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道与世界3

已有 3596 次阅读 2014-3-22 08:24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权力, 世界3, 两条道路, 非嵌入编码知识

吕乃基

由于种种原因,笔者一直对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道德”敬而远之,更是对浸染了浓烈官方色彩的伦理学不以为然。由于这种“拒绝”心态作祟,实际上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或者道与德几乎一无所知。日前,不期然在东南大学许建良教授的精品课程《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听闻古人关于道与德的论述。“原生态”的道与德,随即与笔者所理解的知识论特别是波普尔的世界3发生碰撞。此处,特向许建良教授致以衷心的谢意!

宋业春老师为文献做了细致校正,笔者特向宋业春老师致以衷心谢意!

 

原文应邓周来教授之邀刊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331-5。感谢邓周来教授!

此文可以说基本上纯属“学术”,肯定不适宜直接放到科学网上,现在不揣冒昧,打算分三次上载。

一、        道与非嵌入编码知识

二、        道与“知识就是权力”

三、        道,德,与马克思的“两条道路”

 

权当做个试验:点击超过200次加上2条评论,就上载下一次,否则就知趣退场。

 

摘要: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波普尔的“三个世界”为学界所熟知,波兰尼关于知识的理论也与“三个世界”密切相关。将“道”与世界3联系起来,一方面对理解“道”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会丰富对世界3的认识。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一方面由于“道”在中国历史上所起到的某种主线的作用,从而受到所有各派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道”概念本身的模糊甚至含混,于是各家各派对“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诠释,因而对“道”的阐发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全部进程。实际上,这种理解和诠释本身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之历程的组成部分。

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为当代学界所熟知,特别是其中的世界3,客观知识,位于正在进入的知识社会的中心。“波普尔命题与笛卡尔命题,就范式转变的‘级别’来说是相同的。波普尔命题针对的恰恰是工业社会形成的心物二元论,或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波普尔要伸张的是后现代性(信息化)不同于工业化的范式基础”,从而为知识社会的到来“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农业社会的客体性与工业社会的主体性的独立基础这就是世界3[i]

将“道”与世界3联系起来,一方面会对理解“道”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会丰富对世界3的认识。

鉴于“道”概念本身的模糊以及后人无尽的解释,此处仅以下面的语句为主展开:

 

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

…尽行之而天下服;殊无取焉,则民反其身,不免于贼[ii]

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iii]。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iv]

一、道与非嵌入编码知识

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

这里所谓的“道”,难道不正是波普尔的世界3,不就是知识?“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闻之,不闻不足。”这就是知识的特点:不守恒,因共享而增值。

知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一步细分,此处先按波兰尼的理论分为编码知识与意会知识,二者再按与世界1和世界2的关联情况区分。编码知识可以进一步区分为非嵌入编码知识[v]和嵌入编码知识。前者正是波普尔所强调的客观知识,嵌入编码知识的“嵌入”之意亦即知识与特定的对象及其语境有关,也就是与世界1相关联;知识与特定的主体即世界2相关联,因而只能在特殊场合和在特殊人群间交流和共享。例如一国的法律条文和某个企业的文化等,一般不可能推广到“天下”。而“非嵌入编码知识”,不涉及特定的客体及其特定的语境,并非为特定的主体所有。科学,特别是作为其起源和基础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和由阿基米德到牛顿的力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启蒙运动理念和市场经济理论,就是这样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或客观知识。正是这样的知识,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闻之,不闻不足。科学扩展到一切领域而被称作科学主义甚至唯科学主义,经济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一往无前的扩展被称作“经济学帝国主义”,而启蒙运动关于天赋人权的理念则被称作“普世价值”。非嵌入编码知识所揭示的是各个领域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因而被称为“宏大叙事”、“基础主义”或“本质主义”。

意会知识,顾名思义,即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意会知识也可按与世界1和世界2的关联情况分为两类,即客观的意会知识和主观的意会知识。前者主要指操作层面上的经验,know how to do,这样的经验迟早可以编码而共享,如老中医看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家系统等;后者更加主观,也更难定义,如主体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感受等,因而与世界1和世界2不可分割。就意会知识与编码知识的关系而言,意会知识指选择(如媒体如何选择传播的内容,受众如何从中选择等)、学习(内化)、组合、创造编码知识的能力,还有直觉、情商和人格魅力之类。

显然,道,不是意会知识,因为意会知识难以由一人而达天下;也不是“嵌入”的编码知识,因为其作用范围有限。道,一人可用,天下人亦可用。这样的知识,更接近于波普尔所述的“客观知识”或“非嵌入编码知识”。

所谓“更接近”,意为“道”虽然具有非嵌入编码知识的上述特点,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非嵌入编码知识,甚至根本不是编码知识。编码知识的要义即“编码”,以严格和清晰的词语表达,以严密的逻辑陈述;而道却无法编码。编码知识因其编码而可以在或大或小的范围与他人交流,为他人所共享,道,却只能感悟,人际的交流和共享会因人因时而异。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vi]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在此意义上,道,简直就是意会知识。

在内容上,道超越各类具体的非嵌入编码知识。道不关乎任何具体的领域,如力学、科学、经济学,乃至人性,而是包罗万象,涉及一切领域;道超越世界1中的具体对象,对应于作为整体的世界1,此即“道法自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vii]。在超越万物之时还需要超越自我。看似排除世界2,实际上是对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更高的“修为”和悟性。于是,道,是最高的世界2对最大的世界1(两个“最”都是超越之意)的把握。如前述,道本身又可以认为是一种知识,可归于世界3。于是,由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视角来看,道,同时是世界1、世界2和世界3,既可以是三个世界合为一体尚未分化原始的混沌状态,也可以是“得道”之后的超越状态。至于老子之道,或许是这两种状态兼而言之。

简言之,道,涉及一切。无所不包,无所不有。道,涵盖三个世界。无疑,道,正因为这样的无限涉及,一方面不可能编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另一方面又可以由一人而达天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778141.html

上一篇:相信民间的眼睛,还是官方的雷达
下一篇:道与“知识就是权力”
收藏 IP: 49.65.137.*| 热度|

21 武夷山 赵美娣 刘立 曹聪 白图格吉扎布 钟灿涛 王号 汤薇 李伟钢 韦玉程 李志军 刘钢 曹君君 李盟盟 吴国林 clp286 zhngshai qinyh anran123 truth21ct Alla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