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我笑,笑你笑我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taotao 闲来看看书,上上网,写些半通不通的文字,只求好玩!

博文

夏日炎炎读凉诗,思慕古人消暑处

已有 6711 次阅读 2009-7-20 15:03 |个人分类:快乐生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古代尚未发明出电扇、空调等降温设备,在“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的暑天,古人巧妙利用各种自然环境避暑纳凉。历代诗人骚客留下了许多生动怡悦的纳凉诗,细细品来,别有一番情趣,顿觉诗中飘来阵阵舒爽凉意。

自南北朝时就有徐陵的《内园逐凉》:“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在高树浓荫下抚琴酌酒,寻求一份清幽与自在。

 唐代刘禹锡喜欢在碧水亭内纳凉,有诗为证:“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 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陆希声也有“天明清凉绿树荫,水亭高卧涤烦襟”的诗句。水中溢出阵阵清凉,风行莲动,好一幅消夏美景。

 唐代诗人白居易喜欢独坐院中,修心养性,迎着临窗的徐徐熏风而自得其乐。他在《消暑》诗中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达到了“心静身自凉”的境界

 宋代大诗人陆游每到暑天便独自一个人来到碧波荡漾的莲花池边,在飘曳风清的柳树下支一张床,感受着沁人心脾的莲花香味和微风吹拂的阵阵凉意,晶莹的月亮、悠扬的笛声,他不禁吟到:“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莲池自在香。”杨万里亦颇有同感,他在《暑热游荷花池》中写道:“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宋代苏东坡的《洞仙歌》诗云:“自清凉无汗,水殿暗香满。”把在水殿乘凉的惬意写得别有情趣。

 元代诗人释英,他另辟蹊径,选择去山中避暑,他在《山中景》写到:“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闹市中赤日高悬,而山中树木葱郁,气怡风爽,两相比较,自然青山更可爱。

 宋代诗人梅尧臣夏日纳凉,既不去荷花池畔、深山老林,也不去临水亭台,而是选择了寺庙。他在《中伏日妙觉寺避暑》诗中吟道:“高树秋声早,长消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志归。”高堂庙宇,自有凉意。

在古代的消夏图画中,古人或扁舟卧笛,或莲塘泛舟,或柳荫读书,或荷亭对弈;人们或在琼殿玉楼中,或在幽谷溪流边,或在柳荫水阁内,或在山中庙宇里,自有一份逍遥无羁,清逸舒爽,让人充分感受到一种夏日的韵致与情趣。这是我们孵在空调房里所无法领略的奇妙意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228-244578.html

上一篇:夏日悠长好读书
下一篇:校区大转移,搬得好辛苦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王力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