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非升即走”的几个【陷阱】
2014-7-31 08:26
阅读:7617
标签:陷阱, 非升即走

最近“非升即走”比较热,但推崇者们往往忽视了制度性陷阱,把问题理想化了。


就具体说几个我暂时想到的陷阱:

  1. “升”的是否合理?或者说是否有益于教育、有益于社会?有没有比较普遍的逆淘汰等情况?如果当下的“升”都存在严重的问题,那么“走”的是不是冤枉?

  2. “走”的标准是不是双重?中国的制度有一个传统坏习惯,就是制度订的很严格,大家很容易触犯底线;但执行起来,就靠某些群体的选择性了。

  3. 中国的“非升即走”是不是邯郸学步?中外的“非升即走”差异在哪里?起码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国外“非升即走”的初衷是针对资本家等,为学者争取权益,尽量的留;而我们的“非升即走”的目的则是赶走人,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各种差异可能很大。


绕开或者铺平了这些陷阱来理想化的讨论“非升即走”的优劣,其实没多大现实意义,或者说对促进中国的科教没什么实际价值。


一些涉及教育本质的基本问题都没搞清楚,就在怎么邯郸学步上玩花样,实在是浪费口水。

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富养、多点尊严和尊重,是应该的——把这个群体逼良为娼了,大家都不好过。

相关专题:清华解聘教师争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洋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50-81604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