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学科服务的精致服务怎么做?
2025-9-21 16:15
阅读:477

       “精致服务,激扬智慧” 是现代图书馆从 “藏书机构” 向 “知识服务枢纽” 转型的核心指引,既包含对服务品质的极致追求,也承载着知识传播与智慧培育的使命,其内涵可从 “服务之精” 与 “智慧之扬” 两大维度展开,二者相互支撑、互为目标。“精致服务” 是 “激扬智慧” 的前提 —— 没有精准、专业的服务,资源无法有效触达用户,智慧传递便会 “断链”;“激扬智慧” 是 “精致服务” 的目标 —— 服务的最终意义,不是 “完成流程”,而是让用户通过图书馆的支持,实现 “知识增长、能力提升、思想进阶”。

       学科服务是我2015年5月至今投入时间和精力颇多的。近期梳理岗位职责,我用了这样的表述:“学科服务。 针对科研、教学等特定需求,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价值。编制《**大学科服务速递》,通过办公网邮箱、学科服务QQ群向全体教职工推送,此外,通过图书馆网站向全校学生提供下载服务。“。该表述提及的“学科服务速递”目前编制了105期(大致为每个月一期)。学科服务的精致服务怎么做?这是我持续实践与探索的。本我以我自身基于“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学科服务为例,讲讲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最早关注这个榜单是应学校学科办要求做的,2023年开始,2024、2025年则为主动提供。这个榜单的更新规律为每年9月更新,因此我近期在留意。2025年9月20日(周六)上午11:22发现高绩微信公众号率先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b3QkR9kHjwgxzEsDZfhujA),此类信息此类信息服务机构真是“快手”,第一时间进行在官方数据基础上统计分析并公开数据集。高绩是11:20发的推文,我晚2分钟发现。随后下载了其提供的“中国内地高校上榜明细”等信息。我也需要“快速响应”,争取在职能部门找我要信息前“主动服务”。我算是“熟练工“,但亦需要下一番功夫。午餐匆匆结束,便投入简报编制。高绩数据是有益参考,但我需要从官网阅读与下载源头信息(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8),结合自身所在机构实际进一步统计分析、核验。平时我有午休的习惯,心头有事,放弃了午休,14:18将简报提交给学科办及有关人员。提交过信息之后,有进一步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我另进行了一些统计分析,比如与省内“博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进行机构对标,以求知己知彼。当天下午忙到17:18。当天晚上我看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一般情形,我23:00休息。躺下没多久,我觉得还有事未做完。我校今年的榜单是有问题的,所在机构有位学者2024年入选了“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及“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且成绩良好,前者综合得分c排名116395,后者综合得分c排名35036。2025年却发现所在机构无此学者,刚开始猜测也许是调离了,榜单的原理大致有数。我感觉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进一步核实发现,因为已发布版本反映的是计算时 Scopus 作者档案的状态,作者档案中机构隶属信息变更了,该学者作者档案中的“机构历史”曾有过13次修改,涉及5个机构,其中1个位为作者攻读博士学位的机构,1个位工作机构,3个为工作机构附属机构(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平台)。该学者2025年实际入选了: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基于综合得分 c排名99830;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基于综合得分 c排名28942。这是很好的成绩,难能可贵!为此我专门另行撰写了一份简报,专门讲这位学者入选情况,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机构隶属信息修改方法,这对机构、对学者个人均是有帮助的。忙完后已是9月21日凌晨1点。休息得晚,起床的点照旧。起来后发布了两篇博文:6:19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与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的联系与区别?》(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2831.html

);7:35发布《基于“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学科服务》(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2840.html);8:23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发布《基于“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学科服务》(https://mp.weixin.qq.com/s/UvLVtvMP7SBX6_o3LOh01A)。8:25分我将所在机构未统计到的学者的专题简报提交给学科办。我选择那个时间提交,是有所考虑的。看似简单的事情,实际是费时费力的。因为需要多源多渠道查证、核验、总结梳理。有些事实和数据,必须尽可能精准、精确,此外还需要简洁明了、可验证。

      上文我粗略记录了具体工作实例的“流水账“,可谓“不厌其烦“。此情此景是我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现身说法”,我自身熟悉的师友当中,有不少这样的孜孜不倦、默默无闻的图书馆工作者,我只能算是粗浅的学习者、模仿者、探索者。

      学科服务,种种原因,开展的比较好的并不多见,许多高校馆边探索边服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亦有不少属于“有心无力,鞭长莫及”。学科服务需求本身是因需而变的,当前市场上有许多产品与服务,有的比较成熟,拥有一定规模用户群。高校内部有关职能部门不同程度采用了一些产品与服务,有的可能直接购买“成品”(比如分析报告之类)。我自身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给我的印象是更为可取的是“自家有人”。好些高校,在一定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与所在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深层次学科服务”密切相关,各种决策咨询报告真的能够“如虎添翼”,助力“心想事成”。 “馆员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稳定发展的基石。”,理想的学科服务,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专业馆员队伍。尚有待高校图书馆及其利益相关者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2891.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