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奇异的海岸:最期待译成中文的十部小说

已有 4301 次阅读 2014-6-18 10:03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奇异的海岸:最期待译成中文的十部小说

口郑春光钟娟

 

中国图书评论 2014年第1期

 

鲁滨逊的再次漂流,[英]丹尼尔·笛福,1719

与马里奥在一起的五个小时,[西班牙]米格尔·德利维斯,1966

鲍狄奇,[新西兰]派翠西亚·葛雷丝,1986

格瑞佛:美国猴王在中国,[印第安奥吉布瓦]杰拉尔德·维兹诺,1986

欧巴桑,[目裔加拿大]小川I乐,1981

天堂无热线,[牙买加]米歇尔·克利芙,1987

惴惴不安,[津巴布韦]琪琪·丹格兰娃,1988

羞耻与尊严,[挪威]达格·苏尔斯德,1994

豪猪回忆录,[刚果裔法国] 阿兰·马邦库,2006

没有男人的夏天,[美]席莉·胡思薇,2011

 

2013年布克国际奖得主莉迪亚·戴维斯,在小说形式上的创新,令人瞠目结舌,据说网上已有慧眼人着手翻译美国黑人作家内拉·拉森的《冒充白人》(Passing)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一部杰作,该书已由“译言古登堡计划”译成中文,然而三人拆译,难以保证这部经典的文学性;而且受众较小,希望

有出版社能够重视此书。伊什梅尔·里德的《巫神》(Mumbo Jumbo),把不同的体裁拼贴在一起,将真实与虚构相互杂糅,让人真假难辨,如坠五里雾中。翻译它难度很大,但连“天书”《芬内根的守灵》都译过来了,这部作品也应不在话下。2013年诺奖和布克奖得主的作品都很有特色,译作问世应该只是迟早的事。

诺奖得主纳丁·戈迪默已有多部作品译介过来。然而,她于1979年出版的《伯格的女儿》却迟迟未有中译本。这部作品一度是南非政府封杀的禁书,又荣登南非最高级别的文学奖榜单。作品中天马行空般的意识流往往让读者深陷云雾,或许这也让译者难以下手吧。科特迪瓦作家阿马杜·库鲁马被誉为“非洲伏尔泰”,他以一个10岁顽童的话语写下的《人间的事, 阿拉也会出错》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然而他的另一部佳作《等待野兽投票》(En Attendant le Vote des

Bêtes Sauvages)却依然没有中译本。该书表现了非洲独有的部落文化,带有浓厚的非洲魔幻气息。2011年德国书业和平奖得主、阿尔及利亚法语作家布阿莱姆·桑萨尔(BoualamSansa1)也很值得关注。他于2008年出版的《德国村或席勒兄弟日记》(Le Village de Z’Allemand OR le Journal desFreres Schiller)穿越时空隧道,揭示了一段隐秘的历史真相,很让人震撼。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只有跳出自己的世界,才有可能像哥伦布那样“发现”新大陆。其实,世上很多这样“奇异的海岸”,只是不为我们所知。以下书单不过一孔之见,管见所及,挂一漏万;虽有献芹之心,不知可有鸿毛之益?

 

1.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的再次漂流》(Daniel Defoe,The Fa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有一种遗忘叫耳熟能详。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往往很麻木,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忘却了它的本来面目。《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出版以来,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严肃的学者到幼稚的孩童,人人都有一个自己的鲁滨逊。然而,这种风靡却让鲁滨逊三部曲的另外两部—— 《鲁滨逊的再次漂流》和《鲁滨逊的沉思》被遗忘了。第三部作品是鲁滨逊隐居后对宗教的各种沉思,影响不大。然而, 《鲁滨逊的再次漂流》为人遗忘却很不应该。书中的鲁滨逊已年过花甲,在侄子的怂恿下再次出海,回到他居住过的孤岛,经过巴西、好望角、波斯湾、马六甲、中国和俄罗斯等地,历经近1年回到英国,可称为笛福时代世界各地的“清明上河图”。鲁滨逊曾到达台湾、南京、北京等地;此时正值中国康乾盛世。然而在鲁滨逊眼中,这不过是落日余晖,处处流露出对天朝上国的睥睨。中国官员贪婪、专横、傲慢、浮夸;军队不堪一一击,“在中国没有一个设防的城镇,能抵挡住欧洲军队一个月的攻击。”他说中国人十分愚蠢、野蛮无知、爱撒谎吹牛,是卑贱的一群。虽然笛福没到过中国,书中也充斥着各种傲慢和偏见;然而它却与马戛尔尼使团的记述非常相似,最终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的船坚炮利惊醒了中国人的残梦。即使今天,鲁滨逊的“中国观”仍能刺痛我们敏感的神经。

2.米格尔·德利维斯:《与马里奥在一起的五个小时》(MiguelDelibes,Cinco horas con Mario)

1947年,米格尔·德利维斯因长篇小说《柏树的影子拉长了》(La Sombra del Cipres es Alargada)摘得了纳达尔小说奖,1993年他又折桂西语文坛最高级别的塞万提斯文学奖。无疑,德利维斯在西班牙文坛举足轻重。《与马里奥在一起的五个小时》堪称他的杰出代表作。巴尔加斯·略萨慧眼识珠,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特意提及这部作品,称赞其另辟蹊径的第二人称叙述手法。然而,国内译界居然遗漏这颗“珍珠”,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小说中,男主人公马里奥是外省一名高中老师,在睡梦中猝死,他的妻子卡尔玛,悲恸地对着亡夫的尸体独白五个小时,这构筑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卡尔玛的独白与回忆、联想、似梦非梦的意识流交织在一起,两人迥异的性格、婚姻的冲突、生活的悲惨黯淡,以及6O年代西班牙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在这些连绵不绝的内心独白中逐渐浮现。这部“生死两茫茫” 的独白,定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3.派翠西亚·葛雷丝:《鲍狄奇》(Patricia Grace,Potiki)

“鲍狄奇” 这一毛利族群如何延续古老的智慧?又是如何顽强抗争,守护传统文化之根?这位两度斩获新西兰文学奖,2008年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得主深情地讲述少数族裔在传统和现代文化中挣扎的故事。“土地问题”是小说关注的核心。承载族群记忆的祖屋(wharenui),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面临重重危机。从丧失土地的痛苦,到重拾家园的欢欣,葛雷丝契合小说主题,融入毛利口头叙述的节奏,或似宏大而激烈的二重唱;或似直冲云霄的咏叹调,或轻吟浅唱,或低低絮语,跌宕起伏,多变的叙事基调呜奏毛利人与祖先及其家园的和谐音符。葛雷丝音乐般的叙述震撼人心,尽显“鲍狄奇”的隐忍、坚韧、刚强与无畏。你是否听到了大洋彼岸的呼唤?

4.杰拉尔德·维兹诺:《格瑞佛:美国猴王在中国》(Gerald RobertVizenor,Griever:An American MonkeyKing in China)

印第安人与美国的关系,不仅仅是个历史问题。在现实中,印第安人从未停止过表达自己的诉求。著名学者阿兰·威利称维兹诺是美国印第安文学四大家之一,然而我更愿意把美国一词去掉,称他为印第安奥吉布瓦作家。维兹诺创作了一系列恶作剧精灵,他们能变形、幽默、有语言天赋,善用计谋战胜强大对手。在《格瑞佛》中,维兹诺用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揭示出中国和美国的各种荒谬。在“文革”结束不久,有印第安血统的格瑞佛来到中国,在天津的一所大学教英文。他看不惯僵硬的体系,对受迫害的各种边缘人极具同情。他自称是“中国石猴孙悟空的亲戚”,常搞各种恶作剧,戏弄权威,挑战束缚人的条条框框。他把中国西方化的过程与美国殖民化的过程相联系,甚至给自己的宠物公鸡取名为利玛窦。虽然他不能变形,却能突破人本主义的傲慢,设身处地从动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相信人是大自然的一员,动植物都有生命、情感和灵魂,成为沟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使者。该书曾获两项大奖,跨文化、生态批评、后殖民等各领域的学者,也都能找到用武之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足以称得上是一部经典。

5.小川乐:《欧巴桑》(Joy Kogawa,Obasan)

一个专攻加拿大文学的韩裔德国朋友曾列过一个书单, 日裔加拿大作家小川乐的《欧巴桑》名列榜首。读完这部2005年“温哥华之书”,确实让人非常震撼。它从女主人公直美的视角,描绘了二战期间日裔加拿大人受到的各种迫害。在直美5岁的时候,母亲回日本后就杳无音讯;之后她受到性骚扰,并在悲惨的集中营生活中不断迁徙。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震惊和恐怖,她完全无法理解。与很多同胞一样,面对痛苦创伤和不公待遇时,她选择了沉默和遗忘。后来欧巴桑(婶婶)交给直美一个包裹,她看了艾米莉阿姨的日记和信件,才获知母亲死亡的真相。最后,直美开始缅怀母亲,并决定重述历史,勇敢地写下二战中日裔加拿大人所经历的一切。该书反映了移民群体在双重文化夹缝中建构自我的艰难历程,与崔维新、汤亭亭等华裔作家的作品相呼应。

6. 米歇尔·克利芙:《天堂无热线》(Michelle Cliff,No Telephone to Heaven)

虽然加勒比只是弹丸之地,却是世界文学版图上的一个重镇。这里诞生了圣琼佩斯、奈保尔、沃尔科特三个诺奖得主,还有牙买加·琴凯德、克劳德·麦凯、简·里斯、迪翁·布兰德等不少重量级作家。然而在国内,加勒比文学却是块“失落的世界”,很多名作都没有译介过来。克利芙的小说《天堂无热线》就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该书是《阿砰》(Abeng)的续篇, “描绘了克莱尔的分裂和破碎,以及她回归家园、趋向圆满的旅程。” 同时,这也是一个认识母亲,寻找“母亲们的花园”的过程。在书中,克利芙打破了线性的时间观,在方言和标准英语之间自由切换,并成功塑造了一个阴阳人形象哈利/哈莉特,力图呈现出多元化的加勒比文化。诺奖得主、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瑞森称赞克利芙“将剃刀的力度与鲜花的美丽相结合,文风明晰,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7. 琪琪·丹格兰娃:《惴惴不安》(Tsitsi Dangarembga,Nervous Conditions)

《惴惴不安》入选了20世纪非洲百佳图书,在世界文坛影响深远,被认为是倡导非洲女权主义难得的佳作。该书是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作者完成时年仅25岁,可谓初出茅庐。然而,她对当时整个社会背景的勾勒非常精湛、凝练,让人拍案称快。美国的布伦斯堡评论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赞誉,称它为“民族文学大胆创新的又一典范”。这是一部成长题材的半自传体小说,故事背景是19世纪6O年代的罗德西亚(现津巴布韦)。“哥哥去世时,我没有感到一丝难过。” 小说的开篇女主人公汤布的自述拨人心弦。小说以汤布的成长故事为线索,影射殖民主义和父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作者将人物对权力和尊严的渴望描绘得丝丝人扣,边缘人的卑微境地跃然纸上。“生为女人”和“生为黑人”的非洲女性在双重枷锁之下如何生存?相信这部黑非洲女性的生命书写,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8.达格·苏尔斯德:《羞耻与尊严》(Dag Solstad,Genanse og Verdighet)

达格·苏尔斯德是挪威当代文坛的多面手,他写小说,创作故事,编撰剧本,也是目前唯一一位三次问鼎挪威最高级别文学大奖的作家。迄今,他已发表作品近3O部,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遗憾的是,迄今尚未有中文译本。他的作品往往深入人类孤独和与世隔绝的内在世界。这部小说与他1965年发表的第一部短篇故事集《螺旋》(Spiraler)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探究人的内在体验和身份认知,颇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在教授易卜生的话剧《野鸭》时,主人公鲁卡拉从中进发灵感,情不自禁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苏尔斯德游刃有余地以多变的叙述手法升华主人公失去自我的精神状态。该书的英文译者斯维尔·林斯塔评述说:“小说有如海明威的简约,记叙清晰明畅;或似福克纳的层叠叙述,回环往复,紧紧抓住读者神经。”我们不妨放下外界的喧嚣,跟随主人公探寻“羞耻”与“尊严” 的奥秘。

9. 阿兰·马邦库:《豪猪回忆录》(Alain Mabanckou,Memoires de Porc Epic:Roman)

刚果(布)裔法国作家阿兰·马邦库以颠覆非洲古老的写作方式、打破传统禁忌的创作方式见长。马邦库的第一部小说《蓝-白一红》(Bleu-Blanc—Rouge)为他赢得了1999年的黑非洲文学大奖。凭借第二部小说《豪猪回忆录》(2006),马邦库摘取当年的雷诺多大奖,跻身法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之列。非洲的民间传说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动物附体,这是《豪猪回忆录》的预设前提。在刚果小村庄一个叫奇邦迪的1l岁男孩,喝下他的父亲深埋地底下的陈年老酒,他的附体――一只豪猪,从他的身体里脱离出来。从此,豪猪与奇邦迪结伴同行,开始一段奇妙的探险。小说以豪猪的视角,讲述了男孩如何以附体为借口干坏事,如行凶作恶,突袭村落,攻击村民等。这部充满想象力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汲取非洲口头文学之精妙,语言诙谐幽默,又暗藏道德意味。豪猪眼中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这部作品非常令人期待。

10. 席莉·胡思薇:《没有男人的夏天》(Siri Hustvedt,Summer without Men)

保罗·奥斯特2013年虽与诺奖失之交臂,却也赚足了眼球。莉迪亚·戴维斯摘得大奖,在铺天的赞誉中,他以前夫的身份被反复提及;而且各种流言蜚语让他成为了焦点:某时尚杂志把他评为2013年“最性感的作家”,也有传言说他又陷入了新的恋情,甚至有人宣布他已经去世然而,这都不是他现任妻子胡思薇入选的理由。胡思薇已成名多年,作品被译成了30多种语言,颇有国际范儿。2012年她在德国美因茨开会,我有幸与她有过多次交流;并聆听她的朗诵会,从她曼妙的声音中领略到更多精微之处。在《没有男人的夏天》中,她将诗歌、日记、电邮、自我剖析等相互杂糅,力图呈现出女性多变的自我。美国著名书评杂志《柯克斯书评》认为该书“轻快而不轻浮,机智而又俏皮,是对女性多样化的经验反思”。书评人露西·斯科尔斯对它也褒奖有加,认为它“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女性幽香”,令人陶醉、眩晕。英国《每日邮报》对它更是推崇,说“它时而幽默,时而动人,而且知识渊博又不失风趣,作者堪称当代的简·奥斯汀”。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张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804307.html

上一篇:Scientometrics杂志前100卷中值得记住的话
下一篇:杨义先博主报告会预报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1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