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15日,建中读书微博《“权威”挑战“权威”》(https://weibo.com/1398303617/5101004917837324?wm=3333_2001&from=10EA393010&sourcetype=weixin&s_trans=1398303617_5101004917837324&s_channel=4),“前几天,科睿唯安宣布其Web of Science(WoS)暂停收录全球知名生物医学期刊eLife,认为其推出的新出版模式违反了学术评价规则。eLife新模式始于2023年:作者向提交的手稿,只要通过初审及审稿,无论负责同行评议的编辑和审稿人意见如何,作者都可以在支付论文处理费后作为“经评议的预印本”在eLife发布。科睿唯安表示将对 eLife 期刊的论文质量进行审查,结果可能导致该刊不再获得每年更新的影响因子。而eLife 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在乎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不能说明任何一篇研究文章的质量。这场论战还刚刚开始,它将成为开放科学进程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双方都是业界权威,学术界权威eLife正在挑战传播界权威WoS。我觉得,虽然eLife新模式有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和成熟的过程,但它代表了开放科学的发展方向。”
文后评论,橙芋爸爸:“预印本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挑战,绕过出版商不等于没有学术评价,甚至可以是建立新学术评价体系的契机。一个粗浅的设想,细节需要优化:预印本平台实行一套独立注册评审专家机制,得到两名注册评审专家评审通过,即可打上‘peer-reviewed’ 标签,进入下一出版环节。而评审专家的声誉受学术社区监督。”
吴建中先生在积极呼吁——是时候开展开放科学的研究了。吴先生认为“图书馆要真正回到‘大学的心脏‘的地位的话,开放研究是面向未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为此,图书馆要知难而上,戮力同心,在对外拓展中增强合作力,在研究数据创建中提升创新力,在负责任出版中发挥领导力。 如果以前开放科学只是一句口号的话,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从现在起,图书馆要与行政部门、科研团体以及各利益相关方一起,推进开放研究,携手构建一个全面开放的知识基础设施,为学术回归公益,为学术无障碍传播做出应有贡献。”(吴建中.以开放研究为引领,推动大学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J/OL].图书馆建设,1-10[2024-10-13].https://doi.org/10.19764/j.cnki.tsgjs.20241538.)
关于开放科学,尤其是“学术界权威eLife正在挑战传播界权威WoS”,近期引发一些讨论,有何影响,目前还不好说。我实际做科研评价类服务工作及数据库采购工作,这方面的话题是比较多感慨。话语权已被数据库商牢牢掌握。国内去“唯”,实际上更多是在纸面上,因为科技工作者很大程度上身不由己,需要维护自身利益,理想状态是最大化,哪有利往哪走。当前的步子,个人认为是不尽人意的。国家层面推出的几个平台,理念不错,实际推动也是困难重重。我实际观察过,图书馆网站链接的越来也少。其中一个原因是,确实不大好用且不稳定(缺乏可持续性)。顶层设计很重要,同时需要有执行力的领导者推动。目前,属于“断层”阶段。我折腾圕人堂这么些年,我的感受是,我们这一行有不少能人,但力量太分散或者说各自作用范围很有限(比如某个馆某个阶段切实受益)。我算在积极贡献绵薄之力。近年在有意识地做点努力。热忱期待明天会更好!
延伸阅读:
i图情平台李广建《开放科学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展望》课程.https://www.ituqing.com/courseContent?id=64db14862ddf1d138ed43687&tid=64c229c75b2b933e8df190b3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展望是一门由李广建教授主讲的课程,旨在探讨开放科学的思想、平台、服务和发展趋势,以及信息服务在开放科学环境下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什么是开放科学;开放科学平台与服务现状;开放科学环境下信息服务发展趋势;展望。这门课程是一门具有前沿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不仅让学生了解开放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现状,也让学生掌握开放科学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在开放科学中进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素养。 • 第一部分介绍了什么是开放科学,包括开放科学的思想起源、概念定义和基本逻辑。开放科学是一种以共享、协作和创新为核心价值的科学实践方式,它既有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传统,也有现代科技发展的推动。 • 第二部分介绍了开放科学平台与服务现状,包括欧盟、美国等地区的开放科学体系和框架,以及OpenAIRE、Innocertive等国际知名的开放科学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和服务为开放科学提供了数据、资源、工具和机制,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 第三部分介绍了开放科学环境下信息服务发展趋势,包括开放科学环境信息服务的特征,以及科技情报计算服务、科技情报分析服务、科学交流与协作服务和研究过程的重现服务等四个方面。这些信息服务利用计算方法和技术,为开放科学提供了智慧化、体系化和综合化的支持。 • 第四部分展望了开放科学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关于高端平台、当前应该关注的问题、理论研究、系统与技术研究、生态研究和面向不同学科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这些方面涉及了开放科学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各个层面,指明了信息服务在开放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挑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