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tangell 孤独的心灵,蕴藏着热烈的爱。

博文

《数字法》教学札记丨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

已有 810 次阅读 2025-9-8 10:08 |个人分类:《数字法》教学札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假期读了些书,其中有不同作者关于西南联大的回忆,无论文理科,对西南联大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自由——甚至可称之为散漫。

何兆武先生回忆西南联大的生活,“没有点名,没有排队唱歌,也不用呼口号,早起晚睡没人管,不上课没人管,甚至人不见了也没有人过问。”“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比如自己喜欢看的书才看,喜欢听的课才听,不喜欢的就不看、不听。”

对大学来说,这或许是最理想的状况。老师面对的是好奇求知的学生;学生也不必为了漂亮的绩点而忍受无聊的水课。但这毕竟是西南联大才能有的情状,时势使然。

这几年,在不同场合都曾听过“一代不如一代”的抱怨,无非是说青年学生们越来越功利,只专注于考证、考公。不过,我总觉得,青年人果真如此,那也并非青年人的责任。

如果可以,谁又不想度过理想、浪漫、纯粹的四年呢?然而,优绩主义已经深深嵌入到社会结构之中,量化考核决定个体命运,焦虑正裹挟所有远离“资源”的人。

理想主义的代价,青年人承受不起。

《数字法》这门课,与法考、考公几乎没有任何关联,这就意味着认真听课将付出学习“无用”之识的代价;而我确知,有学生之所以选这门课,是因为听说老师是个好人……

我并不反感学生因此选课,我能做的,大概就是在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同时,和有兴趣的同学们共同审视数字时代正在发生的事实,预想人类的可能命运与法学的未来。

什么是数字时代?

图片1.png

2005年4月2日,264任教宗保罗二世逝世,在仪式现场的照片中,右下角的女性透过镜头看向观众。在那一刻,她从被拍摄的客体变成了凝视的主体,所有的人类双眼都在看着现实世界。

同年,苹果开始研发iPhone。

图片2.png

两年后,2007年1月9日,苹果发布初代iPhone,宣告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这一块小小的“黑镜”中,人类开始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便捷方式获取和分享信息,从文字、图像到视频。

图片3.png

时间又过去了五年,2013年3月19日,在图一同样的地方,266任教宗方济各就任。已经没有人回眸,所有人都成为他者镜头中的客体,成为被凝视的对象;人类的双眼已经不再看向现实世界,亮起的“黑镜”,建构出没有边界、不受时空限制的数字空间。

一个虚实同构的世界,开始形成。

曾经专属于新闻机构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个普通人,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与此同时,个体安宁的权利被消解,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所谓隐私已经只剩理论上的可能。

算法推荐、无限下拉……资本在给用户创造最“贴心”服务的同时,也对人类实现了最彻底的心智操纵;强人工智能,大概率会在我们这一代实现。人类何去何从?法律如何应对?(此处在课堂上有个人观点探讨,鉴于过往教训,不在此呈现,另文论述

宇宙没有永恒之物,良夜无人难免,真诚的思考,是日暮之时的燃烧和咆哮。一切都将在时间中凝固和永恒。

大幕正在升起,偶与诸君相遇,幸甚至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8438-1500930.html

上一篇:大佛寺里无大佛
收藏 IP: 183.9.130.*| 热度|

2 刘进平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1 0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