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圕人堂话题: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续)
2025-9-13 13:31
阅读:485

图谋按:《圕人堂话题: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https://mp.weixin.qq.com/s/TLgQFZDfa0VJczbWprUMVw)发布后,圕人堂部分成员参与了后续交流与探讨,直面行业困局的多维碰撞,指向专业破局的务实探讨。特此整理编发。

图漾:图书招标不了解,其他的招标以不同身份参加过几次,就我有限的对招标的了解,这种方式无法实现低价优质的初衷。

湖南中医药高专-赵老师:感谢分享,太实用了!

春暖花开:谢谢,给了继续研究学习的冲劲。

山间游客:38页的招标文件,我自己写的。领导不给提供帮助,一个劲儿的催催催。

CSU-WangC:领导提供除帮助的一切支持。

山间游客:对。

CSU-WangC:领导不语,只是一味push。

山间游客:全靠自己学习摸索,感觉招标这种行为不是为了物美价廉,而是为了审计符合要求。

山间游客:很有益的讨论。

酷暑狮子:图书采购完成后,验收是如何组织的,各高校馆都是采取的何种方式,可以一起讨论。

CSU-WangC:招标这种行为只是为了让钱能够看上去正规的花出去罢了。

山间游客:是的。

人来人往:@山间游客 赞同,还有业主经费减少,既要又要的心态明显。

CSU-WangC:关键有时招标来的供应商跟个鬼一样。

山间游客:我们在招标过程很怕低价中标,那就代表牺牲了质量。有时候那价格低的都不敢接。

CSU-WangC:有时候你明显知道它可能是所有投标中最差的,但是它就是中标了。

山间游客:有的供应商属于恶意低价。尤其是招标代理招来的那些。根本不考虑使用者的死活。某单位招标,有一家供应商已经被其他家集体反感了,就是以次充好,恶意低价,压的别家没法活。

爱书人:理论上,图书采购属于货物采购,货物采购基本上只能选择竞争性谈判或者公开招标两种方式,这两种采购方式都是最低价中标。竞争性谈判有二次报价。公开招标只有一次报价,公开招标除了考虑报价因素之外,还可以对供货方案、质量保证等内容进行打分。

山间游客:如果是自己人打分的话会注意考虑质量和服务,其他人的话就不好说了。

人来人往:@爱书人 但实际上,图书采购属于服务标,经销商只是组织货源,提供服务而已。

弯曲的直线:@春暖花开 就你们学校的情况,问题主要在哪里,是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也就是工作流程的问题,还是学校政策欠考虑,比如招标代理(这也是一种工作外包)的问题等。让你感到最头疼最棘手的是什么?群里有资源采购方面的同行,关于中文数据库的采购,我想他们有发言权。

爱书人:我曾经听说过有兄弟院校图书馆用书目招标。问题是谁来收集书目?招标后,谁来核对供应商供应的书目是否与图书馆要求的完全一致?验收时,发现不一致时,如何处置?如果使用财政资金采购图书,图书馆还有预算执行的压力。有多少人能够认真去核实?

爱书人:@山间游客 正常情况,三人招标评标专家中只有一个来自采购方,谁是自己人?公开招标,评标专家可以是5至7人,甚至更多。但是,外部专家会是自己人吗?

鐡梨木:采购的规矩真多。

韩红:采访预订工作是一项专业度很高的工作。

山间游客:普通采购没那么麻烦,一涉及招标就麻烦了。

爱书人:很多图书馆都在做的“你选书,我采购”活动,的确是把选书的权利交给了读者。但是,图书质量、后续验收、付款、入固会给图书馆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人来人往: 现在多数地区,高校馆中标折扣低于60;有些地区,经销商投标折扣对于55,才有可能中标;50以下新书折扣标越来越常见。折扣那么低,图书馆想要的书都能到馆?即使今年到馆了,明年呢?低价是没有底线的,不赞同低价优质,否则优质优价就是个笑话。现在不少地区,公共馆折扣比高校馆高,已经是个活生生的笑话了。

爱书人:读者是有阅读偏好的,我们曾经遇到有读者给图书馆荐购育儿、幼教、医疗养生和黄历之类的图书,问题我们高校馆,不是公共馆啊。

人来人往: 在低价=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图书质量,谁来保障?采访人员背不动这个锅,也背不了这个锅。钱少,就别指着买很多书(册数),更别指着买到的都是好书;不能自己舒服了,让别人过得难受。

Follaw: @爱书人 基本上没说在点上,财政部回复的就是货物采购,不是理论上。

图谋:图书馆实务研讨会,很务实,很精彩!各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各自有各自在意的点。挺好的。圕人堂是“圕人”汇聚之堂。圕人堂中的“圕人”指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它包括图书馆员、图书情报专业教师和学生、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资源商、硬件商、平面媒体等等)。当前参与发言的成员,实际已涉及多个方面,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学图书馆从业人员,除此之外,还有图书供应商、出版社工作人员、图情专业学生等。

秋:刚刚提到的三层评价,很想学习实际如何操作。就像平常我选书,我就是看课程设置进行选书,然后再看学校发展方向。觉得没有系统化。又不知道怎么优化自己的工作。

Follaw:目前改革的趋势是还很可能增加一种原来取消的方法,好似叫质量综合法。

秋:这几种方法可以设置兼投不荐中么?我们今年被告知设置兼投不荐中巡视会有问题。

李纬—经典学术文献推荐:只要是低价中标,就是死循环。

羊倌:聊起买书的话题,群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图谋:麦子老师是美国高校资深馆员,还有国外代表参与。这样的交流与探讨,在当前是非常需要的。圕人堂此次关于 “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 的讨论,精准戳中当下图书馆行业的核心痛点,兼具现实锐度与专业深度。这个话题的交流与探讨,可以持续开展,后续继续以专题形式编发。欢迎更多成员关注与参与!群成员中,还有来自馆配商的成员,亦期待发表见解。甲方、乙方,上游、中游、下游,用户单位、承办单位、招标单位(招投标单位)、纪检单位……多方交流与分享,共知共享,互利互惠。

Follaw:依托供应商而不是自己主导做需求和采购事宜,大概率会掉坑里面。一方面是被质疑投诉,履约验收难以如常,后期被审计和巡视巡察,一方面完全丧失专业性和主导权。

韩红:要区分公共馆和高校馆,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这是一个好话题,当前乙方竞争内卷问题相当严重。

Follaw:我说图书馆界对政府采购研究不深入,可以申报社科重点项目。原因在我们研究的伦理和方向有偏差了。用什么方式和政府采购对不对,不是我们可以讨论的。法理和学理视角看待这个问题,还是首先要遵从法理。学理可以天马行空,法理是没有授权就是禁止。

人来人往:如果没有共赢或多赢思维,不能重构市场生态圈,任由折扣内卷,三五年内,可能不会再有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这个话题了。

碧沚东楼:很多乙方低价冲标,损人不利己。

韩红:@碧沚东楼 这样的现象和出版的源头也有关联。

Follaw: 而政府采购是深改的重点领域,未来两年要见成效的。因为政府采购是国家经济领域改革的三个方面之一。是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改革,不仅关系经济改革,还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

普罗大众:有些乙方的低价中标,其实就是虚假响应,中标后偷梁换柱

碧沚东楼:还有些中标后无法完成供书……

人来人往:@碧沚东楼 没有赔本生意,把次书送到图书馆,把成本向上游传递。

碧沚东楼:有些图书馆对图书质量有明确的要求,低价的有时供不上就摆烂。

人来人往:是的。

Follaw:@碧沚东楼 我们要研究为什么质量要求形同虚设。

碧沚东楼:甚至有一些书商全国各地跑或打电话,提出一折二折……

普罗大众:@Follaw 没有明确的、质量过关的图书目录。

碧沚东楼:还有些是图书质量是可以的,服务是不行的,我们曾有过一次,书商负责提供编目加工的小伙子几乎每周都被我们从外地叫过来一本一本重新编目加工。

人来人往:折扣低了,人家都不会把高折扣的好书信息发给图书馆;我们的专家还将这现象美其名为“信息不对称”。

韩红:这中间还有主管招投标的部门不是图书馆的说了算,往往会出现最低价中标。

碧沚东楼:需要自行搜集,这也是采访岗位的重要性。

人来人往:@碧沚东楼 这算好的了,至少人家把好东西送来馆了。

碧沚东楼:然后那个小伙子说他做了很多家图书馆只有我们抓得这么严格。

人来人往:@碧沚东楼 自行搜集固然重要,如果~~,把精力放在甄选,是吧?

徐徐清风:@韩红 选低价对评审专家和领导来说最安全。

丘东江:追求最低价是最不明智的行为。

普罗大众:追求最低价的本质就是重量不重质,数量达标就可以了。

徐徐清风:如果不选低价,可能被竞争者投诉被告发。

Follaw:等我回家用电脑敲键盘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事。

碧沚东楼:重量不重质贯穿于目前图书馆采编业务,可能其他业务也有。

徐徐清风:图书招标的特殊性是图书这种货物的质量是文字内容,不好客观定性。

弯曲的直线:@Follaw 即便各个层面都完美无瑕,人还是那些烂人,照样把事干坏,内耗无处不在。这类事需要法律介入,深入追究,承担责任,否则无解。

碧沚东楼:人确实是非常麻烦的因素,前几年流行全面撤销采编岗位……

徐徐清风:你凭什么说低价招的图书质量就差呢?不好客观对比和评价。而且招标时,也看不到每本图书的实物,是未出版的。

碧沚东楼:可能有所关联。

Follaw:要理解这事,首先你要做过预算这事。因为高校也好,公图也好专业也好,都是预算单位,所有的钱都有预算法等法律制度管着。而政府采购又与预算法对接着,而采购结果又与国有资产管理对接着,这里有个闭环。

爱书人:@图谋 王老师,不能再深入了,图书采购涉及图书馆、书商、出版社等利益相关方。如果没有高基数据填报对图书增长量的要求,没有生均图书评估的要求,会有多少出版社和书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Follaw:其次,你要有做采购计划,实施方案,和具体全过程参与采购的经历。因为选择什么采购方式,是法定的(虽然人为可以违规),根据标的和金额,采购需求功能目标特点来。而需求是标的和价格以外最灵活的,采购人图书馆可以自己掌控的(很大程度上)。

图谋: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的两大核心要素。图生存,谋发展,值得交流与探讨的内容有不少。Follaw老师的深度思考与分享,至少有助于增广见闻。

Follaw: 所以采购需求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中之中,而这个其实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和改革都强调这个需求科学合理,并且给了具体要求,也明确了采购人的主体责任,甚至可以自己选择评审专家。

人来人往:赞同,招标是实现采购需求的合规路径。

Follaw: 目前,我们一大部分图书馆,因为专业人员等各种原因,放弃了这个可以自主和专业的工作(一部分是因为单位不允许不给机会),而专交给其他公司或者供应商来做。

弯曲的直线:我赞成图书馆在采购过程中的深度掌控,但这需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可现在最不靠谱的就是人。

普罗大众:图书馆业界需要一份信息详实、质量可靠、年年更新的图书采访目录,规范什么样的书可以进入,什么样的书不适合进入。

韩红: @爱书人 有道理

Follaw: @弯曲的直线 所以要用法律制度来保障

人来人往: @普罗大众适合各类图书馆需求的高质量图书目录呗

Follaw: 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书目是不可能有的@人来人往 

人来人往:是。

韩红:@Follaw   根本的我们要做的而且能做的就是图书馆员本身是否专业是否有能力

Follaw: 其他公司和供应商一定是不专业(我说的是我们图书馆的专业性),他们要实现的是自己盈利的目标,和我们目标不一致。我向来主张供应商的合理利润。

普罗大众: @人来人往 每年更新,虽然不能尽善尽美,至少能给图书馆的书目质量做一个托底的保障。

Follaw:没有人会愿意来托这个底。

韩红: 是的,甲乙方如何共赢,这个平衡点不好找

Follaw: 采购人的主体责任是法定的[捂脸],就是质量,效益,廉政等自己负责

人来人往: 除了正儿八经获奖图书,什么是高质量图书,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Habsburg: 社会/地方图书馆的权力来源和服务对象是谁?

Follaw: @韩红 [赞]这是一个关键点。我看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信息资源建设最新教材,好像是2023年的,去年底看的。政府采购这一块常识性错误都有。就是图书采购还要遵从招投标法。这个让我非常担忧。

Habsburg: 换句话说,图书馆采购的书好/不好,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最终来源于谁?

普罗大众: @人来人往 可以是推荐目录,做一个参考,目前的情况,价格越来越卷,那么如果甲方拿不出来明确的采购目录,乙方提供的目录只会越来越差

韩红:是的,图书不同于其他的物品。负责招投标的部门可能不懂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是怎么回事

人来人往: @Habsburg  应该是图书馆自己来发起、制定评价。

韩红:但是,图书馆能做的就是要求自己的专业馆员有能力

Follaw:@人来人往 这个又要从出版行业来讲了。出版社每年都有自己的选出版题规划的,这些书通常是所谓的社版书,这些书质量都好,都是严格三审三较的。另外有些渠道书就跟有问题了,良莠不齐。还不如盗印图书(正版非法印刷)。还有就是特价仓库书(出版社销毁过程中借尸还魂的),质量也是问题。

Follaw:@Habsburg [赞][赞][赞]这是一个好问题。

人来人往: @韩红 学校里的招标办,当让希望越便宜越好,需要图书馆和招标办多沟通; 有些招标公司要求图书馆按它的模板来,省事。

普罗大众: @人来人往 如果图书馆工作者自己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没有一个一个依据标准,那最后话语权都被乙方拿走了,或者按照上级部门的重量不重质来低价采购了。

Follaw:@人来人往 [赞][赞][赞]。他们真不懂

人来人往: @Follaw 是,出版社应该聚焦主责主业,不要卖书号[坏笑][坏笑]加强图书质量和渠道管理;还要加强打击盗版力度。

弯曲的直线: @Habsburg 评价的标准就是你采购某本书的理由要靠谱,靠谱的理由就是标准。

Follaw:@弯曲的直线 这个我们还要放到图书馆用钱的角度来讲,可能更妥帖。

弯曲的直线: @Follaw 我觉得用专业性的角度来讲更妥帖,不管钱多钱少,评价标准一定要和专业性相关。

Habsburg:@弯曲的直线 最终是谁来评判是否靠谱的?最终的标准应该不是字句/文件,而是具体的人。

图谋简评:

       此次续篇交流延续了对图书采购痛点的深挖,汇聚馆员、供应商、研究者等多主体声音,鲜活暴露行业深层矛盾,兼具现实痛感与思考价值。

       交流核心聚焦 “低价中标” 恶性循环:从高校馆折扣跌破 50、恶意低价导致 “次书充数”“服务摆烂”,到 “审计合规优先于质量” 的无奈,再到评审专家非专业、招标代理模板化,层层揭开采购中 “重量轻质” 的病灶 —— 馆员背负验收压力却缺话语权,供应商内卷至 “一折冲标”,出版端 “渠道书”“特价书” 掺杂,形成 “低价→低质→更低价” 的死循环。

       同时,讨论也透出破局思路:Follaw 直指 “采购需求设计” 是核心,强调图书馆应掌控主体责任,而非依赖供应商;对 “统一指导书目” 的呼吁、对 “图书质量评价标准” 的探讨,以及区分公共馆与高校馆需求差异的建议,均指向 “专业回归”—— 需以馆员专业能力对冲制度僵化,以清晰需求标准平衡合规与质量。

      这场交流的价值,在于打破单一视角局限:甲方的无奈、乙方的困境、制度的壁垒相互交织,既暴露 “人”(馆员专业弱化、评审非专业)与 “制”(政府采购流程错位)的双重梗阻,也为后续行业协同(如制定质量标准、优化采购流程)提供了鲜活案例与共识基础,凸显圕人堂 “多元对话、共寻出路” 的平台意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1745.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