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Neil反面教材:讲个老爱的八卦笑话(全)

已有 5445 次阅读 2008-10-11 23:54 |个人分类:博客大赛| 反面教材, 讲个老爱的八卦笑话

 

☆该文章正在参加博客大赛,点这里给咱投票☆

(1)
闷了,讲个八卦嘻哈一下,然后回家睡觉^_^
 
说老爱的大儿子Hans出生的时候,米列娃叫老爱每天推着婴儿车去街边散步。
但是老爱那时候正在构想相对论,哪有工夫整这个啊所以就经常应付,一心二用。比如他经常一边推车沿着街边往前走一边在脑袋里思考问题,突然想起什么了就把婴儿车落在一边自己从兜里掏出笔和小纸片写写算算。等算完了回过头来继续推着车走。
 
话说有一天,老爱推着他的大儿子正在过十字路口,走到正中间时,老爱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停下婴儿车,掏出了纸和笔。。。。
 
等十分钟之后他算完了,回过头一看,整条街都被堵了。
而婴儿车里的Hans正瞪着大眼睛默默的盯着他的老爸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大牛的儿子也是要承担风险的。
 
(2)
话说老爱刚到米国的时候,受到了米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大伙都想见见这位提出相对论的天才,所以米国各地都有人邀请爱因斯坦去做报告。
 
于是官方干脆给老爱雇了一位老司机,拉着他一路四处做巡回报告。报告的题目和内容每次都一样,当然是有关相对论的啦。
 
在几个地方做过报告之后,有一天车队来到了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没有见过爱因斯坦。
 
报告是第二天上午,但偏偏前一天晚上老爱感冒了。日子定好的又不能改,主办方就有些着急,不知道咋办才好。这时候老司机主动找老爱,说:“爱因斯坦先生,我已经听过您很多次报告了,对您报告的内容我相当的熟悉,我甚至可以一字不差的复述。所以就请允许我替您做一次报告吧,反正这个地方没有人见过您。”
老爱一听:哇,有意思邪!!欣然应允。
 
于是第二天这位老司机就代替老爱上台做报告。老爱坐在台下休息。没想到的是他真的能够完整复述,整场报告就和老爱自己讲的一摸一样。
perfect
 
然而在报告完之后还是出了一点小麻烦,在观众提问环节有人问了一个相对专业的问题。这让台上台下都捏了一把汗。
 
不过那老司机灵机一动,指着台下的老爱说:你的这个问题太easy了。就让我的司机代替我回答吧。老爱马上接过话题:事实上你的问题在于。。。。。
 
呵呵,我估计这事儿也就老外能干得出来。
(3)
老爱是怎么给学生上课的?
据说在Princeton的时候,有位老兄去探望老爱,听说他正在给研究生上课,于是悄悄的跑到教室,推开一个小门缝偷窥。
 
他往里一看,只见老爱和所有的学生都岔开腿坐在桌子上,每人抱着一本书。老爱极其温柔的对学生说:咳咳,其实也没什么好讲的,书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课后题也没有讲的必要,因为答案就在书后面,你们自己做完了可以去查。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
汗,难怪人都说老爱当老师不咋地。。。。。。。

(4)
老爱在大概16岁的时候就读过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当然是德文版的),后人把这件事当作老爱非凡天赋的早期表现。
 
我不服,自己搞了一本英文版的来读。结果读到第一页第二句话就彻底卡住了。。。。。。。-_-##
 
哪位觉得自己英文水平不错的可以找本《CRITIQUE OF PURE REASON》读读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母语比第n外语占了多大的便宜啊!~~~
妒忌死我了:)
附:
《CRIETIQUE OF PURE REASON》,introduction,第一段:
There can be no doubt that all our knowledge begins with experience.For how should our faculty of knowledge be awakened into action did not objects affecting our senses partly of themselves produce representations,partly arouse the activity of our understanding to compare these representations,and,by combining or separating them,work up the raw material of the sensible impressions into that knowledge of objects which is entitled experience?

In the order of time,therefore,we have no knowledge antecedent to experience,and with experience all our knowledge begins.
 
疯了没?
更bt的后面还有,一堆一堆的。
兄弟我现在准备把后半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定格在看懂这本书上:(
 
(5)
记得以前看到有些书上说,老爱在大学时期成绩优异,他和他mm米列娃在班上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top5),但是好像没有一本书提到过:
老爱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物理系上学期间,全班只有11个学生。
(10个男生+1个女生:这个女生当然就是米列娃了)

 
贴两张pp,第一张是老爱所在班级全体男生的大学毕业照。
第二张是年轻的米列娃(我认为这张相照得很有气质)


(6)
每当提起Einstein这个名字,世人马上会想到相对论,想到天才,大牛。想到所有的风光,荣誉,鲜花,掌声,还有无穷多搞笑的典故。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老爱的一生其实并不平坦。特别是他在年轻时也曾经历过许多生活的坎坷。
 
比如:
他在中学时因为性格内向,一度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很糟糕,在加上身在异地,思念家人,最后使得他不得不中途辍学。
 
由于没有拿到中学毕业证,他失去了报考德国大学的机会,所以只好改考瑞士的苏黎世工业大学。他在入学考试的时候数学和物理成绩相当好,但出于自学的老爱其它科目的成绩则很不ok。以至于他没有被当即录取,而是又经过半年的补习,在重新拿到中学毕业证后才进入大学。
 
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老爱和米列娃都没能申请到留校当助教的资格,于是马上失业。同时由于老老爱生意的不景气,以及他对老爱和米列娃婚姻的不满,使得老爱失去了经济上的援助。
 
在那两年里,老爱干过各种兼职,还曾经有一段依靠做家教来维持生计,以下是1902年2月5日出现在瑞士《伯尔尼都市报》的一则广告:
 
由联邦工学院教师文凭持有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为大学生及中小学生
      提供最完善的
       数学和物理
        私人授课
    正义街32号,二楼
        免费试听
 
老爱当时在生活上过得很拮据,他甚至没有多余的钱去买草稿纸,一张纸他正面写完了用背面写,背面写完了就放点烟叶卷烟抽。最著名的狭义相对论的论文草稿就是这样被他卷掉的。(这个笑话以后再讲)
这种情况直到老爱大学时期好友格罗斯曼的父亲介绍老爱去瑞士专利局工作后才有所好转。
 
试想,倘若老爱当初中学辍学之后自暴自弃,随便出去找个工作。。。倘若老爱在大学毕业后因为就业的压力而选择放弃思想中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倘若老爱在进入瑞士专利局工作后就满足于现实的生活。。。

他都不可能成为传说中的那个人!
 
而老爱之所以是老爱,这一切都是因为老爱有理想,有追求。在老爱心中有他的目标和他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他可以不在乎眼前一时的艰难困苦,不在乎那些称之为现实的东西。

正是这种心中的源动力使得他从不曾屈服,坚持到了最后。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优秀的物理学家向年轻人强调理想主义重要的原因。
 
回头再看看我们身边读物理的人们:
以前高考失利的,有吧?
大学混得不咋地,研究生要考好几次的,有吧?
选择了物理专业但是每天发愁找不到工作的,有吧?
(当然还有一些发愁找不到对象的^_^)
。。。。。。
 
其实,上天是公平的。
每个人在一生中所要经历的困难其实都大同小异,不论他是天才还是普通人。
但又是什么决定了有的人最终能够辉煌,而有的人却一辈子平庸呢?
对这个问题,在你心里有答案了么?
(7)
说说老爱和米列娃之间的爱情。
米列娃并不是一个外表十分美丽的女孩子,而且脚也有点跛。但她却是一个很有才华和追求的mm。

嗯,在一百年前,像她这样读物理的女孩子是绝对的稀有品种。而老爱也是一个有追求的汉子,而且还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有着共同理想爱好又是大学同班同学的这俩人很有共同语言。所以在他们之间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大学时他们经常在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问题。一起畅谈理想人生。他们通过书信表达彼此的爱慕,信间夹杂着物理问题的讨论。他们约定彼此相爱,婚后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们约定真心相待,白头到老。
那苏黎世的4年见证了他们之间浪漫的爱情。
。。。。。。
 
然而可惜的是,这种纯真的感情最终没能敌得过现实的残酷。
爱因斯坦和米列娃于1903年结婚,但却在1919年宣告离婚。
至于为什么感情会破裂,网上流传着许多种说法。
但真正的原因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就不多八卦了。
 
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后人更多怀念和向往的可能还是老爱和米列娃在大学时代的那种纯真的爱情。
最后贴一张两人婚后的照片。
(8)
曾经见到有教会的人做宣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信上帝。
这纯粹就是胡胡胡胡胡胡胡胡扯!!
事实上老爱从很小的时候就极其反感宗教的东西。
而且后来还专门有人问他是不是信仰上帝,老爱的回答是:“我信仰的是斯宾诺沙的上帝,即大自然。”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明了了,你最多不过根据马哲把他归为客观唯心主义。
但是绝对不能说他信教!!understand?
。。。。。。
接着说一下信仰的问题。其实科学家大多有自己的信仰,做物理的尤为如此。在这帮家伙的信仰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是好像没有几个是唯物主义者,不知道为啥^_^)。

记得某位实验物理学家在他的书里描述自己的信仰时就一句话:
"I believe that the charge of an electron is constant。"
^O^
 
科学家之所以需要一种称之为信仰的东西,是因为在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大自然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虽然我们仍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并且可以按照科学的范式把这种能力切实的转化为对世界的理解。
但在整个的认识过程中人还是免不了会在心里感到恐惧,疑惑和迷茫。为了消除这些感觉对内心世界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相信一些东西。
说白了,信仰就是壮胆用的!!:)
 
最后顺带八卦一下斯宾诺沙(Spinoza)
虽然这位荷兰的哲学家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42年,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位天才。我跟他不是很熟,但相信有很多喜欢哲学的兄弟们读过他的书。在Appendix中摘录了他《知性改进论》中的几个命题,很有意思,权当八卦了。
附:斯宾诺莎的《知性改进论》前6个命题
(一)当我受到经验的教训之后,才深悟得日常生活中所习见的一切东西,都是虚幻的、无谓的,并且我又确见到一切令我恐惧的东西,除了我的心灵受它触动外,其本身既无所谓善,亦无所谓恶,因此最后我就决意探究是否有一个人人都可以分享的真正的善,它可以排除其他的东西,单独地支配心灵。这就是说,我要探究究竟有没有一种东西,一经发现和获得之后,我就可以永远享有连续的、无上的快乐。
 
(二)我说“最后我就决意”这样做,因为初看起来,放弃确实可靠的东西,去追求那还不确定的东西,未免太不明智。我明知荣誉和财富的利益,倘若我要认真地去从事别的新的探讨,我就必须放弃对于这些利益的寻求。假如真正的最高幸福在于荣誉和财富,那末,我岂不是交臂失之,但假如真正的最高幸福不在于荣誉、财富,而我用全副精力去寻求它们,那末我也同样得不到最高的幸福。
 
(三)因此我反复思索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新的生活目标,或者至少确定有没有新的生活目标的存在,而不致改变我素常生活的秩序和习惯,这是我所屡次尝试的,但总是没有成效。因为那些在生活中最常见,并且由人们的行为所表明,被当作是最高幸福的东西,归纳起来,大约不外三项:财富、荣誉、感官快乐。萦扰人们的心灵,使人们不能想到别的幸福的,就是这三种东西。
 
(四)当人心沉溺于感官快系,直到安之若素,好象获得了真正的幸福时,它就会完全不能想到别的东西。但是当这种快乐一旦得到满足时,极大的苦恼立刻就随之而生。这样一来,人的心灵即使不完全丧失它的灵明,也必会感到困惑而拙钝。对于荣誉与财富的追求,特别是把它们当作自身目的,最足以使人陷溺其中,因为那样它们就被当作最高的善。
 
(五)然而人心陷溺于荣誉的追求,特别强烈,因为荣誉总是被认为本身自足的善,为一切行为所趁赴的最后目的。而且我们获得荣誉与财富,不象获得感官快乐那样立刻就有苦恼与悔恨相随;反之,荣誉、财富获得愈多,则我们的愉快愈大,因而我们想要增加荣誉、财富的念头也就愈强烈。但是当我们的希望一旦感到沮丧时,极大的苦恼便跟着发生。荣誉还有一种缺点,就是为了追求荣誉,我们必须完全按照人们的意见生活,追求人们通常所追求的东西,规避人们通常所规避的东西。
 
(六)现在我既然见到,所有这些东西实在是寻求别的新生活目标的障碍,而且不仅是障碍,实在是和它正相反对,势不两立,二者必去其一,因此我不能不考察一下,究竟哪一个对于我比较有益;因的,象前面所说过的,我好象是自愿放弃确定的善而去追求那不确定的东西。但是当我仔细思考之后,才确切地见到如果我放弃这些东西,来从事新的生活目标的探求,则我所放弃的就是按本性说是不确定的善,象上面所指出的那样,而我所追求的却不是在本性上不确定的善,(因为我要寻求的是持久的善,)只不过获得这种善的可能性却不很确定罢了。
 
(9)
爱因斯坦在米国的时候,曾经有人愿意出巨资购买他《论动体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的原稿(不好意思具体多少钱我忘了)。当时老爱因为参与犹太复国的运动,需要这笔钱,所以也有这个意向。
 
但是他突然间意识到,因为以前家里拮据,买不起草稿纸,所以他早就把论文的原稿拿过来用背面打了草稿,然后卷了烟抽。
这是真正的vanish--灰飞烟灭。。。。。
 
不过老爱不愧是聪明人,他自己马上又找了一本稿纸照着已发表的论文一个字一个字的抄了一遍,卖了。
 
谁说物理学家不懂赚钱的?这帮家伙精明着呢!
(10)
1927年老爱参加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第五界索尔瓦会议(The Solvay Conference)。这是有史以来物理学界最牛的会议,因为它几乎集合了当时所有物理学界的天才。以至于有这样的说法:这帮家伙之所以参加这个会就是为了证明谁有资格去参加这个会。

在会议期间还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
Einstein, troubled by 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made the remark, "God does not play dice."Bohr replied, "Einstein, stop telling God what to do."
 
给个当时会议期间的视频,在线观看。
http://216.120.242.82/~greensp/video.html
再贴个pp,人名是全的,都写在相片下面了。
 
(11)
老爱得到的瑞士专利局专利员的工作相当不错。
这主要表现在:
1。每天跟各种稀奇古怪的专利打交道,接触的都是些动脑子的玩意儿。
2。工作强度不大。基本上每天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全天的工作量,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偷偷干别的。

注意是“偷偷”哦
老爱在上班的时候经常在抽屉里放一打草稿纸,趁没人的时候就拿出来在上面写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

虽然他办事比较谨慎,但最终还是被领导发现了,以至于他本来已经升到了2级专利员,却在发表相对论的同年又降成了3级的。

看来老天爷还是很公平的,不能总让他占便宜。
 
(12)
虽然老爱大学毕业就找了非科研性质的工作,而且相对论是他以非职业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完成的,但他还是不算民科。
因为:
 
1。按照100年前物理学的发展进度,一个物理系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就可以接触到物理学最前沿的东西。但现在,不读博就想整些“新鲜的”简直就是joke。所以尽管只是本科毕业,但老爱当时仍具备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所需要的客观条件。
 
2。老爱是有博士学位的,他1905年的一篇题为《分子体积的新测定方法》就是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发的。
所以,那些总拿老爱当挡箭牌的民科,在叫嚣之前请先看清楚自己和人家的差距。

(13)
读读科学家的传记,了解一下前面大牛的成功历程,可以从中借鉴到许多经验。但我们提倡的是学习对方的思想和理念,而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模仿。
 
比如:
老爱在大学时代很不“乖”,他经常逃课,做实验不遵循老师给的讲义,自己瞎折腾。上课不做笔记,等到快考试了就借好朋友的来补。
 
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都被我们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模仿得淋漓尽致。但是人家老爱当初在逃课后,就会去图书馆自习,或者去找老教授讨论问题。而我们这帮家伙在逃课后,却全都躲在宿舍打了游戏。
-_-##
 
。。。。。。
(14)
讲个有关民科学习相对论的。不少民科学习相对论的方法是:
去当地的图书馆借一本《爱因斯坦文集》来看。
这本书里收录了当时有关相对论的所有原始论文的中译版(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本书里第一篇是麦克尔逊-莫雷实验的论文)。

他把这本文集里那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勉强过一遍就号称懂相对论了。然后就开始从这篇论文里挑刺,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构建“新的理论”(相信某些物理系的学生在上中学的时候也干过这个事-_-##)。
这是很让人ft的事情。
 
为啥呢?
因为老爱发表的那篇长达30页的没有任何参考文献的文章虽然是相对论的开山之作,但却是未经整理,思绪冗长,相当绕人的。刚问世的时候全世界没有几个人看得懂。(关于当时世界上有几个人懂相对论,有两个笑话,物理八卦已经写了,这里就不转述了)
而且,据我观察,从这个论文开始学的人,走火入魔的居多。所以它是不适合作为初学者学习相对论理解相对论的教材的。建议以后的自学者还是要尽可能的从正规课本开始学习。。。。。。。
(15)
老爱从6岁开始学拉小提琴,一直未曾间断。平时他想问题想累了就会自己拉一段,然后回来继续(这个到不失为调剂的一种好方法)。

后来因为他和比利时的王室交好,也曾经作为第二把小提琴参加比利时王室音乐会的演出。其水平足见一斑。
 
据说曾经有一位音乐神童在听了老爱拉小提琴后不屑的说:“他拉的不咋地。”事隔多年后,事实证明老爱的小提琴拉得依旧风光,而那位神童却最终销声匿迹。所以说,这世上有一种东西,叫做妒忌心。。。。。
(16)
《钓胜于鱼》这篇课文大伙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吧?
文章讲的是老爱在Princeton的时候是如何淡薄名利,专心工作的事。其间讲到老爱对钱不是很在乎,在领了工资支票的时候经常随意乱放。
 
有一次因为把支票夹在书里,结果连书一起弄丢了(据说丢了之后老爱心疼的还是那本书)。事情似乎是真实的,但我认为应该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
 
其实在那个年代的那个地方,老爱真实的生活状况是:
 
1。他有自己的别墅。
 
2。他不需要买车。这是因为老爱是典型的walk man,他不喜欢同时也根本不会开车。
 
3。他家里除了最基本的几件家具之外没有什么要买的。像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等这些家用电器当时都还没发明呢(电冰箱都是后来老爱自己发明的--至少专利是他的^_^)!
 
4。老爱没有收集古玩,赌博等“特殊爱好”。
 
5。老爱的工资足够他全家花的。
 
所以综合这几条,老爱对money不感冒是相当正常的。
而真正能让他在乎的,还是他的工作了。
。。。。。。
但是假如把老爱放在现在的北京,在四环以里买一套房子要花掉一个人20年的积蓄。你看看他还敢不敢随便乱扔支票!
 
所以,不要把科学家不当人看!!
:)
(收摊)
灌不动了:(
本来打算把记忆中老爱所有的八卦笑话都贴一遍。但昨天突然意识到我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件事了。所幸的是最想写的几个都贴了,剩下的都比较old,在随便一本书里都能找得到。
 
我手头没有参考书,只是凭多年的印象来写,所以难免有错误的地方,大伙见谅。这里顺带更正一下,在(9)中,老爱事实上是为了支持二战才打算卖他的手稿的。而当时对方出的价钱好像是600万美金。。。。。。
 
最后说两句:
 
真正的物理并不是伟人传记,不是八卦笑话。而是那一堆堆的符号公式,一台台的仪器设备。所以真正的喜欢物理,应当是图书馆自习室里抱着厚书埋头苦学,是办公桌前静静的沉思,是实验室里一泡一天的忙活。而那网络上的灌水八卦,也许只是一种寄托内心中所有激情和孤独的休闲方式罢了
。。。。。。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47-201602.html

上一篇:狂人日记(5)——不靠谱I
下一篇:狂人日记(6)——不靠谱II(反面教材的卧室)
收藏 IP: .*| 热度|

1 任国鹏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