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受张厚生(1943.8.21-2008.8.8)先生影响,我对图书馆史研究建立了兴趣。冥冥之中,有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从张厚生先生逝世之日起,我较为正式地开启了我的图书馆史研究之旅,或者说将图书馆史研究纳入自己的一个研究领域。不经意间,便到了张厚生先生逝世17周年,感慨万千。
图书馆史研究需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其中一个是生卒年的问题(出生日期、逝世日期)。这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小问题”。表示时间有阴历、阳历两种方法。种种原因,经常是混用的。比如我自己的出生日期,身份证上用的实际是阴历,阴历为3月5日,阳历为4月16日,相隔有1个多月,也就是查身份证上的日期也是不靠谱的。这类情形是多见、常见的。逝世日期,关注面更窄(尤其是相对较为普通的民众),在意的人少。
7月25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高爽老师告知,《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打算出一版平装本。我当时回复:挺好的。这样更接地气。当前也是一个挺好的图书营销窗口期。彭先生的口述史,本身质量挺高。彭先生仙逝,作为图书馆学人物,送别规格或许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这是“天赐良缘”。纪念宜趁早,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彭先生的口述史是很好的载体。随后,利用“圕人堂服务体系“试图做点锦上添花的工作。8月2日一早起来梳理《德泽寰宇传薪火,功耀千秋照汗青——我心目中的大先生彭斐章先生》,不揣浅陋,不妨视作抛砖引玉。好些信息趁早收集、回忆、整理,可以事半功倍。时间相隔越长越难做。种种原因,当前,图书馆学业界与学界,个人认为并不景气。从功利性角度,此类工作是较为冷门的,但确实是有意义的,需要有人去做的。《中国图书馆人物口述史》,王新才教授负责的《彭斐章口述史》是2016年访问的,篇幅是48页。《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这是专著,30万字,更全面,更立体。
本文以彭先生作为实例进行“说事拉理”。武汉大学《深切悼念著名图书馆学家彭斐章先生》(https://mp.weixin.qq.com/s/SNcsU0jpIluz5KvLBYtilg)有“于2025年7月15日7时1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彭斐章教授于1930年9月出生,湖南汨罗人。”享年的用法准确吗?具体的出生日期是哪天?享年的计算与出生日期是密切相关的。种种原因,这方面没有严格标准。我临时进行了“补习”。 在正式语境中,“享年” 所指的年龄通常以周岁计算,这是基于表达的准确性和庄重性要求。“享年” 作为敬辞,多用于讣告、悼词等严肃场合,需传递明确、严谨的信息。周岁以出生后实际度过的年份为计(即从出生日到逝世日满一整年为一周岁),更符合正式文体对 “确切年龄” 的要求;而虚岁(出生即算一岁,每过农历新年增一岁)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地域差异,易产生歧义,不符合 “享年” 表述需精准的规范。例如讣告中 “享年九十五岁”,通常指逝者从出生到逝世共度过了 95 个完整年份,以周岁计。这一习惯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保证了信息的严肃性,避免因年龄计算方式模糊而影响表达的庄重性。周岁计算以 “是否过了当年生日” 为分界,过了生日则年份直接相减,没过则需再减 1,直观反映实际存活的完整年份。《中国图书馆人物口述史》(第二集),彭斐章口述史正文第一句话“我是在1930年9月30号出生在湘阴县,这里后来发展成一个汨罗市和一个湘阴县。”《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正文第一句话,“我出生于1930年9月30日(农历庚午年乙酉月癸未日),家住在湘阴县弼时公社(现湖南省汨罗市弼时镇)樟树桥。”《中国当代图书馆界名人成功之路》,其中彭斐章《立下“园丁”志 甘为后人梯》(P152-161)共10页,作者简介部分有:“彭斐章(Peng Feizhang),男,1930年9月30日生,湖南省汩罗县(原湘阴县)人。”综上,彭先生的生卒时间宜表述为: 彭斐章(1930.9.30-2025.7.15),享年宜表述为“享年94岁”。我知道有一种实际是,不少地方的习惯或习俗是使用虚岁,也就是“享年96岁”。我自己在有关文字中出现过“摇摆“,有的读者还私底下同我“商榷”,我试图将该问题弄清楚一些。 彭先生 1930 年 9 月 30 日出生,2025 年 7 月 15 日逝世,因未过当年生日,按周岁计算规则(未过生日年份相减再减 1),享年应为 94 岁,而非虚岁算法的 96 岁。这一辨析凸显了正式语境中 “享年” 需以周岁计的严谨性,关乎对逝者的尊重与信息的准确传递。
本文围绕图书馆史研究中的 “享年” 计算展开,字里行间透着对学术细节的严谨追求。受张厚生先生影响开启图书馆史研究后,笔者尤为关注生卒年这一 “小问题”,并以彭斐章先生为例深入探讨。尽管此类研究冷门,却承载着传承的使命。及时梳理、考证生卒年等细节,正是图书馆史研究中守护学术脉络、延续前辈精神的重要体现。
延伸阅读:
俞君立等主编. 中国当代图书馆界名人成功之路[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当代图书馆界名人成功之路》一书收入国内当代部分著名图书馆学家、图书馆事业家亲自撰写的32篇文章。这些文章以典型、生动的事例与深刻的见解,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他们在研究与工作领域中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与思想方法,坚持求实、不畏艰辛、勇于开拓创新的思想境界与科学精神:展现了他们从事科研、教学或实际工作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与工作艺术;反映了他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就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方法与途径。经过一年半的编辑工作,现在这部书终于出版发行了。此时此刻,本书全体编者一方面能够为读者提供这样一部信息人才成才范例的图书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期待着读者对这部书的检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9663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