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科学网精选博文的三大因子
蒋继平
2012年7月8日
在科学网博客园地, 经常有人提及博客是否被精选的话题,有的人认为精选的博文不一定比没有被精选的更有价值。 因而, 有时候有的博主就会抱怨科学网编辑们的水平。 根据我在科学网开博一年半以来的个人经历, 我觉得决定博文会不会被精选受到三个关键因子的影响。
第一, 编辑们的个人选择。 这一条是最关键的。 正如有些博友已经指出的那样, 一些精选的博文的价值并不比没有被精选的更高。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我认为是编辑的个人选择所致。 至于编辑的个人选择依据的是什么标准, 我也不太清楚, 那是编辑们的权力。 不过, 我猜测可能一些因素会造成给编辑精选博文的影响。 这些因素主要是: 1. 政策的限定, 那些涉及红线的,有关意识形态的, 不管是否写的有没有水平, 一般不会被精选。 2. 当前社会热点话题, 有关突发事件, 爆炸性新闻, 和一些特出社会问题的博文比较容易被编辑看中而精选。 3. 商业性的考虑, 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博主的博文比较容易被精选, 比如饶毅, 施一公和一些院士等名人的博文往往都被精选, 他们在科学网发博文会提升击点率, 因而, 会提高科学网的知名度。 4. 个人情绪的影响,要是MM编辑的情绪比较好, 那么, 一些宣扬积极上进的博文就比较容易被精选, 反过来, 要是某天MM编辑的情绪低落, 那么那些愤青的博文可能会受到青睐。5. 博文的内容, 有关这点, 我把它列为第二个重要因素, 在下面专门谈论。
第二, 博文的内容和质量。 这点是很清楚的, 但是不是绝对的, 只是在一般情况下而言。 总的来说, 首先是那些原创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观点, 认真严肃的态度, 条例清晰的描述,实事求是的陈述,一般会被精选的。 其次是科研经验的分享的博文。 然后是热点话题, 突发事件, 爆炸性新闻, 异国见闻。还有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科普作品, 这些博文必须既有知识性的介绍, 而且同时还要有些艺术的表达才能,因而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共存的境界, 引起读者的兴趣。最后是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是不是有吸引力,也是一个因素。 不过, 不管哪类博文, 都必须符合一个基本规律, 那就是文章不能太长, 也不能太短, 最好在500-2000 字之间。 在这样的篇幅中,尽量把要说的内容表达完整。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既不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也不会使读者感到很累, 因而, 会受到读者的青睐而被精选。
第三, 博主的个人因素。 博主的个人因素有三大类。 第一, 个人的名望, 一些大牛, 如饶毅和施一公等, 这是第一个档次; 曹广福,林中祥, 武夷山,渝海良和邢志忠等是第二个档次。第二, 个人的素养, 那些认真负责地回复评论的博主, 如吕喆,曾庆平, 彭思龙和吴飞鹏等。第三,个人的付出, 那些经常推荐别人, 经常在别人博文发表评论的博主, 一般比较容易被精选, 那是对付出的回报, 也可看成是一种交易。
还有一些博主, 比如曾泳春和吴宝俊等, 我也说不清属于那一类, 但是, 他们的博文被精选的概率也是很高的, 我留给读者们自己去分析得结论。
总的来说, 我认为科学网的绝大多数精选博文还是很有水平的, 是值得一读的。 因而, 我觉得科学网编辑们还是对他们的工作认真负责的, 是比较专业的。 我认为写博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是不是被精选, 而应该考虑是不是对自己和他人有益, 是不是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那才是更应该在意的地方。
相关专题:博客感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继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3132-59025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