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实验手段技术化

已有 4677 次阅读 2010-3-17 16:23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实验, 科学技术一体化, 技术化

吕乃基
科学技术一体化这一说法已经有段时期了,所描述的主要是科学和技术在“外部”的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会聚技术要求“开发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界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裴钢把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列为会聚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之一[1][2] [3][4] [5]。在会聚技术中,科学和技术的一体化是内在的,在对象和操作层面走向同一。科学和技术内在的一体化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已见端倪,在意识层次的会聚技术,于科学与技术的交汇处又取得进展,如关键的工具,包括科学仪器、分析方法和新材料系统。这种“新工具”一方面应用于科学研究之中,神经元的电信号、化学物质的迁移,细胞的生命活动,以及由分子到全脑的认知过程,纳米层次的科学是它们共同的基础。大部分的统一在基础科学层面上发生[6]。另一方面,其本身又成为新的技术手段,作用于、改造,乃至创造出新的脑组织和新的功能。纳米技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移动原子,利用35个原子组成IBM几个字,既是实验,又是技术成果。信息技术在研究和设计材料结构和性能、以及设计复杂分子结构和微观结构中同样发挥至关重要作用。总之,实验成了创造,科研就是技术,认识就是实践。今天的科学家是在进行着“行动中的观察”,这样的科学知识离技术只一步之遥[7]
会聚技术科学技术的内在一体化特征有可能导致新的矛盾[8],如科学研究的自由、发散和不确定,与技术的目的性、收敛和确定之间的矛盾,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互补与矛盾等。
 
 
 
 
[1] 裴 钢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发表题为《“纳米-生物-信息-认知”会聚技术:中国的新机遇?》的主题报告。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1788/51790/3631582.html
 
[2] 李明信 科技一体化的趋势,解放军报 2001年04月04日
 
[3] 王乃明 论科技一体化与科技统一体,学习论坛2004年10期
 
[5] 林坚,谢连生 从STS观点看科学技术一体化及其社会功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6] 孙成权 美国发展会聚技术的目标及其战略影响,科学新闻,更新时间:2006-3-25 11:54:56http://www.SciEI.com/Article/write/material/Index.html
 
[7] 潘天群,技术知识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303846.html

上一篇:海龟与土鸡
下一篇:让科技专家绕开人文知识分子
收藏 IP: .*| 热度|

6 马雷 罗帆 黄富强 吕喆 高建国 鲍海飞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