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awa 德光上贤,志照正宗!

博文

难上加难的研究生教学

已有 26192 次阅读 2015-4-22 13:17 |个人分类:人才培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最近有四位院内、校内专家先后来听我的研究生课。学校、学院、研究生院重视教学质量,狠抓教学过程管理,由此可见一斑。但遗憾的是,我的教学效果仍然令人沮丧,尽管我觉得自己已经很认真、很努力了。昨天下午的课,应到人数31人,实到10人左右。来了的同学,也都集中在教室的最后几排;前排一如既往,空空如也。来听课的老专家实在看不过眼了,课间与我在走廊上交流,建议我加强课堂管理,并举他自己的例子说,第一堂课就宣布不得就坐于教室后五排。非常感谢老专家现身说法,传经送宝。但各个老师的气场不同,我自己对此没有太大信心。学生不予理睬怎么办?都二、三十岁的人了,我实在拉不下脸。加强管理?效果肯定是有的。两周多前,我上了一次研究生的前沿讲座课,一进教室我吓了一跳,足有六七十人,真是振奋人心啊。后来发现,这么多同学来捧场,主要是这门课程的首席教师要求每位老师每次上课都点名,并与最终成绩与学分挂钩。为了照顾在后排济济一堂的同学,那次课我不惜放弃前排门可罗雀的同学,一直都在后排过道上讲。看老师就在跟前口干舌燥地表演小品,要是本科同学,至少会给老师一点面子,听上一听,看上一看。然而,研究生同学毕竟更上一层,见多识广。你就是在他或她跟前,人家也不会抬眼看你一下。不遮不掩,该干嘛干嘛。整个课堂几乎人手一机,基本上成了随堂上机课。有在IPAD上看电影、电视剧的,有在手机上微信聊天、看小说的,有研究游戏算法或股票走势的。偶尔遇上个别没上机的,不是在看GRE的书就是在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真是好学生啊。我当时心里瓦凉瓦凉的:老师上课要是条件反射,一不小心接了一下手机,半年一年的岗位津贴就没了。我该怎么办?扣不了学生津贴,我收手机?我大女儿小学四年级,兼任班级手机管理员。她每天上学首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把班上所有小朋友的手机收齐,然后拿到办公室交给班主任,等放学前再去拿回来分发。看来,研究生班也需要设置这样一个岗位。可惜没有。我自己动手的话,点一下名,收一下手机、平板,再退回手机、平板,基本上课堂时间也差不多就完了。加强管理,人来了但心没有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还不如不让他们来呢。这该如何是好?我黔驴技穷,束手无策。

很多人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我大概就属于那种不好的老师,而我当然希望这样的老师越少越好。上周三我们生物信息中心团队的老师在一起开会研讨,主题是如何拓展研究方向,在神经信息领域也能有所作为,别老混在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打酱油。结果不知不觉,大家研讨起研究生教学来了。诉苦吐槽,不绝于耳,于是才发现自己并不孤独。不好的老师似乎为数甚众!教学难,本科教学更难,研究生教学难上加难。我大女儿有段时间的理想是当老师。我曾经以为潜移能默化,身教有奇效。很兴奋地问她想当什么老师啊?结果她说她要当小学老师,才不当大学老师呢,辛苦熬夜没时间陪孩子玩......那么,研究生教学难上加难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研究生背景差异巨大,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堂教学都难以兼顾,难度很大?研究生生源质量降低,人数急剧增加,以前那种师傅带徒弟的作坊模式被追求管理、形式与程序的研究生院工厂流水线模式所取代?这周学校研究生院启动了2015年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或许能有所帮助,但应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遇到的问题。愚笨如我,不明觉厉,还请各位老师与同学不吝赐教!

P.S.
将该博文分享到学院教师QQ群中,张Sir送我教室占位攻略示意图,说是在学生群中潜伏多年所见的重要情报,现在冒着暴露的风险交给我。贴在这儿,有点对不起张Sir啊。如有同学路过,我想说,张Sir绝不是峨眉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4973-884317.html

上一篇:Google学术搜索再体验
下一篇:形形色色的审稿人
收藏 IP: 210.41.106.*| 热度|

28 李明阳 徐耀 史晓雷 孟佳 薛宇 梁洪泽 韩睿明 邵鹏 韩玉芬 毛秀光 麻庭光 张强 姬扬 魏国 徐明昆 刘全慧 彭真明 蒋百川 訚耀保 许有瑞 冯新 徐绍辉 wgq3867 wangqinling zhaorzh chenhuansheng YanCivilE NaughtyGu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