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宝光--《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人物-1
张学文转贴,2025 07 30
五十年代
沐浴在新中国阳光雨露下的莘莘学子们怀揣着新时代的革命理想,在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的紧迫形势下,响应祖国的号召,毅然决然地告别乡亲故土,西出阳关,在陌生而又新奇的天地中,开创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千秋伟业。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出塞豪情,与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他们一路风尘、一路凯歌……边疆的雪山、大漠、草原、绿洲见证了他们肩负使命、无怨无悔的足迹,在边疆开发的历史上书写着他们俯仰无愧的诗意人生。
让我们在每个鲜活的人生片断中,感受时代、感受奉献、感受高尚、感受大爱无疆……
王宝光 1945年就投身革命,1951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读书的他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后,报名第一批加入援助卫生防疫大队。曾任新疆卫生厅办公室主任、新疆流行病研究所所长,新疆心血管研究所所长,新疆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第一附院书记、院长。自治区卫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2004年3月病逝。
带着周总理的嘱咐来新疆
——记卫生厅原党组书记、副厅长王宝光
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革命青年。他是一个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高材生,他是一个把一生都奉献给新疆卫生事业的北大人。
1945年,热血青年王宝光,受到了革命的影响,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外围组织“民主进步青年联盟”,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为新中国的建立,东奔西忙。解放天津时,党组织派王宝光随军进入天津城,在军管会卫生处从事革命工作。
正是王宝光的经历,他有幸进入到北京医科大学深造学习。他在校学习期间的1951年,中央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各地,百业待兴,在这个会议上,传出了新疆全省已(只?!)有十六名医生,大多缺少医科院校的正规训练培养。边疆省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深深地触动了王宝光。当卫生部决定从内地抽派一批优秀医务人员去新疆时,王宝光毫不犹豫,积极响应报名参加了第一批支援新疆的卫生防疫大队。
这支首批卫生援疆队伍总共27人,他们临行前,受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接见。那天,周总理满怀深情,面带微笑,亲切地同他们握手、交谈。周总理很关心新疆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很赞扬他们积极为边疆人民服务的热情,勉励他们到新疆后,要懂得少数民族的习俗习惯,要尊重少数民族群众,要为各族人民多做工作……全体队员都很激动,他们表示,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医术,解除新疆各族人民的疾病痛苦,不辜负总理的委托,不辜负卫生部的期望,去新疆,各族人民最需要的工作。这样,他们带着周总理的嘱托,离开了北京,奔赴新疆。
新疆是边远的,新疆是艰苦的,王宝光这一来,就把自己完全地交给了新疆。他在医院工作过,他在新疆卫生管理部门工作过,他在疾病研究所工作过,他的足迹遍布新疆。他治过病,讲过课,做过调查,制定过政策,管理、教育、学术活动,卫生下乡活动……凡与他一起共事的同志们,都在称赞他的决心和作风。
王宝光在新疆的五十多年,担任过新疆卫生厅办公室主任,新疆流行病研究所所长,新疆心血管研究所所长,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新疆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新疆卫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
人们至今还清楚地记着,改革开放后,他主持制定了新疆卫生发展规划、新疆卫生工作条例,新疆卫生改革实施意见。他在卫生厅工作期间,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为新疆各民族的身体健康,为新疆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3月,王宝光病逝,他留在新疆深深的痕迹和人们深深的怀念……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新疆分会理事长;北京医科大学1987年授予“杰出校友”,北京大学2003年授予“优秀校友”。
(根据《北大人在新疆》整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