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支持年轻人的政策真能给年轻人带来好处吗? 精选

已有 10070 次阅读 2009-10-24 13:53 |个人分类:教育科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支持年轻人的政策真能给年轻人带来好处吗?

2009.10.24

所谓支持年轻人的政策,常常无非是拔苗助长而已。

自己刚回国的时候住了一段时间招待所,其间实验室快退休的秘书带我去看正在粉刷的所里在中关村租给我住的两室一小厅。

她问我:王老师,这个房子还够大吧?

我实话实说:两个人住,还行。

她释然道:我们还担心您说不够大呢。其实我家比这还小不少。

后来我与其他几位青年才俊说起此事,才俊们说:她是秘书,你是引进回国的大教授,当然你的房子应该比她的大。

我说:话恐怕不能这样说。我现在刚开始独立做研究,最多把自己算做国外的助理教授。国外刚做助理教授的人搞得不好还在租房子住,恐怕不会比快退休的秘书住的房子大吧?而且,她的先生也是一个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呢。

实话实说,那套两室一小厅的公寓比我在国外做博士后时候的公寓差多了。

我讲这个故事啥意思呢?

我无非是想说:工作了一辈子的人生活太差,不管你现在给年轻人的条件和待遇比他们好多少,工作其实是没有希望的。

中国学术界总是讲要大力支持年轻人,可是这种支持常常不能持续。等这些人不中用的时候就会有政策一刀切地把他们抛弃,另寻新人。

这种支持年轻人的办法我看很难给年轻人带来什么好处。

一个在国外较为活跃的地方出炉的年轻的博士后,即使水平再差,三板斧的能耐还是有的,至少可以把原来实验室的点子拿来发挥一下。国内的政策客观上就是通过各种人才计划找来了一批这样的人,的确很快在短时间里面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国内的“研究水平”,其实也就是SCI论文发表档次和数目。一时间,群魔乱舞,好不热闹,不少人直接就把原来实验室的idea和正在进行的工作据为了己有,据说还闹出了不少国际纠纷。国外那些实验室愤愤然也没有用,聪明一点的知道这样子下去你小子也长不了,不如干脆就做个顺水人情,在中国大陆培养几个院士玩玩。

不过,问题在于这些人三板斧之后还能干什么,恐怕没有人会真正关心。答案实际上很清楚,其中的少数人三板斧之后或许幸运地被拔成了院士,但大多数的人由于缺少持续发展的能力,被鼓励着拼命使出三板斧之后研究和个人生活很可能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不能自拔。

事实上,国内现在的研究水平,除了极少数的人外,绝大部分最好也就是博士后发恨的时候的三板斧的水平。冰山下面的东西是看不见的,领导会觉得这是欣欣向荣,而且会用各种各样的计划不断地引进新鲜的或者不新鲜的博士后来维持这样的繁荣。所以这种繁荣状况一定还会持续下去,直到有一天研究经费增加的幅度减缓到不能再维持这种繁荣的时候。

本人因为愚笨和不开窍,搞不来三板斧的功夫,也觉得短暂的成功不能给自己后半辈子带来什么,所以只好自得其乐,慢慢地摸索自己独立研究的路子。虽然不能带来领导希望看到的那种繁荣,不过到头来还算不吃亏。尽管开始的时候多花了几年时间,但总算有了点自己的小小名号,不用太担心后半辈子没有饭吃。

国内学术界最让人寒心的地方,是很多非常聪明的人做了一辈子研究,除了少数人因此得到了政治上的成就感之外,却很少有人有学术上真正的成就感。

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来讲就是:祖国现在缺少一个成功的榜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6-264689.html

上一篇:国内学术界的凶险
下一篇:关于自杀--给受折磨的灵魂(旧文重贴)
收藏 IP: .*| 热度|

32 武夷山 赵星 杨学祥 马红孺 郭胜锋 邴涛 艾云灿 刘锋 梁建华 金拓 刘立 李宁 刘凡丰 吕喆 迟菲 牛丕业 刘畅 熊英飞 苗元华 李志俊 李学宽 孙静宇 李红周 丛远新 littlejoy angewchem seawolf lftkf catalyst7781 h8l53ocp tangscut cabrio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2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