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lef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zlefd

博文

我国科教界的光荣使命——实现理化教材没国人定律“零的突破”

已有 210 次阅读 2025-4-21 00:40 |个人分类:科新思想方法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国科教界的光荣使命                                    

  在世界科学发现史上,有两国科学界为争夺本国学者科学发现权和命名权的“争权夺名”纠纷,甚至因此两国外交关系恶化(笔者见有说因此几乎兵戎相见)。这都表明科学发现权、命名权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的荣誉,各国科教界都在这方面争取为自己的祖国赢取最大荣誉。

作为基础的经典理化学科,已有数百年发展史而进入成熟期了,要再发现其中尚未发现的新定律机率已越来越低,我们要实现教材中没我国人定律“零的突破”的任务也越显紧迫。有媒体说,教科书中的科学定律是一个国家永远闪亮在世上的荣誉名片若教科书写上我国的科学定律,那应是我国有内涵的表现,有助于赢得世人对我国心悦诚服地敬重,同时这也是对国人在思想上最能潜移默化或无声胜有声的爱国主义教材。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方面科学定律的名片我们稀缺,理应励志创造;但另一方面我们得之不易的这种名片又往往由于错误的原因而易弃之不用,实在令人扼腕痛惜。如果科学定律我国没人明确提出则罢,有明确提出了学界认识有分歧也罢……;现在实情是笔者多年前就明确提出了,能扬弃曾获诺奖的范特霍夫渗透压定律的新渗透压定律,特别是由于笔者试用了极限、导数、微分等细致入微的方法,透析了范氏定律直线方程错误,以及新渗透压定律曲线方程正确原因之所在,所以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和推荐发表,至今没有人提出质疑,有的则是有学者专门作的对比验证实验数据和化工手册中的数据都进一步证实了新渗透压定律的正确性。笔者也专门在数十所我国著名院校贴出广泛征求意见,也是没质疑而有赞许,如在清华大学的医学院、生命科学院、理学院、环境学院和航天航空学院的专业网站上,笔者贴出的新渗透压定律等几个定律均受到好评,多个学院还给予了好评超过一定多人次数才有的火炬奖(其中的重力场气体温差定律还受到过中国科学院下属媒体赠送的纪念品奖励)也有学者在引用、下载或给予肯定、宣传加之20多年前,已有杂志在“教学园地”栏目发表过这方面论文,所以多年来有教师已在教学中采用了渗透力新概念和新渗透定律。有一些外省大学编著《物理化学》教材的教授,审阅后“认为是有道理的”,修订教材时要“考虑新渗透压定律公式”;省内的郑州大学化学工程院的硕导关新教授和河南师大的裴渊超等教授都表示要“给同事们推荐”“在教学中讲解”等等;天津一科技人员还来信告知,他依据新渗透压定律的理论和公式,创制出了渗透输水机并在申报专利,……。从20多年的实践至今,新渗透压定律进入我国教学大纲已呈水到渠成之势,这当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师生受其益,国家得其誉的好事。

可是由于我们思想的固化和保守,对获过诺奖的范氏渗透压定律,尽管明知有公认的“只能近似适用于稀溶液”的重大缺陷,但仍抱残守缺不予扬弃,不敢或不愿启用能给祖国带来荣誉的新渗透压定律,对这种现象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科学蒙难个人小,荣耀损失国家大”;对此一位长期支持将笔者的我国某著名大学科研所所长提出了“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建议;有逻辑思维能力的AI则认为“参考其他国家在推广本国优秀成果方面的成功经验,将最新知识第一个编教材推广给予首编之誉,誉为宣传这一新科学真理的先行者予以彰扬(按:笔者见过其例)以提高教材质量和时效性,促进新科学知识的传播同时更可“唤起学术界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高教出版社物理分社一编辑来信语)。智能AI还提出了“官方推动,政策引导,鼓励或要求纳入教科书,为教材知识更新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这是国家事权,需要体现国家意志和价值观”。望我国科教界关注此“国家事权”,使“国家意志和价值观”得以体现,实现我国在理化教科书这方面“零的突破”,为祖国赢得永久的荣誉。

附:请科教界专家老师审阅如下链接的定律内容,笔者立此存照先说明三点:

1、链接的内容曾初经中国科学院“相关领域资深专家”(首开篇告读者语)等审阅,并曾先后发表在直属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全国学会的、重点大学的杂志等等。

2、为了便于查阅审核,笔者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并再次经专家初、复、终三审通过后,发表在了有链接,并由中国科学院等部门主管构建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科学网(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智慧火花”也可搜索全部定律内容,但由于字数限制,没集中在一篇发表,比较分散)。

3、请审阅下面四个定律,特别是有联系的前两个定律,看能否积极扬弃范德霍夫渗透压定律或与其一起写入教科书(笔者还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重点大学等的杂志,发表过气体称量定律、离心场气体温差定律和狭义相对论时空佯谬值的几何计算式,这些内容很有些科学的趣味性和神奇的诗情画意,有解惑性的科学理论价值,但实用价值目前看尚还有限,故暂略去)。

四个定律的简要说明和链接如下:

1、渗透定律

2、新渗透压定律

这两个定律在国内发表后,为了更有说服力地扬弃曾获诺奖并在教科书上誉载100多年的范特霍夫渗透压定律,笔者曾请教我国一些专家,有回信建议笔者应争取在世界审阅量最大的arXiv.org发表,接受检验;后来得到发表后,产生了积极影响(前页已述),但能否进入教科书,还须请专家老师针对拙文专门进行审阅(对范氏定律的扬弃,笔者本有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但再都写上可能给人有啰嗦之嫌;不过这些更多的依据,有机会愿向有此兴趣的专家老师当面汇报和接受指教)。拙文内容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9160662465?pid=150888141721&cid=0#150888141721  

附:国际arXiv.org发表的英文链接: https://arxiv.org/abs/1201.0912v2 

附:《新渗透压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一文链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0180-1469077.html

(鉴于范氏的渗透压定律是有限制的不周延稀溶液的局部经验总结;而新渗透压定律是结合实验所得的大量数据基础上,由没限制而周延的全浓度溶液逻辑推导总结,这是两种不同前提下认识事物的不同方法。我们珍视范氏公式在科学史上做出的开创性贡献,然而对其今天看来的不足之处也应予以客观正视,这才有助于人们对渗透压科学认识的进步和发展,想必这也是先辈科学大师范特霍夫乐见其成的愿望和追求。因此笔者建议能包容地将二者一起编入理化教材,这不仅可在横向上提高学生科学鉴别力,对渗透的知识的把握更加充实、全面和深刻;而且在纵向上可使学生认识两种不同认识方法,在人类渗透压认识史上不同阶段所起不同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探索性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3、重力场气体温差定律

这能解释“高处不胜寒”主要原基态的物理原因,能填补这方面理论空白的定律。链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0180-1430642.html

4、气体分子运动定律

这是一组公式,可视为气体分子的牛顿定律,或牛顿定律在气体分子的修适性应用的定律,并据此可以修正教科书上有错误的两个公式。链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0180-1430644.html

有指教和垂询处,欢迎来邮电1844168151@qq.com  郑州师院退休教师谢荣庆

(若链接不易打开或看不清楚,请邮箱告知,笔者可发来清楚的pdf格式。打扰了,致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20180-1482746.html


下一篇:建立有利于调动我国社会科研潜力与活力的多元化科研体制
收藏 IP: 115.60.5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