我校在该刊发文算是比较多的。有45条结果。截图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于**老师在该刊发文的信息(含机构邮箱联系方式)。(注:第一条显示的为本校教师,属于碰巧。)
黄老师:好的,收到 ,谢谢了。我联系于老师,询问了解下。后面有不清楚的再问下王老师您,谢谢!
笔者答:(借助百链云图书馆,提供了检索结果截图。该检索结果更为精准,所在机构发表两篇,一篇为2024年发表,另一篇为2025年发表。官网的检索效果不如这种方式快捷准确。)于老师没有选择OA。张老师等人这篇是2025年发表的,亦没有选择OA,这篇是环化学院骆老师为通讯作者。该刊对照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大类分区为2区。通常情况下不会选择OA。因为OA费用大大高于科研奖励。
黄老师:是的。我是怕担心不选择OA了,也要交钱。有的期刊会。所以想比较下哪个合适。
笔者答:祝顺利!(咨询者加了笔者好友,笔者提供了前述两篇文献全文给对方,供参考。)RSC期刊,据个人了解不选择OA、封面论文或订阅纸本刊,不需要另行付费。相关通知中会明确告知。
上述互动问答,始于10月8日19:09,结束于20:42(敏感信息匿名处理)。我原计划看一下苏超比赛(无锡VS盐城),解答完以后才开始看,赶上了下半场。
解答过程中,我对中国知网的学术搜索(https://scholar.cnki.net/)给予较高期望。全部来源有3种:RSC e-Journals,xlink.rsc.org,PubMed期刊。可检索字段多了许多,但有可能是元数据整合与揭示存在瑕疵,检全检准效果并不理想,我实际测试过多种检索方法,效果不理想。但可以借助期刊导航帮获取期刊进一步信息(比如:ISSN: 2050-7488;EISSN: 2050-7496)。此外,也有可能是数据更新存在滞后。我可以肯定,所在机构2015年至今,在该刊上发表的论文有且仅有两篇,因为我检索了所在机构ESI论文详表。
相关思考。这位老师咨询的问题是较为专业的问题。收到录用通知后的喜悦与激动,我是了解的。我愿意并乐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助力锦上添花。因此,我选择了“即时响应“。我的应对方式可以选择“简答”,也可以不答,毕竟是非工作时间。这方面的解答要答好并不简单,尤其是仅仅是依靠文字表达。假如借助语音(电话),效果可以更好一些,更省时,更省力。信息检索理论与方法,在当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亦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外文数据库,各自有各自的脾性,各行其是,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不甚理想。AI 时代,即人工智能时代,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渗透社会生产、生活、科研等各领域,重塑产业形态、人类行为模式与社会运行逻辑的全新发展阶段。它并非单一技术的孤立应用,而是 AI 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 “技术集群效应”,推动人类社会从 “数字化” 向 “智能化” 跃升的历史时期。融合数字资源、智能工具与学术服务的 “智慧学术中枢”,学生和科研人员可从多维度高效利用其资源与服务。AI 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是学术成长的 “助推器”。更需要主动探索、合理运用其智能资源与服务,争取显著提升学习与科研效率,在学术道路上事半功倍。AI 时代的本质并非 “AI 替代人类”,而是以 AI 技术为支点,推动人类社会实现更高效率、更优体验、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技术变革与社会进步深度耦合的新阶段。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需要努力与时俱进。
此次参考咨询实例,既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科研一线的缩影,也折射出 AI 时代馆员角色的新定位。从非工作时间即时响应,到多工具交叉检索验证信息,再到为教师搭建同行沟通桥梁,核心是用专业能力化解科研困惑。而知网检索效果的局限、中外文数据库的标准化难题,也提醒我们:AI 虽重塑了资源服务形态,但技术落地仍需馆员主动适配 —— 既要善用智能工具提升检索精准度,更要保留 “以人为本” 的服务温度。未来,高校图书馆员需持续更新技术认知与服务思维,在智能资源与师生需求间搭建更高效的桥梁,让参考咨询真正成为科研创新的 “铺路石”,助力师生在学术道路上行稳致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523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