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关于数据库知识产权的观察与思考

已有 773 次阅读 2024-11-24 10:20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1月23日,浏览到科学网一位博主《法院判知网对我文章侵权案今天全部生效》博文。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我对该博主的相关博文有保持关注,因为涉及图书馆数据库版权风险管控等问题及其衍生问题。

      我对该博主的论文进行了进一步检索。发现中国知网上已检索不到该作者的论文,令我颇感意外的是国家图书馆的知网镜像站亦检索不到。不仅如此,另一较有影响的中文期刊数据库B亦检索不到。通过读秀学术搜索检索,CNKI(包库)跳转到DOI注册页面或“所查找的文献不存在”,数据库B则跳转为“很遗憾,没有找到您要的资源...“,报404错误。但发现中文期刊数据库C可以检索到且可以获取全文。我在猜测该博主可能同时告了数据库B,不然不大可能这么巧。从该博主的博文中,还了解到另一名博主也维权了,检索测试,结果亦相似。

      作者个人的维权并取得了成功,我不知道这属于好事,还是坏事。在我看来,对作者个人也未必是一件好事。通常情形,作者的成果需要有传播渠道,传播越广越好、越便利越好。开放科学(开放获取)的导向是鼓励作者及机构面向终端用户降低使用门槛(最好是免费的)。当前环境下,科研成果的出版(发表),不同程度存在困难,很大比例需要支付版面费(论文处理费)等费用,回报方面(稿酬等)高于所付出的并不多见(或者说存在不确定性)。对于文献计量学方面,更是存在诸多不便。理想状态下,基于“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更为靠谱。具体到某个小学科,头部学者,一名、两名,乃至多名,不在统计与分析范围内,这样可能会使研究结果失真。我做图书馆工作,知道需要面临种种评价(评估),学术评价、学科评价、大学评价等等。个体学者原本是可以为所在机构多做贡献的,由于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有些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我算过一笔账,据个人对当前出版行情的了解,赔偿金额相比出版相关成果所需支付的费用,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或许算是纯属巧合,11月23日还读到了《经济史学家周秀鸾逝世,曾与丈夫共同向知网维权》新闻。这起新闻当时确实引发了很大反响。新闻中提及“但在两位老人胜诉后,知网却分别下架了他们的全部署名论文。”我顺道检索一下,当前知网中有他们署名的论文,但不一定为“全部”。一般情况下,知网高级检索时,会做作者机构关联,比如“赵德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倘若以这种方式检索,当前显示只有两篇,一篇为2022年5月发表,一篇为2024年11月发表(网络首发)。如果以“赵德馨”检索有127条结果(检索读秀学术搜索,“找到相关的中文期刊论文 207 篇”),其中有一部分为同名作者的成果。检索“周秀鸾”有28条结果,其中有一部分为同名作者。现在看赵德馨教授与周秀鸾教授夫妇知网维权,具有积极意义。2023年、2024年,各高校购买知网的期刊数据库费用确实不像往年那样年年涨了,这两年不仅没涨,而且下调了一定幅度,可以说是受益面比较大的。

       我留意到,开篇提及的博主维权,科学网博文显示的“痕迹”(或者说有迹可循)是,始于2018年6月6日。2023年9月至2024年11月相关博文多达86篇。

        图书馆工作中的版权之惑,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笔者在《图书馆数据库版权风险管控问题的学习与思考》博文中提及:“图书馆数据库版权风险管控问题,当前变得越来越严峻。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立法、司法角度对图书馆这样的公益性单位的使用边界、公共利益的平衡、免责等考虑较少,现有典型案例对图书馆并不友好;其二,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越来越高,印刷型馆藏的藏与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个体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愈来愈弱,加上数据库采购经费萎缩,有意无意使用侵权服务缓解燃眉之急现象,某种意义上属于‘迫不得已’。“期待本文粗浅的观察与思考,有助于图书馆利益共同体更好地关注与思考,正视问题并积极寻求更优解决方案。

       

延伸阅读:

(1) 岳怀让.经济史学家周秀鸾逝世,曾与丈夫共同向知网维权.https://rmtzx.sciencenet.cn/mixmedia/a/202411/23/WS67415b30e4b0cb2d1eed26ed.html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因为向知网维权一事,赵德馨教授与周秀鸾教授夫妇成为了网络新闻中的“焦点人物”。

据《中国科学报》此前报道,2021年末,赵德馨起诉知网侵权事件引发轩然大波。他控诉知网在未经本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转载其100余篇论文,且从未支付任何稿费,甚至作者下载自己的论文还需要付费。最终,法院判定赵德馨胜诉,依法获赔经济损失共计70余万元。但在两位老人胜诉后,知网却分别下架了他们的全部署名论文。

2022年5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10份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做出的,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即知网主办单位)与周秀鸾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的二审民事判决书。法院判定知网对周秀鸾所著4篇学术论文构成侵权,向周秀鸾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并驳回了知网的全部上诉。

2022年5月12日下午,知网向赵德馨教授夫妇登门道歉,表示愿意重新上架他们的论文作品。

同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通知称,在前期核查的基础上,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随后知网发布公告回应被调查,表示将全力配合、深刻自省、彻底整改。

(2 ) 余明全.中国好学者:先搭知网成名成家,羽翼丰满卸磨告它.https://mp.weixin.qq.com/s/21X9ntgWN-ckLvQZtsW2xA

但在21世纪中国,一个学术工作者,你若叫他在投稿发表学术论文的时候白纸黑字严正声明“拒绝知网、维普、万方、龙源、超星、新华、邮读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任何平台收录全文”,他通常是不敢或者不干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1)大多数学术期刊不会录用这样的文章;(2)在“纸刊论文阅读量不超过三位数(甚至往往不超过两位数)”的年代,作者严重依赖各大平台推广其学术成果和个人影响;(3)据说有不少学术单位,在查验本单位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成果时,期刊论文光交纸刊是“不足为凭”的,还必须“知网可查”才作数。

广大学者有朝一日“上岸”后,比如学术道路“达峰”后或者改行脱离“贵圈”后,以及职业生涯结束后或者肉体生命圆满后,只要本人或者继承人翻脸状告知网“未经作者同意擅自向公众提供作者文章,侵犯了作者就其文章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基本上一告一个准儿,法院判赔金额亦颇可观。

(3)图谋.图书馆数据库版权风险管控问题的学习与思考.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54091.html

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版权问题既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是因为几乎天天打交道,好些场合还需要对用户进行引导或解释说明;所谓“陌生”,确实是了解的很有限,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选择了“睁只眼闭只眼”,未曾深入学习与了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61406.html

上一篇:闲话学术理想与追求
下一篇:圕人堂话题:“图情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
收藏 IP: 49.88.241.*| 热度|

5 宁利中 许培扬 郑永军 孙颉 高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