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山海为证:解码连云港的海洋文明基因
2025-8-26 19:59
阅读:1155

图谋按:本书评写作借助生成式AI豆包完成,个别措辞有修改。

图书信息:王绪年著. 连云港向海图兴五千年[M].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5.1.

      当徐福船队的帆影消失在海州湾的晨曦中,这段比哥伦布早 1700 年的航海壮举,早已为连云港注入 "向海而生" 的文明基因。在《连云港向海图兴五千年》中,王绪年以 40 万字的文化长卷,系统梳理了这座城市与海洋交织的文明密码。作为连云港海洋文化散文专著,这部历时三年写就的作品,既是对地方史的抢救性挖掘,更是对中国海洋文明的一次深情回望。

       全书以 13 个篇章构建起 "向海图兴" 的叙事框架,从桃花涧旧石器遗址的先民足迹,到藤花落龙山文化古城的夯土城墙;从孔望山比敦煌早两百年的佛教摩崖造像,到徐福东渡开启的海上丝路;从淮盐三千载的卤香弥漫,到现代港口 "一体两翼" 的壮阔格局,时间跨度五千年的海洋记忆被重新唤醒。作者并非简单堆砌史料,而是以 "山海相拥" 的地理特质为纲,揭示出连云港作为 "海陆双枢纽" 的独特文明形态 —— 这里既是《山海经》记载的 "东海大壑",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这种双重身份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王绪年的叙事魔法在于将学术考证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现场。作为深耕港城 37 年的媒体人,他带着新闻从业者的敏锐视角走访遗址,又以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的严谨态度考辨史料。书中既有藤花落遗址城墙夯土中发现的海洋微化石这类专业细节,也有盐工号子、沙光鱼谣等民俗记忆;既引用《史记》《汉书》的文献记载,也收录渔民口耳相传的航海谚语。这种 "考古报告 + 田野笔记" 的写法,让将军崖岩画中的 "东方天书" 不再神秘,使海州古城的市井喧嚣穿越时空。

       作品最深刻的洞见,是颠覆了连云港作为 "边缘海港" 的认知。通过梳理孔望山佛教造像与海上丝路的关联,作者论证了这里早于陆上通道成为佛教东传的首站;借助尹湾汉简《神乌傅》的海洋意象分析,揭示出汉代沿海文人的海洋审美觉醒。尤其对徐福东渡的重新解读,不仅考证其赣榆故里的史实,更强调这是 "中国古代海洋探险的伟大创举",将地方叙事提升至中华文明海疆开拓的高度。

      在结构编排上,全书呈现螺旋上升的 "海洋文明逻辑"。从史前先民的渔猎生存(功能性关联),到秦汉港埠的贸易兴起(经济型发展),再到唐宋宗教文化的跨海传播(精神性交流),最终落脚于当代 "一带一路" 交汇点的战略定位(文明型跨越)。这种递进式叙述,完美诠释了连云港如何从 "地理边缘" 成长为 "文明节点",印证了海洋既是天然屏障更是开放通道的辩证关系。

      作为文化散文,书中充满动人的 "海味" 细节:盐场工人 "晒海成金" 的劳作场景,连岛渔民 "看云识浪" 的生存智慧,老街商号 "通江达海" 的经营之道,共同构成鲜活的海洋人文图谱。作者特别注重挖掘 "被海浪淘洗的记忆",如对沙光鱼这一地方食材的文化解读,从饮食习惯延伸至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的生态哲学,让地域特色升华为普世价值。

      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在当下尤为凸显。在沿海开放 40 周年的节点上,书中孙中山 "东方大港" 的蓝图与今日自贸试验区的实践形成跨越百年的对话;而徐福东渡的开拓精神,正通过中哈物流基地等现代项目续写新篇。正如专家评价所言,该书不仅构建了港城文化形象,更 "为海洋强市建设积蓄了精神力量",让历史智慧成为现实发展的文化根基。

       翻开书页,仿佛听见海州湾的潮汐声穿越五千年。王绪年以笔为舟,载着读者在历史与现实间航行,最终明白:连云港的山海胜景中,藏着中国海洋文明最深邃的密码。这部作品既是地方文化的抢救性整理,更是对 "以海兴国" 传统的当代诠释 —— 当海浪再次拍打堤岸,那声音里既有徐福船队的远逝回响,也有新亚欧大陆桥汽笛的时代召唤。在这部书里,我们读懂了一座城与一片海的千年羁绊,更看见一个民族向海图强的永恒追求。

     

延伸阅读:

(1)李风宇.山海之间,海洋文化的深邃乐章——评王绪年《连云港向海图兴五千年》.https://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6483a3390102zf0a.html?type=-1

《连云港向海图兴五千年》是一部兼具文学性、历史性与文化性的优秀作品。王绪年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生动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为读者呈现了连云港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它既是对连云港海洋文化的深情赞歌,也是对海洋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积极贡献,让我们在山海之间,聆听了一曲关于连云港海洋文化的深邃乐章,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五千年来向海图兴的蓬勃力量。

(2)王启云.走向海洋,图强有我——《连云港向海图兴五千年》读后.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69681.html

《连云港向海图兴五千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5)由连云港日报社原副社长、苍梧晚报总编辑、连云港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王绪年采写,洋洋洒洒写尽港城海洋历史、海洋故事、海洋文化。机缘巧合,我有幸受王绪年先生邀请,参加了在连云港市图书馆6楼政协文史馆举行的首发仪式。前前后后与王绪年先生进行了微信互动交流,我承诺找时间写篇读后感,争取全书读一遍之后再写。连云港日报社已刊发了首发仪式上的高水准书评(见延伸阅读(1)(2))。本文从海洋类高校图书馆工作者角度写篇读后感,题名为——走向海洋,图强有我。

(3) 王启云.新书推介:王绪年《连云港向海图兴五千年》.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67840.html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系统而深入地探讨连云港市海洋历史文化底蕴的著作。该书以文化散文的笔法,生动地描绘了连云港与海洋紧密相连的五千年发展历程。内容涵盖人文胜迹的探寻、面海造城的壮举、山海相融的自然景观、海岛文化的独特魅力、港口建设的辉煌成就、海堤古堰的历史见证、海疆守护的英勇事迹、遗址遗迹的深刻记忆、文武英杰的卓越贡献、地方美食的诱人风味,以及海洋文学中的丰富想象与深邃思考。通过这十三个方面的细致阐述,本书不仅展现了连云港海洋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性,也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全面理解连云港历史与文化的宏大图景,对研究和传承连云港海洋历史文化的具有一定价值。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9922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