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你师不及我师,我生胜过你生——钱亚新先生尊师爱生的故事
2025-8-5 18:41
阅读:804

      近日,我想起张厚生先生生前曾同我讲过一个故事,大意是讲钱亚新先生尊师爱生。当时,张先生讲的眉飞色舞,我听张先生说话(江苏泗阳口音)还是有些吃力的。印象较深的是提到一副对联“你师不及我师;我生胜过你生。“,且与杜定友先生有关。我试图进一步弄清楚,且有模糊印象,哪本书中曾出现过(注:后来知道为《书苑文丛》P144)。直接从书中找,不好找,我试图通过读秀学术搜索及中国知网找。由于对联也没有记准,检索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检索到了另一个题材相似的故事,但主角为画坛人物,且为多处出现。摘录其中一处:

      迎春花画好之后,孙先生以大写意笔法补石,用笔磊落坚定,水墨淋漓酣畅,一气呵成。并在画面题字:“山花烂漫,春阳其峰合作。”将学生的名字放在自己之前这让霍春阳心里一惊,同时也对老师更加的敬仰。孙先生爱学生如子,他时常勉励提拔后学,并常说:“只能扶持年轻人,不能掠人之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报道中透露了这样一则细节:孙其峰是吴作人的学生。师生难得一见,一旦见面,谈笑风生。孙先生带霍春阳去拜见吴作人。孙先生对吴老说:“您的学生不如我的学生。”孙先生又反过来对自己的爱徒霍春阳说:“你的老师不如我的老师。”这段故事被画坛传为佳话。(摘自:孟雷,李盟盟著. 二十世纪天津花鸟画研究[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04:233.)

      我觉得钱亚新先生的故事是图书馆学领域的佳话,且故事的发生时间,有可能会更早。功夫不负有心人,确实找到了。

      钱老热心鼓励年轻人上进,爱护自己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老师,钱先生也特别敬重,在他晚年还念念不忘他的老师杜定友先生。杜老去世后,钱先生怀念至深,曾写了《忆杜师》一文,精心策划并亲自整理编辑了《杜定友先生遗稿文选》。1987年,为纪念杜定友先生逝世二十周年,钱亚新先生写了题为《奋斗半个世纪,育才称一代师表》的纪念文章。对杜先生的业绩给予充分肯定,文中也洋溢着钱亚新先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钱先生对从事图书馆学教育的老师由衷地敬仰,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学生谆谆教诲。一次,钱师母吴志勤先生曾给去他家访问的东大师生讲述了钱先生写给他在西安的一位从前的学生的对联的事:这位学生和钱亚新先生及杜定友先生曾合影留念,钱先生称杜老是自己的老师,钱先生为那张照片题对联送给他的学生说:“你师不及我师”又对杜先生说:“我生胜过你生”。这里,钱老的自谦和尊师爱生的情怀溢于言表。(上述内容摘自:杨海平,张厚生.钱亚新先生与我国图书馆学教育[J].新世纪图书馆,2004,(03):17-19.)

      钱亚新在西安的学生,曾经与钱亚新、杜定友一块合影。这名学生有可能会是谁?我暂时无法判断会是谁。但我可以肯定,故事发生的时间确实会更早,因为杜定友先生是1967年逝世。“这位学生和钱亚新先生及杜定友先生曾合影留念”应该是发生在1967年之前。吴志勤给东南大学师生讲述故事则发生在1980年代,1983年9月起,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创办,1984年起东大图书情报专业开始在全国高考统招中招生办学,钱亚新先生讲目录学,将授课的方法和艺术。吴志勤出生的时间为1908年10月26日,与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为同窗好友,友情颇深。吴志勤1952年9月调南京工学院图书馆工作。1982年5月28日,吴健雄博士(1912 ~ 1997,美籍华人,核物理学家,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由美来宁讲学,吴志勤在南京工学院与她相会,因两人系江苏省立第二女师同班同学。1978年9月,钱亚新先生被南京大学聘为图书馆学系兼职教授,并受聘担任南京大学研究生目录学指导老师,他认真备课授课,仔细审阅论文。1986年4月7日,钱亚新先生再次被聘为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兼职教授,不久又被安徽大学聘为图书馆学专业兼职教授。1988年5月21日,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聘请先生为硕士研究生论文评审人。钱亚新先生1990年1月17日晨二时逝世。1990年1月14日,钱亚新先生与徐有富联合指导的南京大学图书馆学1987级硕士研究生张志伟进行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中国近代书目发展管窥》。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韩愈认为,各人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各不相同,他人之长可以补己所短,说明了老师应当和学生平等相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钱亚新“你师不及我师;我生胜过你生。“对联涉及三度关系,体现“师承”与“师魂”,另有一番风味。

      这副穿越时空的对联,藏着图书馆学界最动人的师道传承。“你师不及我师” 的谦卑,是钱亚新对杜定友先生的终身敬仰;“我生胜过你生” 的期许,是前辈对后辈成长的热忱托举。从杜定友到钱亚新,从课堂授业到书信指导,从遗稿整理到学生扶持,这份尊师爱生的情怀,早已超越具体的人和事。故事虽未揭晓西安学生的姓名,却让我们看见学术传承的模样:它藏在泛黄的合影里,写在工整的对联中,留在师母的讲述和后辈的追寻里。正如韩愈所言 “闻道有先后”,钱亚新以一生践行着 “尊师” 与 “爱生” 的双向奔赴,让这种纯粹的学术情怀,成为图书馆学脉中永不褪色的温暖底色,代代相传。

延伸阅读:

(1)王慧.霍春阳谈恩师孙其峰[N].淄博日报,2010-11-19(012). 

学生在艺术上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突破,孙其峰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不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学生能早成大器,超过自己。一次,孙其峰、霍春阳与绘画大师吴作人一起聊天,孙其峰谦虚又幽默地对自己的老师吴作人说:“你的学生不如我的学生”;又指指霍春阳说:“你的老师不如我的老师!”

(2)于文书编著. 峰门问道 我与孙其峰的翰墨因缘[M]. 2012:191.

学生在艺术上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突破,孙老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学生能早成大器超过自己。一次,孙其峰、霍春阳与绘画大师吴作人一起聊天,孙其峰先生谦虚又幽默地对自己的老师吴作人说:“你的学生不如我的学生。”又指指霍春阳说:“你的老师不如我的老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9658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