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乃基
还有什么可以形成共识?
2011-11-7 10:23
阅读:3296
标签:诚信, 共识

吕乃基

当今中国,还有什么可以形成共识?

GDP,有国家统计局数据、专家的论证或质疑,以及民间的七嘴八舌。

CPI,有国家统计局数据、各路专家针锋相对的评论,以及民间更多的分歧、更贴近的感受。有趣的是,这里的情况是,越不直接感受到物价者,越有发言权,发言的权重越大;而越有切肤之痛者,却越没有发言权,以及人微言轻。

房价,更是云里雾里。

723,在依然讳莫如深的海洋里,无论达成共识与否,似乎已渐渐淡去。

在上述情况中,似乎能摸到一些规律。当下中国,大概可以归结为三种“识”:国家之识,专家之识,以及民间之识。

国家之识具有权威性,基本一致,然而越往下,越是千姿百态。具体生活在一方水土的芸芸众生,往往不知听上面,还是父母官?上面,无疑要保持一致,但下面,县官不如现管。这可是千年智慧的积淀。要是现管如佛山市再出尔反尔,那么黎民百姓就更无所适从了。即使上面,各部委之间也未必是同一种声音。民间听惯了一致,倒是对此饶有兴味,想“多听听,多看看”(这本是领导难得下基层时的习惯用语)。

至于专家,实际上没有一致的声音,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接近政府和偏向民间,大概就是把官府或民间的言论以专业的词汇加以修饰、提升,使之显得公允,有理有据。既然如此,当年称这些人为“墙头草”,应该有几分道理。再加上专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此类句型现在很给力,因而望任何方向偏,皆有可能。不排除也有站的直的专家,他们不是草,就是墙本身。不过,这些专家基本上都处于边缘。

民间之识,深深嵌入于特定的语境之中,与每个个体的历史、利益不可分割。既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又难以集腋成裘。

这当然是粗浅的划分。要是考虑到市场与官场的复杂关系,共识和达成共识的途径就变得越发暧昧。

如此看来,共识之难,难于上青天。

然而不然。当今中国,确有一事,在上上下下,在全社会,在全民中形成共识。

那就是认同:当下中国诚信缺失。

在现象层面:到底了吗?还要延续多久?

在本质层面:谁之过?原因何在?

在实践层面:如何解救?什么途径?

 

(又,看来在科学网上,乐迷或许是稀有动物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乃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50544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