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对我来说非同寻常。
父亲3月突发脑卒中,出院后的康复,总体来说是挺不错的。不尽人意之处是,多种因素影响,过于焦虑。9月底表现更为明显。10月2日,父亲自身拨打急救电话到县医院。大哥找人帮忙,联系了省城医院。10月3日10:31,获悉大哥他们已在前往省城医院途中,我立即订机票,晚上19:31到省城医院,算是最快速度。
10月2日晚上,我已找外甥帮忙拍了一些检查结果图片,对父亲此次情况略有了解。10月3日晚上见到父亲后,看到其坐床沿休息,精神状态还好。我离家1000公里之外的游子,总是“后知后觉“。此次知悉父亲到县医院算是偶然。10月2日下午,我按丘东江先生分享的中医养生科普视频去中药店配了两个香囊(丹参、川芎、檀香),一个给父亲用,一个给母亲用(我想着对母亲同样会有帮助)。我原已下单发顺丰快递,与二哥沟通时,了解到父亲的情况,原来留的是父亲信息收取快递,临时取消。
假期中,医院的值班与平时不同。比如:门诊上午12:00前出诊,12:00之后休息;若干科室的医生不好找。父亲的状况需要联系心声科会诊,截至10月8日尚未安排。10月7日早上,我妹妹到省城医院,接力护理。我订了16:00的火车票返回,10月8日7:30到家中。
10月3日是星期五,是《圕人堂周讯》发布的日子。我遇到突发情况,我原以为这期周讯恐怕无法如期发布。我自身在想着尽力而为。《圕人堂周讯(总第595期 20251003)》,这期周讯是宋晓莉老师负责整理。宋老师是资深编辑,12:24将整理稿发给我。正好“无缝衔接“,我12:34便在科学网提交了博文版周讯,这样的速度前所未有。圕人堂微信公众号版10月3日15:00发布,但忙中出错,刊期信息及整理人信息未调整到位,10月8日16:13予以更正重新发布。
10月4-7日,我真是无暇顾及圕人堂服务体系。10月8日回家后,进一步做了一些工作。科学网圕人堂专题整理发布《圕人堂中秋图片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5043.html)此外,在圕人堂QQ群中分享了“王学熙:老师与挚友——我与卢子博”“王学熙简介”及群文件中分享《新世纪图书馆》2025年第5期刊发王学熙《老师与挚友——我与卢子博》的全文:老师与挚友——我与卢子博_王学熙.pdf 。卢子博先生10月7日中午给我打电话,正好那天早上圕匪老师同我分享了汲古求新微信公众号版推文《王学熙:老师与挚友——我与卢子博》(https://mp.weixin.qq.com/s/iRGG4ir8E9D3VXLA14efdQ),我还同圕匪简单交流了。10月8日10:00,我同卢子博先生进一步电话交流11分钟。10月8日14:50,我给师母高红梅老师(张厚生先生的夫人)打了电话,补上迟到的中秋问候。卢子博先生是张厚生先生的老师与挚友,卢先生比张先生年长7岁。王学熙先生与张厚生先生是挚友,王先生比张先生年长3岁,我自身与王学熙先生直接接触不多,但我浏览过两位先生之间的不少通信。
这个假期没有悠闲的风景,却藏着最真切的人间暖意。陪护父亲的日子里,县医院到省城的奔波、门诊时间的受限,让我更懂游子对亲情的牵挂,大哥的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妹妹及时接力护理,又让这份牵挂多了份踏实的支撑。《圕人堂周讯》的如期发布,多亏宋晓莉老师的高效相助,虽有后续更正的小插曲,却更显协作的珍贵。返程后与卢子博先生的 11 分钟通话、给师母补上的中秋问候,不仅是对前辈情谊的回应,更在翻阅先生们过往通信的记忆里,触摸到一份跨越时光的温情。这段 “非比寻常” 的假期,没有按计划展开,却用忙碌与联结教会我:亲情是无论千里都要奔赴的牵挂,圕人堂“群辅”工作是窘迫时有人搭手的安心,而情谊是哪怕迟到也要传递的问候。如今父亲仍在康复,圕人堂“群辅”工作算已回归正轨,那些没说尽的关心、没完成的陪伴,都将化作往后日子里,更珍惜、更坚定的力量。
延伸阅读:
(1)王学熙:老师与挚友——我与卢子博
王学熙.老师与挚友——我与卢子博[J].新世纪图书馆,2025,(05):74-81.DOI:10.16810/j.cnki.1672-514X.2025.05.010.
卢子博是我国图书馆事业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和理论研究者,其职业生涯贯穿我国公共图书馆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梳理其工作实践与学术贡献,系统考察了他在图书馆管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基层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卢子博在金陵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任职期间,通过机构改革、技术应用和教育培训,显著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其关于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为我国基层图书馆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为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他策划多项全国性学术活动,推动图书馆学研究的深化。论文不仅总结了卢子博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具体贡献,也揭示了其改革理念对当代图书馆建设的启示意义,为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典型案例。
全文见群文件:老师与挚友——我与卢子博_王学熙.pdf
作者简介:王学熙 南京图书馆原研究辅导部主任、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原秘书长。
卢子博,1936年3月生,江苏金坛人。图书馆学家。南京图书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金陵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先后任教于北京文化学院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87年调入南京图书馆。著作有《图书分类基础知识问答》《乡镇图书馆工作》《跨世纪的思考——中国图书馆事业高层论坛》等10种,发表论文80余篇。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公共图书馆管理等方面均有建树。
汲古求新微信公众号版
王学熙:老师与挚友——我与卢子博.https://mp.weixin.qq.com/s/iRGG4ir8E9D3VXLA14efdQ(汲古求新微信公众号版)
(2)王学熙简介
(1)《南京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名录》编辑委员会编. 南京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名录[M]. 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1:177.
王学熙,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武进人。1940年2月生。1960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兼《江苏图书馆学报》副主编。论文有试论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试论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组织》《关于县级图书馆工作的若干问题》。1989年文化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2)常州市武进区档案局编. 武进名贤[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76.
王学熙,武进湖塘镇人,1940年2月生。1958年毕业于前黄中学。1960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1960年8月至1963年10月江苏戏曲学院任教,1963年11月调人南京图书馆(即江苏省图书馆)工作,历任南京图书馆宣传组组长、业务秘书、研究辅导部主任等职。兼任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江苏图书馆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社区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编《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和文化部岗位培训教材《图书馆业务研究与业务辅导》等多种图书,发表论文50余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507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