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我心目中的带头大哥

已有 5522 次阅读 2024-9-28 19:41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早上发了篇博文《图片中的虫子是什么虫?》(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53012.html),大哥十点半读到了,给我发信息,表达了关爱与关切。我感到很意外,我没想到大哥在关注我的博客,这是一种特别的爱。我的一举一动,老大哥真的在注视着我。不由自主写下几行文字,写写我心目中的带头大哥。

      我有兄妹四人,大哥长我6岁,二哥长我4岁,妹妹小我2岁。我们均在江西中部腹地农村出生与成长。不知不觉,我也已经年届五旬了。种种原因,记忆中,虽然是同胞兄弟,但我与大哥的交流并不算多。尽管如此,大哥是我的带头大哥,是我学习的榜样,过去是,今天仍是。

      父亲是教师,1962年高中毕业后做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村妇女,是家里的长女(兄弟姊妹七人,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3个弟弟,两个妹妹)。1980年代初“分田到户”时,家里6口人,除了父亲之外,分到大约5亩责任田,大致为大大小小26块地,最近的离家1华里,最远的离家5华里,最大一块地最初是一亩二分地(后来被划出二分),最小的是二厘。种地是父亲的弱项,算是“读书人”(1956-1962年在县城读书,离家60华里。1956年全县只有乐安中学一所中学,全县录取150名学生。到1962年,只有36名同学参加了高考,期间流失了一大半。),体质亦较为瘦弱,母亲个矮但比较壮实、有劲,是我们家最有力量的人。大哥属于个头矮小但灵活有力量,家中第一个熟练驾驭独轮车的人(第二个是我二哥,我能成为第三个。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哥、二哥的担当,我15岁到县城上学之后,很少干农活,15岁之前他们很照顾我这个小弟。)。山村中,较为流行独轮车是1980年代后期,独轮车最多能装七包稻谷(每包大约60斤左右)。坑坑洼洼的山路、田埂路、泥泞路,有陡坡、有石桥或木桥,有时还需要过槛,驾驭独轮车是力气活,同时有技巧性。一人在后边推并掌握行进方向,一人在前边拉(减负并做点辅助工作)。大哥是后者,我是前者。我干的活是最轻松的,大哥干的活是最累的。搭档干活的过程中,我们共同经历过不少次危险,大哥每每化险为夷。遇事不慌不乱,沉着应对,是大哥给我的好印象。

      由于家庭条件及所处具体环境影响,大哥的求学经历也是经历波折的。大哥的高中是在所在乡的完全中学上的。我1990年上高中那年,所在乡的中学高中撤销了。我上高中时,大哥在一中复读,我在二中。大哥对我格外关照,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刚上高中时,有段时间我喜欢读小说,大哥对我说精力放在学习上,小说以后另找机会。那个年代,高考的录取率是很低的,我们需要借助高考“跳农门”。大哥对我说过一些比较重的话,我记得有一次我以书信的形式回应“忠言何必逆耳?”。我后来理解大哥了,大哥的话语算是“语重心长”“谆谆教导”。大哥对我影响较深的还有“走路要挺直腰板”“做人不能一无是处”。走路腰板不直实质是自信心不足,甚至有几分自卑。“做人不能一无是处”,其中有部分是他自身的感悟,我知道他有过受人歧视的经历,我能感受到,这对我来说是有触动的,确实是“励志”。大哥1992年考上了师专,这对我来说是备受鼓舞的,大哥率先跳出了农门。我1995年考上了,上学前,大哥告诉我一定要利用好图书馆。我算是比较听话的,大学期间,我去图书馆的频率颇高,或许于此有关,我毕业时选择到高校图书馆工作。

      大哥毕业后分配到较为偏远的乡镇初中教英语,取得了颇为出色的成绩。大哥1994年毕业,1995年上学期带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比赛,一个学生获一等奖,大哥获辅导艺术奖。英语中考,所带班级平均分120分以上(满分150分),这样的成绩对于偏远农村中学是难能可贵的。由于教学成绩出色,后来调到县城,现在其所在中学是省重点中学,大哥为“骨干教师”之一。大哥培养小孩方面做得挺好,侄子高考成绩挺好的(据说是全县第五名,我印象中是全省第2500名)。2021年7月25日下午参观了大哥精心打理的菜地,在山脚下,松树林中的一块地,地不大,但种了几十种蔬菜瓜果。有些品种挺新奇,比如种了紫苏、薄荷等,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是没见过有人种的,妻、儿看了更觉新鲜。我觉得大哥种地是一种“雅好”,也是才艺。既锻炼了身体,还修身养性。我很敬佩,同样的家庭出身,我学不来、做不好。大哥的厨艺挺好的,据母亲说,大哥是8岁起开始做饭的。我记得小时候的晚饭,经常是大哥做的(母亲忙农活,早出晚归),大哥做好晚饭后再去学校上晚自习。大哥做的饭,确实挺好的,我喜爱。父亲的字写的好,大哥的字也写的挺好,我的字如“鬼画符”,这点亦让我颇为惭愧,稍感庆幸的是我大学上的计算机类专业,参加工作之后需要用笔写字的场合并不多。

      光阴荏苒,韶华不负。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我心目中的带头大哥,我“使劲“回忆,有些细节并不见得准确。我的点滴进步与成长,受到了大哥的教育、培育并切实受益。由衷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53085.html

上一篇:关于科研合作作者贡献分配方法的思考
下一篇: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发展由谁来主导?
收藏 IP: 221.131.187.*| 热度|

23 郑永军 梁洪泽 宁利中 王从彦 武夷山 史仍飞 黄永义 孙南屏 褚海亮 王安良 姚小鸥 杨卫东 崔锦华 周忠浩 尤明庆 张晓良 王涛 杨正瓴 钟炳 徐芳 刘跃 朱爱军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6 0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