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
温跨达--《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50年代人物 7
2025-8-27 13:29
阅读:860

温跨达--《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50年代人物 7

张学文转帖于:2025 08 27

 

温跨达 广东省梅县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主动要求支援边疆建设。他先后参加和主持过新疆气象台长、中、短期预报组和喀什地区气象台的筹建工作,并出任新疆气象台第一任短期天气预报组组长。他做过民航天气预报,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特殊天气预报,是新疆气象预报业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在全国的气象研究项目中,温跨达主持成都气象中心图表资料的分析研究;他主持多省区进行协作开展中期天气预报方法研究;主持新疆森林火灾研究。同时他对新疆的降水、水资源和沙漠化问题、新疆地质气候等进行研究。在这些重要课题研究中,都取得了成果。他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获得11次各种奖项,重要的有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温跨达被人们誉为“气象科研所里的实干家”。

新疆气象科研所里的实干家

温跨达,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9353月生,广东省梅县人。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因国家需要,转学气象,1954年毕业。

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温跨达主动申请到新疆气象局工作。到1995年退休。工作期间先后参加和主持过新疆气象台长、中、短期预报组基本业务创建和喀什地区气象台的筹建工作,并出任新疆气象台第一任短期天气预报组组长。新疆气象台初期的天气预报值班、讨论、评分、图表绘制检查和科研等规章制度都由他草拟和主持制订。他从事天气预报30,气候研究11,在天气预报方面提出的预报指标、思路、方法和气候研究方面的成果,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跨达在30年天气预报的生涯中,做过民航天气预报,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和新疆的特殊天气预报。这些天气预报工作,不少是由他首先开展和独自承担的。他将天气预报推广到应用领域,开展了极小范围、极短时间的滑翔机飞行预报,登山天气预报,拍摄电影时的外景天气预报,山区山洪预报等等,为新疆气象部门开创了新的天气预报领域。他也是新疆长、中、短期天气预报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先后提出、主持、参加过大量有关预报指标、方法的分析研究。自治区气象台建台初期,他提出乌鲁木齐东南大风预报指标;1958年库车大山洪暴发后,他经现场考察,结合天气图分析,提出南疆东部浅层东风和东西风辐合对南疆大暴雨的作用;1959年为协助喀什水利局工作,他提出春季昆仑山区突发性山洪的预报方法;他进行过新疆大型天气过程及其分析预报的研究;西风指数和指数循环与新疆天气过程;阻塞系统与新疆天气过程;超长波与新疆中期天气过程的统计研究;平流层低层系统与新疆中期天气过程的统计研究;极地高压与新疆冬季寒潮的中期预报研究;阿尔泰山区雷击与森林火灾研究;新疆冰雹的统计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在天气预报实践中提出或应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的,因而这些研究都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体现出它的价值。

温跨达除了在日常天气预报工作中重视分析总结天气过程,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外,还参加或主持全国性、区域性天气预报研究课题,如:第一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时,他在成都主持气象中心图表资料的分析研究;主持多省区进行协作开展中期天气预报方法研究;主持新疆森林火灾研究等等。在这些重要课题研究中,温跨达都取得了成果。

温跨达从事气候研究后,根据新疆的特点——水是新疆的命脉,沙漠化是新疆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侧重选择了降水、水资源和沙漠化问题进行研究。另外,为了搞清新疆干旱气候的来龙去脉,寻找新疆气候变化的规律,他又开展了新疆地质气候研究。

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制约着新疆的发展。如何增加农业、生态(用于抗御沙化)、生活用水,对新疆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计算新疆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研究水资源如何分配得更合理,使经济、生态和生活三方面能收到更高的效益,这是研究降水的延伸。温跨达发现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计算是很重要的一环,为此他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分析计算目前全疆平均情况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第二环节,选了两个用水比较合理、比较先进的典型,进行承载能力分析计算;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后水的承载能力。通过承载能力分析后提出:增加新疆水资源利用的途径,从农业用水方面着手是基本的,而节约农业用水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灌溉渠系的利用系数。这种从分环节深入计算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思想,得到了“全国气候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讨会”的好评(收入到大会总结中)。他的研究成果被中山大学谭冠日老师收到《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一书中。

新疆地理环境复杂,降水差异大、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为了进一步分析水资源情况,温跨达还选用了较小范围且降水稀少的区域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他针对新疆的特点,对每一条河流进行河流(较大流量的河流)的水量计算,提出干旱区域水的分配量:林业用水(包括生态用水)占总用水量的四成,农业用水占三成,牧业用水占三成。这部分研究成果曾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疆沙化问题

温跨达在计算消耗热能的基础上,算出毁林面积,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沙化。从另一个侧面推算出汉唐时代丝绸之路上各城镇消失的原因。用这些新颖观点写成的文章,曾被《灾害学》杂志社作为该杂志向全国杂志评选选送的代表文章之一。对近代沙化,他通过对气温、降水总量、降水稳定度的计算和过度垦荒、过度放牧、滥伐滥砍林木、滥挖中草药和河流流量引水过度造成大量土地沙化,进行对比后明确指出:新疆沙化严重,人类因素超过自然因素。介绍这一观点的论文,获得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在这以后,他又进一步定量讨论了新疆沙化问题,从量上论证了人类活动因素超过了自然因素,由此推出新疆未来沙化的趋势。他预计到2030,新疆沙化面积将相当于过去两千年的沙化面积。

地质气候研究

温跨达从事地质气候研究,基本完成了整个地质时期的新疆气候研究,对时间跨度近10亿年的新疆气候变迁有以下几点成果。

(1)给出了南北疆各地区、各个地质时期基本气候特点。

(2)二迭纪(2.2亿2.7亿年前),新疆气候有明显转折,二迭纪以前(震旦纪及以前除外)是温暖潮湿海洋性气候,以后逐渐转为干旱。

(3)新疆干旱气候形成于二迭纪晚期,定局于白垩纪(0.71.3亿年前)。

(4)青藏高原的隆起加剧了新疆的干燥程度,形成沙漠。

(5)新疆的沙漠(特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中更新世(100万年以内)有所显露,全新世(1万年以内)明显发展。

(6)古生代相当一部分时间(约2亿年),新疆地处热带,赤道有可能在新疆附近,甚至通过新疆。

他从事的新疆地质气候研究,在中美古气候研讨会上,引起了中外学者极大兴趣,美国学者曾索要全文。地质气候研究获得了新疆科协颁发的新疆首届优秀论文二等奖。

未来趋势研究

全球增暖的前提下,新疆的水热资源和沙化将会出现什么状况?温跨达把未来降水增减划分为5个等级,计算每个等级增减水资源量、耕地面积、工业产值,通过这些增减量值可以了解到降水丰枯对工农业的影响。同时他还设定未来升温2℃时,南北疆的积温、作物生长期和生长界限的变动情况。对沙漠化获得了近2000年年平均值和近代年平均增长率,从而得到了未来沙化预测值。上述研究为新疆进入21世纪,在水热资源、沙化方面勾画了一个轮廓。根据这些研究,他着重指出:未来如果出现预测那样的情况,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出现严峻的局面。

温跨达从事研究的新疆地质时期气候、水热资源、沙化在新疆气象部门都是领先的,并具有开拓性。他曾先后十一次获得各种奖项,重要的有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

空闲的时候,温跨达喜欢听音乐,阅读文学书籍,同时还他还动笔写了一本二十多万字的小说《西域风云》。

 

(根据《北大人在新疆》整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学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24-149930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