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吴志勤:图书馆学脉中的温暖底色
2025-8-7 19:30
阅读:492

       2012年1月,我写过一篇博文《非著名女图书馆员吴志勤先生》(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529734.html),当时说“囿于学识及所掌握的素材,笔者对吴志勤先生的了解尚很欠缺。关注吴志勤先生数年,通过搜索引擎等所获资料了了,笔者的印象是'非著名女图书馆员',尽管如此,吴志勤先生所作所为同样值得我们纪念和传承。 ”图谋以为:钱亚新先生的纪念与传承,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值得纪念的。2025年8月6日,谢欢告知:吴志勤女士去世的时间是2001年6月22日去世。我摘编谢欢《钱亚新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中有关吴志勤女士内容,便成了简略版吴志勤女士年谱。摘编过程,我是逐字逐句抄录完成的。发现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是,吴志勤女士的出生时间有误。吴志勤女士准确的生卒时间为(1908.11.16-2001.6.22)。

       从《钱亚新年谱》摘编内容可见,吴志勤女士(1908.11.16-2001.6.22)是图书馆学界不该被遗忘的身影。她与钱亚新先生相伴六十载,既是生活伴侣,更是事业上的同行者与守护者。战乱年代,她募捐筹建小学担任校长,让孩童有书可读;和平时期,她深耕图书馆一线,从国立社教学院到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用专业服务支撑教学科研。她与钱先生合编《图书馆藏书建设》讲义,在鼓楼业余大学授课,将实践经验升华为专业知识。晚年更陪护钱先生参会研讨、整理文献,甚至传递 “你师不及我师,你生胜过我生” 的学界佳话(参见:王启云.你师不及我师,我生胜过你生——钱亚新先生尊师爱生的故事.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96583.html),成为学术记忆的重要载体。

       这位与吴健雄同窗的知识女性,以教育者的热忱办学兴教,以图书馆员的专业坚守岗位,更以伴侣的温情守护学术薪火。她的生平虽未广为人知,却在时代变迁中书写了专业女性的担当,为图书馆学脉增添了温润而坚韧的底色。

钱亚新伉俪.jpg

                           1988年12月23日,钱亚新伉俪赠给张厚生伉俪的照片

《钱亚新年谱》中的吴志勤女士摘编自谢欢《钱亚新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1931年7月,返回上海,先生昔日学生朱佳声(先生曾担任其数学课教师)介绍上海闵行中心小学吴志勤与先生认识。吴志勤1908年10月26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女子中学(前身为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高中师范部,与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为同窗好友,友情颇深。吴志勤毕业后,在上海闵行中心小学、上海县立初中担任教员。9月26日,是日为中秋佳节,先生至闵行,晚上与吴志勤、朱佳声泛舟黄浦江,晚年先生忆及此事,曾作有《中秋泛舟》《春到江南》两诗。P44

      1932年1月25日,与吴志勤女士订婚。暑假前夕,沈祖荣先生与先生谈文华图专下一年度办学事,据先生回忆:“1932年暑假前夕,校长沈祖荣老师对我谈及下年度校款未着,是否开学,日后通知。但同学同事毛坤所告情况却有所不同。我心中怀疑续聘问题。回沪后,即积极活动,就大夏大学图书馆编目主任兼社教学系讲师职。待武昌续聘通知到沪,我已在大夏工作半个月了。”先生回上海工作的另一原因是与吴志勤女士已经订婚。P45-46

      1933年6月初,与夫人吴志勤一起至黄埔江边送别陆秀赴美深造。7月,经陆秀介绍,接受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图书馆主任之聘。P52 12月3日,接到家中电报,得知父亲钱承寿病危,于是日请假回家探视,两周后钱承寿病情好转,先生转道上海看望夫人吴志勤后返回天津。P54

      1934年暑假,先生与夫人吴志勤一同往浙江乍浦、平湖等地游玩,晚年忆及此事时,曾作有《三白西瓜》《平湖对局》《钱塘潮》等诗。P59

      1935年9月初,吴志勤随先生由上海至天津,任职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图书馆,途径南京时,拜访供职于国立编译馆的吴志勤长兄吴履冰。P61

       1936年,4月2日-8日,先生携夫人吴志勤利用春假之机由天津往北平旅游,在北平期间,先生夫妇游览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西山、卧佛寺、北平图书馆等地,吴志勤女士非常高兴。5月初,由于吴志勤女士不适应北方生活,返回上海,仍担任闵行中心小学教员。P63

       1937年11月初,吴志勤携钱亮及侄女钱红梅冒险由上海沦陷区乘轮船至武昌再转长沙,全家团聚,定居湖南大学附近之赫石坡。(按:据钱亮回忆,当时吴志勤女士一行乘轮船到武昌后,先找到了毛坤先生,再由毛坤先生电话联系时在长沙的钱亚新先生,约定好接站时间。) P71

      1939年9月,先生夫人吴志勤鉴于辰溪张家大屋一带儿童无小学就读,与退职的张家大屋主人发起募捐,筹建小学,先生捐款50元。关于此事,先生曾有如下回忆:“张家大屋的小孩读书要跑很远的地方,我夫人是小学教员,她想用筹款的办法在这里办一所学校。有位退伍的先生捐了50元,我也捐了50元,用两个人发起的名义,发动湖南大学教授捐款,结果筹集了600多元钱,盖起两间房,办起了学校,夫人任校长。” P76 

       1940年2月,吴志勤女士利用募捐所得筹建的小学正式建成,名为私立蛇会小学,并上报辰溪县教育局,教育局委任吴志勤女士担任该校校长。P77 

       1941年2月,私立蛇会小学经县教育局批准改为公立,即湖南辰溪时和乡第八保国民小学,先生女人吴志勤仍被聘为校长。P79 7月9日,下午抵达蓝田镇,至国立师范学院报道,并拜访院长廖世承先生。报到手续完成后,在吴志勤堂侄吴忠匡(钱基博学生,时任国师国文教师)陪同入驻“东山园”。8月1日,夫人吴志勤入职蓝田国师附属幼稚园。P80 

        1942年1月,国师子弟小学教员廖家漪因事请假,子弟学校教员缺乏,先生夫人吴志勤被聘请代课,教授子弟小学三、四年级算术尝试课。P82 4月4日,是日为儿童节,夫人吴志勤携长子钱亮参加当地文化馆举行的儿童演讲比赛,演讲稿由吴志勤所写,演讲动作也由吴志勤教授,钱亮最后获奖。 P83

       1943年9月,国师附属幼稚园主任李钟瑞因病休假,先生夫人吴志勤兼任幼稚园主任。 P89 

       1944年,国立师范学院在溆浦重新开学,是日,夫人吴志勤正式任职国师附属子弟小学,担任教员一职。P93 

       1946年,夫人吴志勤抵达苏州,入职国立社教学院图书馆。P107 

       1948年2月,国立社教学院对教职员薪金采用“食米代金”办法,先生本月得米三斗,折合市价369000元,先生夫人吴志勤本月工资亦为米三斗。3月,社教学院继续实行“食米代金”办法,先生本月得米三斗,折合市价549000元,夫人吴志勤本月工资亦为米三斗。4月,先生领取社教学院所发米三斗,作为薪水,折合市价1002000元,夫人吴志勤本月工资亦为米三斗。5月,社教学院继续实行“食米代金”办法,先生本月得米三斗,折合市价1143000元,夫人吴志勤本月工资亦为米三斗。6月,社教学院继续实行“食米代金”办法,先生本月得米三斗,折合市价1707000元,夫人吴志勤本月工资亦为米三斗。7月,先生本月获得生活补助费116800000元。8月、9月、10月、11月、12月,社教学院继续实行“食米代金”办法,先生与夫人吴志勤本月各得米三斗。P114-116

       1950年2月底,夫人吴志勤被聘往苏南文教学院图书馆继续工作,先生报名争取往北京学习。3月3日,经苏南文教处介绍,先生于是日抵达南京中央图书馆报到。 P120

       1951年7月,夫人吴志勤率全家子女来宁度假,先生陪伴家人参观南京地区名胜古迹。 P123

       1952年9月,吴志勤由苏州调至南京工学院图书馆工作,先生全家得以团聚,并迁居至成贤街90号。 P125 

       1956年10月,先生获得两周的休假时间,与夫人吴志勤一同回宜兴老家探亲访友,并游览宜兴善卷洞、张公洞等名胜古迹。P158 

       1961年3月,经竺陔南介绍,致信滨海县图书馆周效青,请其在滨海协助吴志勤女士赴东直农场探望被打为“右派“、正在劳动改造的长子钱亮。P184 7月中旬,与夫人吴志勤一起参加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的“读者工作和图书工作关系座谈会”,并发言。P185        1965年10月初,南京鼓楼机关干部业余大学图书馆专修科正式开学,先生与夫人吴志勤女士共同受邀担任教师,先生主讲《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第1、5两章),吴志勤主讲《图书馆藏书建设》(第1、5两章)。《中文工具书使用方法》一书由先生与施廷镛、周宗渭合编。《图书馆藏书建设》讲义由先生与吴志勤女士合作编写。该书于11月由南京鼓楼区机关干部业余大学作为讲义油印编发。P201 

       1974年8月中旬,北京图书馆李兴辉在南京图书馆主持召开《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试用本)》征求意见座谈会,先生在夫人吴志勤的陪护下出席会议并作发言。10月,为使身体早日康复,先生采纳了他人“静心养性,不再搞图书馆学专业,学点艺术的东西”的建议,通过夫人吴志勤,认识了杨农伯、饶利民两位诗友,又通过杨农伯认识了书法家顾吉度、谷正风等诗友。 P213 

       1977年9月23日,参加南京图书馆有关《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使用说明》座谈会,未及一时,头昏呕吐,后由担架抬回家中。9月24日,约许培基、张厚生来家商谈《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使用说明》,并表示希望许培基、张厚生能撰一本关于“中国图书分类法”的论著,内容可分为历史的、批判的和方法的三部分,以供图书馆界参考。许培基表示本有此意,先生听后非常愉快。许培基、张厚生走后,夫人吴志勤对先生说:“你后继有人了。”先生听到此言,感觉正合心意,并作五绝《得宝》一首。10月3日,吴志勤作七律《阔别》一首,并请书法家钱瘦竹挥毫,以作为与老同学吴健雄见面的礼物。吴健雄出国留学时,先生曾与吴志勤一同前往相送,故作七律《和志勤<阔别>》一首。11月19日,与诗友谷正风、顾吉度以及夫人吴志勤等一同至后湖赏菊,归后作七律《后湖赏菊》一首。12月3日,为庆祝夫人吴志勤七十寿辰,作七律《恭祝老伴七十寿辰》一首。P224-226

       1978年1月2日,纪念与夫人吴志勤结婚四十六年,作《纪念结婚四十六周年》五言长诗一首。 P227 

       1980年7月27日-8月1日,江苏省图书馆学会1980年年会暨科学讨论会。此次科学讨论会还邀请了时在武汉大学读研的张厚生参加,张厚生会议前夕抵达南京后曾去拜望先生,据张厚生回忆:“1980年暑假,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在南京307招待所举行科学讨论会,省学会秘书处预先通知我参加会议,我从武汉赶回来,先到南京成贤街90号成园,拜见钱亚新先生和钱师母吴志勤老师。钱先生和钱师母询问我研究生学业情况后,给我介绍在宁的多位图书馆界人士情况,建议我在参加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科学讨论会后,一一再与他们见面。钱老给我推荐的人士中,有吴观国先生、许培基先生、邱克勤先生、王可权先生、倪波先生。”11月15日,张厚生寄《目录学研究资料汇辑(第三分册):目录学方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80年内部铅印本)一册,并题“敬送给钱亚新老师”。 P238 

       1983年12月23日,作《八十抒怀》七绝四首,夫人吴志勤女士为其作注,详细内容参见《钱亚新别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P253 

       1986年4月10日,由夫人吴志勤陪同赴南图参加学习会议。下午于南图办公室接待来访的毛坤之子毛相骞,毛相骞就编辑毛坤文选目录呈请先生过目,先生对其想法与工作十分赞成,并指出重点搜集毛坤所著《目录学通论》一文。P282 

       1986年7月11日,就藏书捐赠南大一事致函徐竹生,“关于整理我的赠书一节,昨经考虑,已拟出一个简要的办法。为了使整理同志事半功倍,建议下星期一上午八时请参加同志到舍间面谈一次,由我作出交代,而后由志勤同志率领前去进行工作。届时请带卡片(白卡和期刊登记卡)、印泥以及其他文具为要!”P304 

       1986年11月20日,孙儿钱旭东致函先生夫妇,向吴志勤女士拜寿,并拟寿联一副“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P329 11月23日,是日为周末,举行家宴,在宁子女全部出席,此次家宴以来庆祝先生夫人吴志勤寿辰,二来庆贺乔迁之喜。 P330 12月13日,侄女钱红梅致信问候先生夫妇,并询问先生夫人八十大寿庆祝事宜。 P337 

       1987年1月5日,与夫人吴志勤乘车至南京图书馆,了解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的相关工作,并交1987年会费。P346 4月22日,遣夫人吴志勤往南京图书馆取《杜定友先生遗稿文选》预订单若干。 P381

       1990年1月17日,晨二时,先生在南京辞世,夫人吴志勤,子钱亮、钱方、钱唐伺候在旁,终年八十八岁。先生去世后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发来唁电、挽联,其中夫人吴志勤女士的挽联是:“六十寒暑相敬如宾,教育子女从无半点违忤;八七春秋助人为乐,笔耕口授哪有一日闲暇。”先生生前曾有遗嘱,死后一切从简,不树碑、不留暮,先生去世后家人遵其遗嘱,先生骨灰一直由吴志勤女士保管。 P409

附:吴志勤的生日应为1908年11月16日(阴历10月23日),推理过程

《钱亚新年谱》中的线索:

1931年7月,返回上海,先生昔日学生朱佳声(先生曾担任其数学课教师)介绍上海闵行中心小学吴志勤与先生认识。吴志勤1908年10月26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女子中学(前身为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高中师范部,与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为同窗好友,友情颇深。吴志勤毕业后,在上海闵行中心小学、上海县立初中担任教员。9月26日,是日为中秋佳节,先生至闵行,晚上与吴志勤、朱佳声泛舟黄浦江,晚年先生忆及此事,曾作有《中秋泛舟》《春到江南》两诗。P44

1977年12月3日,为庆祝夫人吴志勤七十寿辰,作七律《恭祝老伴七十寿辰》一首。P226 

 1986年11月23日,是日为周末,举行家宴,在宁子女全部出席,此次家宴以来庆祝先生夫人吴志勤寿辰,二来庆贺乔迁之喜。 P330 12月13日,侄女钱红梅致信问候先生夫妇,并询问先生夫人八十大寿庆祝事宜。 P337  

推测出生年为1908年没有错,出生日期有错,

推理:

1908年11月16日对应的阴历为10月23日。依据是: 1977年12月3日对应的阴历为10月23日。1977年12月3日,为庆祝夫人吴志勤七十寿辰,作七律《恭祝老伴七十寿辰》一首。P226 (图谋注:《钱亚新别集》P343该诗注中明确指出“ 阴历10月23日是志勤的诞辰,今年正值七十大寿,特为诗以祝贺。外地的方方、康康家曾早日通知,他们届时也举行祝酒。志勤今年被评为街道“学大庆学大寨”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平日最能批评和自我批评,还有不少高贵品质,值得学习。最后两句(喜看活泼五孙笑,更爱红花两朵鲜。)是指孙辈而言。”)1986年11月23日对应的阴历为10月22日,那一天确实是周日。为什么八十大寿庆祝提早一年是个疑问?

     

延伸阅读:

图谋.非著名女图书馆员吴志勤先生.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529734.html

已有 4778 次阅读 2012-1-17 17:09

非著名女图书馆员吴志勤先生

    钱亚新先生(1903.12.23—1990.1.17)是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索引学家,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其夫人吴志勤先生是一名图书馆员,她追随钱先生的脚步,默默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奉献一生。

    邵延淼《钱亚新年谱简编与论著系年》(《钱亚新》编辑组.钱亚新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11:341-378)有以下记载。1932年1月,钱先生与上海闵行中心小学教师吴志勤订婚,介绍人朱家声。1933年1月2日,钱先生与吴志勤在上海结婚,大夏大学校长欧元怀(1883-1978,福建莆田人)为证婚人。1935年9月,钱先生伉俪同往天津,途径南京,访妻兄吴履冰(国立编译馆工作)。1936年4月2-7日,先生伉俪游北平。5月初,夫人志勤不适北方水土,回上海仍任闵行中心小学教员。1937年11月初,夫人携子亮及侄女红梅由上海沦陷区赴湖南。1939年9月,夫人为张家大屋一带儿童筹建小学。1940年5月,夫人募建蛇会小学,该县教育局委她为校长。1946年11月,夫人由湘回沪,然后至苏州在社教学院图书馆工作。1950年2月,苏南文教处宣布成立苏南文教学院,系由国立社教学院和江苏社教学院和江苏社教学院合并而成;解散图博系,教师可自行寻找单位。志勤在苏南文教学院图书馆工作。吴志勤1952年9月调南京工学院图书馆工作。1956年7月,钱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授予研究员职称;8月夫人亦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钱亚新先生与夫人合写《评四角号码检字法》。1982年5月28日,吴健雄博士(1912 ~ 1997,美籍华人,核物理学家,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由美来宁讲学,夫人在南京工学院与她相会,因两人系江苏省立第二女师同班同学。通过以上记载,笔者认为,吴志勤先生受过良好教育,且与钱先生伉俪情深、志同道合、相濡以沫,吴志勤先生成为图书馆员时间应从1946年算起直至退休(具体时间不详)。

   南京大学研究生谢欢整理钱亚新先生诗词时发现钱先生1977年9月24日所撰《得宝》诗一首:“四处求珍宝,多年志未酬,今朝得美玉,光洁质坚优。”其注云“昨日参加南图有关《使用说明》座谈会,未及一时,头昏呕吐,后由担架抬回。今朝约许培基(笔者注:许培基1926年4月出生,图书馆学家。)、张厚生两同志来家会谈,除对《使用说明》发表意见外,并希望他们能撰一本关于‘中国图书分类法’的论著,以供图书馆界的参考。其内容可分为历史的、批判的和方法的三部分。培基本有此意,使我非常愉快。他们道别后,志勤对我说:‘你后继有人了。’此言正合我意,乃以《得宝》为题,赋上一首。” 1982年1月5日,钱亚新先生写给张厚生先生中的信有志勤附笔“我昨天到南工图书馆也碰到刘书记,他告诉我,他早已在人事处看到高教部分配来的名单名字是张厚生。所以南工方面急于希望你来报到,大家应服从分配,南工就不必来函催,这是你校应该执行的,他说你必须要服从原分配!不能动摇!”以上两件小事,足见吴志勤先生“相夫”之功,功不可没。

    笔者知道,钱亚新先生逝世后,为纪念和传承钱亚新先生,吴志勤先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1991年出版的《钱亚新集》是“钱师母吴志勤同志的关注下完成的”、吴志勤先生对钱亚新先生手稿等做了妥善安排。另据谢欢同钱亚新先生长子钱亮的访谈“钱亚新先生曾经立下了遗嘱,说死后就把他的骨灰撒在长江里,钱先生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死后就不要占用国家土地了;以后儿子、孙子年纪也会大,逢年过节还要跑去墓地祭扫,钱先生觉得劳民伤财;周总理等一些国家领导人死后也没留骨灰,所以他也不想留。1990年钱先生去世后,家人把他的骨灰一直存放在家中,一直等到他的夫人去世后,家人才把他们俩的骨灰一起撒到了长江里。”由此可见,吴志勤先生同钱亚新先生,如影相随,生死不渝。

    囿于学识及所掌握的素材,笔者对吴志勤先生的了解尚很欠缺。关注吴志勤先生数年,通过搜索引擎等所获资料了了,笔者的印象是“非著名女图书馆员”,尽管如此,吴志勤先生所作所为同样值得我们纪念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钱亚新》编辑组.钱亚新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11:341-378(邵延淼《钱亚新年谱简编与论著系年》)

2 谢欢.家人眼中的图书馆学家钱亚新先生[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2):123-124.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9687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