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关于图书馆空调管理的观察与思考

已有 1364 次阅读 2025-8-30 17:07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暑假期间,安排有2天假期值班(算是“友情客串”)。我对所涉图书馆空调有所观察,有所思考,稍事梳理。

    主要涉及7个房间,22个空调。小的房间2个,大的房间3个(大致为一半书架区、一半阅览区。阴面房间空调在靠书架一册,阳面房间空调靠阅览区一侧),全为自习卡座(384个位置)的房间5个。部分空调安装有控制装置(限定为26摄氏度),没有安装的可能是后装的(或维修、更换的)空调。3 匹空调的适用面积通常为 30-45 平方米,具体受空间条件影响。开放时间为8:00——22:00,空调工作时间实际超14小时,夏季空调会提前一些打开。

    我知道,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关于空调的投诉是比较多的。具体的情形五花八门,因为各馆的气候条件、馆舍条件是各异的。有同行说:“空调坏了的时候才夸张,每天都是投诉。最无语的是维修空调也投诉,说是维修空调影响到学习了。”用户方、图书馆方,角度不同,诉求不同,还会有更多奇奇怪怪的吐槽。

    我介入圕人堂空调话题的“上文”为成员徽子评论另一位成员说的“主要还是来图书馆吹空调的……”,内容为“边吹空调边学习,惬意啊”。8月28-29日我在圕人堂QQ群中零碎分享了一些信息,大致为:“吹着空调裹着被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爽。有些人喜欢将空调温度开得很低,瑟瑟发抖。2025年8月28日最高温度是35摄氏度,空调温度设定,有的为16摄氏度,有的为24.5摄氏度。我在23摄氏度附近区域待了会,真冷。这属于冷得结霜。空调自身出风口结霜了,感觉像冰箱。面积是一个方面,室内人数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昨天还聊到空调温度问题(注:8月29日信息)。柜式空调本身有其产品性能、工作机理。用户个体感受亦有差异,有的人觉得26摄氏度挺好,有的人觉得28摄氏度正好,有的人受不了空调直吹,有的觉得直吹更爽……坐在空调旁边的嫌冷,远离空调的说感受不到冷气。坐在空调旁边的穿厚衣服,甚至裹被子,可能也不见得是其心甘情愿的,有可能是被动选择。使用中央空调的馆,算是条件比较好的。使用柜式空调的,空调的品牌、使用年限、运行状态等不受控制,情形会更头大。”

    上述信息实际有个“大转弯”,因为我注意到学生张贴在自习室门上的《请有些素质,有些公德心!》信息:“最近都是四十度的天气,自习室里坐了一百多个接近两百个人,请不要把空调调高!自习室里不是只有你个人!整个自习室坐了一百多个人,人多本来就热,你坐空调底下觉得冷把温度调高觉得刚好,有没有考虑坐的远的同学?离门近的地方根本感觉不到冷气。如果嫌冷你大可以:穿衣服,不愿意穿衣服换一个离空调远的地方

,离开图书馆去外面,外面非常暖和。而不是:选择坐在空调附近,把空调调高,为了自己的便捷和舒适牺牲别人来图书馆的体验!!! ”(注:这个房间全为自习卡座(384个位置),安装有5个空调。据观察,一般情况下,该室实际在用的位置为200个左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国办发(2007)42号)》,“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一般情况下,空调运行期间禁止开窗。各地可在确保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制订具体的控制标准。各级国家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发挥表率作用。”

    观察归观察,思考归思考。我值班期间,顺其自然。21:45响闭馆音乐,21:50之后逐个关闭空调。图书馆工作,处处留心皆学问。“以人为本,用户至上” 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准则,在空调管理中需落到实处。理论上,需以国办发 (2007) 42 号文为基准,结合空调适用面积(如 3 匹适配 30-45㎡)、空间布局(阴阳面、功能分区)等科学参数,建立标准化温控体系,平衡节能与舒适。实践中,其一要优化硬件,统一空调控温装置,避免后装 / 维修设备无序;其二需兼顾用户差异,针对 “近冷远热”“个体体感不同”,合理规划座位与空调布局,设反馈渠道;其三应加强引导,通过公告科普温控标准,减少因调温引发的矛盾。这启示图书馆管理需以科学为基、用户为核心,将细节问题转化为规范化管理实践,提升服务质量。唯有将用户舒适度与实际需求置于管理首位,才能让空调服务真正适配读者学习场景,彰显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温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99726.html

上一篇:教育部一级学科分类与ESI学科分类的联系与区别
下一篇: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结果观察与思考
收藏 IP: 221.131.187.*| 热度|

7 宁利中 王涛 刘进平 夏炎 周忠浩 郑永军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