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熊猫家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jd224 中科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张晋东的博客

博文

由那个整天只会笑的人所想到的

已有 4300 次阅读 2008-11-27 14:44 |个人分类:生活/情感

    一天在学校门口闲逛,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所吸引,回头看,原来是一个精神明显不正常的男孩子,二十来岁带着一顶破棉帽,帽遮向两侧尽力张着,一身长又肥大的棉衣,一双旧黄胶鞋,虽然穿的很破旧怪异,却也不至于太邋遢,尤其头发和脸比较干净,并不像一般的流浪汉一样脏得惹人讨厌。很多人像我一样好奇的张望,他并不攻击人,专心地捡着地上的塑料袋和垃圾(不知拿来何用),然后坐在路边的马路沿上,只是不时会发出一阵阵的笑声,从始至终,脸上始终挂着笑容。那天是我第一次注意到他,后来又几次遇到,仍是一张满是笑容的脸,仍专心地捡着路边的垃圾。

    我不知道他每天心里在想着什么,何以会如此开心,竟没有丝毫的烦恼,或者不懂得烦恼,很多人或许会叫他傻子,或者疯子,我却不想给他冠以这样的称呼,他不曾伤害任何人,他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我们正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世界里,一个让我很好奇的世界,笑着,开心着。不知他的生活是怎样的,不知是不是有人在料理他的生活。看着他,我想起了在我记忆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同样精神不正常的人。

    其中一个是和我同村的,叫海军,比我大几岁,他很少说话,就算说也说不顺溜,走路身体向前倾着,像是随时要向前摔倒一样,小的时候,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经常学他走路的样子,脚步拖沓着向前倾着走。海军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哥哥海城是一个正常人,娶了老婆,生了个女儿,但女儿确是聋哑。弟弟海三儿智力比正常人稍微差一点,但比海军要活泼的多,灵活的多。海军和海三儿总是跟着父母和哥哥做着各种农活,另外还要放牛,很能干的那种,一家人在一起,这样的日子也算平淡幸福。

   但这样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那一天的情景我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个农忙季节,刚刚下了雨没多久,中午,海军一家刚刚从田里干完农活回来,准备吃午饭,他的母亲进了院子之后看到挂在衣竿上的衣服,就想收起衣服再做饭,谁知衣竿上的绳子不知怎么竟然连到了电,海军的母亲惨叫一声就被电击倒了,进了屋的海三儿听到声音慌忙跑出来,看到母亲倒在院子里,急着去拉,也被电倒了,海军急了,也要冲过去,这个时候嫂子看情形不对,拉住了海军,让他去喊放牛的父亲,当时我就站在家门外,看到海军失魂落魄的向村头冲去,光着脚,哭喊着“爸呀,爸呀……”,满脸的惊慌失措,那一刻的景象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至今记忆犹新。如今,多年求学在外,不知村里情况,更不知海军现在怎样生活,即使偶尔回家,也忘记了问,直到看到学校门口那个整天笑的人,才又想起了他。

    另外一个,没人知道他叫什么。我在小时候常跟着母亲去赶集,拿家里的时令水果去卖,每次去都能看到那个男人,他也不伤害人,也不说话,穿的极其破烂,每天低着头捡别人扔掉的烂水果或其他吃的东西。据大人们讲,他原来是很有才华的,早年就考上了大学,但他的恋人却没能考取,后来他竟然把读大学的机会让给了恋人,或许他想靠自己努力再考吧,哪料到恋人进入大学之后迅速甩了他,他承受不了这个刺激,精神失常了。所以每当再看到他,我都心情很复杂,对他有同情,也有对他忠于爱情的敬佩,更为他感到不值。

    第三个是我表姨村里的一个男孩,他比我还要大些,之所以叫他男孩,是因为他在男孩阶段就死了。表姨家离我村不远,每逢假期,我都要过去玩,但每过村口的时候都会感觉害怕,总想绕路,因为村口有一个男孩,总喜欢站在外边,却从来不穿衣服,虽然他不伤害别人,但对他的不正常,年幼的我仍是恐惧。据说他父母每给他穿好衣服,他就要脱掉或撕烂,哪怕是冬天,也是一点都不肯穿的,竟也没怎么生病,他父母后来只得无奈地由他。等到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再也看不见他了,问表姨,说是已经死了,至于死的原因,大家都猜测是他父母亲自毒死了他,因为他的父母都很老了,怕他们死后这个傻儿无人照顾更加凄惨,不知这种说法是否靠得住,不管怎样,一个傻儿死了,是不会引起太大震惊的,更不会有人来追查。

    回想着生命中所见到的这些精神智力不正常的人,心里很难过,他们作为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处境通常都很凄惨,哪怕有亲人在身边。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些正常人,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参赛博文,谢谢关注!支持请点击投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081-206298.html

上一篇:读钱钟书的《围城》,欣赏大家的文采
下一篇:博客大赛参赛感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