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minglei11 招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研究生,欢迎报考

博文

数量和质量一样都不能少

已有 3676 次阅读 2009-5-21 17:5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随着我们的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学校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的科研成果不仅数量要多,而且要求质量也好,类型和品种能多一点就更好,即所谓论文,专著,专利,软件以及实用的产品,最好是每种类型的成果都有一些,总之,一点,数量和质量一样都不能少。
       现在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牛校对论文要求是越来越高啦,不仅要SCI,还要求影响因子很高的SCI,同时还规定多少年必须有多少篇才行,贺海波同学不就因为浙江大学要求2年内发8篇SCI而造的假吗?如果浙大没有那样的硬性要求,估计贺同学也不会去造假。这种既要数量,又要质量的做法,压得老师好累。
      高校对项目也分出多种类型,什么国家级,省部级,你拿10个省部级也抵不了一个国家级,每个老师每年都有任务,每年多少万的经费要入帐,缺一分都不行,缺一分你将失去很多机会例如评优,评先之类的,年底,还要根据经费多少对学院,对个人进行考核,经费数额越大,奖励数额越多,总的来说,和论文一样,数量和质量一样都不能少。
       每年我们要产生多少垃圾专利,做了项目,特别是应用性项目,不写个专利,总好像说不过去,对不起党和政府似的。
每个学院每年都有专利数量的考核,同时还包括质量的考核即发明专利的数量。看着不断攀升的专利数量,最高兴地应该是专利局和专利事务所,他们有钱赚啊,至于这些专利有什么用,很少有人关注,至少高校里面的专利99%是垃圾,是用来应付考核的。
      做产品,好像是很多应用型研究人员的梦想,能直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是最好不过,可实际上,大多数人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于是就转让自己的技术,出现了一个指标:技术转让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我一直弄不明白,这个经济效益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实际上,很多人都是找有关系的企业造出来的,造出来的数量也很惊人,有时候给人感觉其质量也很不错。
      总之,做一名中国的科研人员,很不容易,要倒腾很多自己不愿意或不擅长的东西,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下工夫,搞得大家无法专心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1176-233359.html

上一篇:学术不端 到底谁说了算?
下一篇:无法面对抄袭成风的论文
收藏 IP: .*| 热度|

3 向峥嵘 曹聪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