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中西文化,阴阳相济乎?

已有 4090 次阅读 2012-9-27 22:10 |个人分类:社会评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阴柔, 中西文化, 阳刚

吕乃基

日前贴出了男性理性女性感性?!在网友的评论中,

[7]戴德昌  2012-9-25 19:16

你敢向科学网上最大的派婉约派开炮,呵呵!佩服你的勇敢  

[4]陈安  2012-9-25 18:05

四个性啊,好家伙,全聚一块了

 

说实在的,此文在博主写作的计划外,既不打算向谁开炮,也没曾想会把“四个性”赶到一块。

不知各位网友在写博文时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打算写博文1,发现先得说清楚2。于是放下1,写2。甚至在写2时,感到必须先说明3

那些聚到一块的“性”,就是“3”。一开始,博主是顺着钓鱼岛事件的思绪,写事件中中国政府的态度,于是就有了国之初,性本恶;继而计划再写一篇事件中国民的情感,写了几行后又感到可以挖掘到文化层面,于是另起炉灶,打算写中西文化比较。又发现为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文化,似乎与男女性情的差异有相通之处,于是便有了“聚到一块”的那些“性”。

现在已经有了3,回过头来写2,也就是此文。

博主曾在不同角度涉及中西文化比较,其中,“同样面对日心说和进化论,为什么中西文化有不同反应?”谈到中西文化的阴阳之别。

 

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不主张清晰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强调互渗、包容,兼容并蓄。太极图就是典型。而西方文化则非此即彼,反对模棱两可。这样的逻辑,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人对前苏联代表咄咄逼人的提问:yes or no,以及911后,要就是美国的朋友,要就是本拉登一伙这样的立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此意义上,可以称西方文化是阳刚文化,而中国文化是阴柔文化。

譬如男女之恋。西方文化直截了当,黑夜里窗下的小夜曲在某种程度上如猫的叫春般直奔主题而去。波希米亚人触到咪咪冰凉的小手,几段咏叹调后便转入幕后。这是炽烈如火焰般的爱情,心中的姑娘,是我的太阳。太阳,到了中国,便成了月亮(顺便说,在中国,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说是太阳的),乃至只有半个月亮,而且是爬上来,这才是真正的小夜曲。婉约、隐晦、遮掩随处可见。再看歌词和诗词,分明是男女之恋,却须得披上兄妹之情的外衣。

西方文化的阳刚还体现在进取和征服,征服自然,进而征服世界。这一点在美国的所作所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反过来,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柔克刚¼¼,这样的成语在中国比比皆是。《老子》中对为“王者”的规劝是:唯小、处下、守雌、不为大、和其光,同其尘、柔弱胜()刚强,等等,不一而足。有人说,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与重大的变故,历史未曾发生断裂,文化一脉始终绵延不绝,《老子》思想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忍,在当代中国的典型大概是《渴望》里的刘慧芳,不仅是以柔克刚,而且是以德报怨。一曲唱罢,小三幡然悔悟,羞愧而退。有道是,后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国际关系上同样如此,美国,把那11艘航母在满世界耍得团团转。中国,先拍了《大国崛起》,过后不久,便悄悄代之以《大国复兴》。其间的良苦用心隐约可见。40年前,相逢一笑泯恩仇,没有了战争罪,放弃战争赔款,加上搁置争议。中华美德,以德报怨,指望以德服人。

而今,……

中西文化,阴阳相济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617330.html

上一篇:男性理性女性感性?!
下一篇:从国庆长假免费高速公路堵车说起
收藏 IP: 114.221.187.*| 热度|

19 陈小润 戴德昌 赵美娣 李宁 宁利中 王春艳 鲍海飞 马雷 朱艳芳 曾新林 李土荣 杨月琴 胡金龙 陈安 李学宽 蒋继平 曹裕波 王枫 lliqigv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